<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勿讓校園貸成青春債 打擊黑中介和爛學長是關鍵

 2017-04-17 11:58  來源: 互聯網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4月13日,成都市雙流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校園貸”詐騙案件,這也是該省首例校園貸案件。經查明,去年12月7日,報案人趙某的公司于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間,被犯罪嫌疑人田某等人冒用他人身份進行網上申請、視頻面簽等虛假手段獲得“白條業務”,進而套取貸款資金。“白條業務”主要是針對在校大學生收入不高又有消費需求的特點而推出的一種小額貸款,可以“先消費,后付款”。

經查,犯罪嫌疑人羅某某、田某、劉某某通過網上購買虛*和電話卡,在“京東白條”、“趣分期”、“優分期”、“名校貸”等APP上注冊并貸款或購買分期商品,化妝之后通過“視頻面簽”程序,一旦貸款打入或所購買的商品到手,就停用電話卡,將到手的商品低價轉賣。

無獨有偶,也是在去年,網絡借貸平臺“借貸寶”的一份“裸條”8.75G壓縮包在網上流傳,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學生的*及視頻,瞬間把非法“校園貸”等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一時間輿論一片嘩然。

校園貸為何成了青春債,要命貸?媒體高度關注校園裸貸后,P2P網貸行業的整頓清理舉措其實也是非常嚴苛的。距離2016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簡稱“整治方案”),已經過去整整一年,根據網貸之家統計,截止2017年3月,正在運營中的網貸平臺數量為2281家,比2016年3月份減少了1029家。在12個月中,已經有超過三成網貸平臺消亡??梢哉f,經過清理整頓,以及有關部門強制要求網貸平臺必須接入銀行存管服務,能夠繼續運營的網貸平臺應該是合規、健康的。但是校園貸的一些負面、令人痛心的事件緣何還在發生呢?

名校貸CEO曾慶輝告訴媒體,目前亂象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黑中介泛濫,有的黑中介甚至向學生收取傭金。“中介沒有底線,市面上的貸款一般收點3%,但校園貸中介最低收12個點,最高收20個點。”

澎湃新聞網去年報道了湖南某大學生季剛(化名)從受害者到黑中介的過程。過去4年來,季剛先后在17個校園網貸平臺借款20余萬。畢業時,他的債期已延續到2018年11月。開始季剛并不知道校園網貸為何物,自從“中介”幫他借到第一筆貸款,并收取2000元手續費之后,他開始陷入拆東補西、以貸還貸的漩渦,最后,自己也成為一名校園網貸“中介”。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學生貸款”,能得到此類賬號1300余個,其博文內容多是*類校園貸款的廣告,廣告詞充滿誘惑:“想幫女朋友清空購物車快來找我”、“幾十個貸款平臺,本科最高5萬,??谱罡?萬,不下款不收費”……

澎湃新聞觀察到,此類微博排名前三的賬號,粉絲數都在50萬以上。博主們的簽名中,不乏自稱“全國大學生專業貸款創始人”、“微博貸款創始人”。

微博粉絲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鵬哥(化名),也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自稱從事校園貸中介已有3年,在校“創業”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稱:“大學里靠自己白手賺到7位數。”

多名圈內人士介紹,校園網貸中介工作室內“工種”亦有細分,包括“操作員”、“代理”、“學徒”。“操作員”負責平臺系統操作,按單固定提成;“代理”從線上、線下各種渠道拉客戶,從中介手續費中抽成;“學徒”想學“技術”,但拜師費用往往在數千元。

季剛稱,還不起貸款的學生,在重壓之下,有的走上“以貸還貸”路子,他自己就是典型的一例。校園網貸平臺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間,“開始覺得也就虧點利息,以后賺錢就能還上。”然而,一“貸”開頭,后“貸”無窮。之后,每隔一個月左右,季剛就得找新的平臺借款,拆東墻補西墻。一路貸下去,僅過了一年多,月還款額已經累加到了1萬多元。到了大四,大部分平臺不接受畢業生申請,他只好又借來8個低年級同學的信息,前后貸了幾萬元,直到現在仍未還清。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認為,校園貸中介是校園貸發展的必然產物。這些貸款平臺不能親自去發展下線,所以就從學生中產生,優點就是學生間互相信任,便于開展工作。

青年時報報道,某校園貸平臺CEO晏先生介紹,校園貸風險事件頻發,黑中介難逃干系,“很多黑中介主動聯系我,希望我和他們進行合作,放低借貸條件借錢給學生,他們收錢催款。據我所知,(杭州)下沙至少有24個這樣的黑中介工作室。” “他們藏在各個小區里面,就是皮包公司,沒事貼貼小廣告,散發小卡片。”根據晏先生的描述,黑中介一般給幾十或上百元,學生就“出賣”了自己的個人信息,甚至有學生錄視頻認證身份信息,結果糊里糊涂就被貸款了,“他們有一套體系來騙取平臺的貸款,瞞過了每個平臺的反欺詐系統以后,這些交出自己信息的學生就成了替罪羊。”晏先生認為,校園貸行業的混亂,究其根本還是學生自己的安全意識不夠。

湖南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所長何平平教授認為,校園貸的癥結其本質原因是借貸者在接觸金融工具前缺乏相關金融教育,同時在面對問題時缺乏正向的指導與實際的幫助。在這過程中別有用心的平中介、代理,以虛假、片面宣傳,誘導學生簽約,甚至卷款跑路,是典型的校園欺詐。在這過程中,借款人往往到最后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說明行業想要健康發展,需要去中間環節、需要嚴格規范、加強監管。同時社會媒體應該更多正向報道校園借貸,避免為追求一時轟動效果而曲解、夸大事實,要更多地從普及、宣傳金融知識角度出發。

何平平教授認為,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校園貸其實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確實能幫助學生解決了一些棘手的事情。思想獨立的大學生,如果能恰當利用校園金融等工作,可以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創造出一定財富的。例如,大學生在校擁有充足的課余時間,部分學生投入創業,在資金籌備和運作上,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問題,前期啟動資金不夠、運營過程中資金周轉不靈等,選擇一些正規化的校園貸來解決當前困難。此情形下,校園貸的作用是積極的,可以充分利用。

《北京青年報》采訪,有長期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業內人士評論,我國現有大學生3700多萬,人均月消費1200多元,校園里藏著千億元級別的消費金融大市場。而且現在這些大學生走進社會之后,也將成為金融機構的潛在優質客戶。因此,規范“校園貸”不能“一刀切”,在對“校園貸”平臺進行規范、整改、清理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大學生合理的消費信貸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服務,為大學生提供小額、利率合理的消費金融產品。

開創校園消費金融行業的樂信集團CEO肖文杰指出,校園貸的一些負面,很多都是民間的放貸造成的,不能把責任全部歸于正規經營的校園貸上,學生的需求是不變的,如果有一天正規的校園貸都停止服務,這個市場會比今天更糟糕,因為民間貸和*始終不會放棄這部分市場。他進一步提到,為了打造綠色校園金融,樂信將在教育用戶理性消費、降低貸款利率、扶持創業等方面努力。3月30日,2017樂信合作伙伴大會上,樂信集團首次提出“綠色校園金融”的主張。樂信啟動了一系列校園金融“綠化”行動,一方面帶頭凈化行業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樂信“綠色校園金融”體系包括 “優先助學、支持創業、就業”,“限定額度”、“低利率”以及“推進信用教育”四項基本原則。

團中央學校部副部長李驥認為,近年不良校園貸導致多起極端案件,一方面大學生要樹立科學消費觀,提高金融素養;另一方面,也不能任由校園市場劣幣驅逐良幣,要引導合規企業服務校園人群,幫助學生提高理性消費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科學消費觀及適度使用金融工具是大學生的必修課,通過將關于信用消費的常識滲透在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可以很好地幫助大學生建立信用意識,學會恰當使用金融工具。

4月份,銀監會印發《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促進合規穩健發展;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相信在有關部門的聯合整頓清理,“綠色校園金融”主張和送金融知識到學校,能夠喚醒大部分大學生的意識,學會使用金融工具,勇于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敢于對黑中介和爛學長說不。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標簽
校園貸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