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從聚美優品顏值貸說起 互聯網公司涉足金融的三個階段

 2017-09-26 11:17  來源: 互聯網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最近,聚美優品因為一款名為“顏值貸”的產品上了頭條。這是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電商平臺拓展金融業務的最新案例,卻引發了不小的風波和質疑。

新金融瑯琊榜接觸到的一位聚美優品員工稱,“不明白為什么別的電商做金融就是戰略布局,聚美只是與第三方合作聯合推出了一項金融服務就成了不務正業?何況現階段我們只是提供場景和數據而已。”

聚美優品的合作方分期樂也很快出面說明自己的合規性,強調雙方共同推出的“顏值貸”服務是“利用自身平臺能力”,將借款需求對接給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

事實上,新金融瑯琊榜曾對國內20家互聯網公司做過統計,發現18家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涉足金融領域,僅有今日頭條和陌陌沒有正式開展金融業務。不過,今日頭條近期正在招募金融業務團隊,陌陌早前則上線了現金貸廣告,為第三方平臺導流。

今年初的時候,雷軍曾在小米公司年會上說道,“將來,所有的商業巨頭都是互聯網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

互聯網公司為什么都要做金融,而金融真的是那么好做的嗎?在金融這條漫長的賽道上,互聯網公司想好了嗎?

涉足金融的三個階段

據新金融瑯琊榜梳理,互聯網公司涉足金融,按照發展態勢和組織架構,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輕度參與,互聯網公司提供流量和場景,引入外部合作機構,通過金融服務對原有業務形成補充和加強。典型案例包括聚美優品和滴滴等。實際上,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行業,都是從這一步開始的,這亦是當前互聯網公司涉足金融的主流。

第二階段:深度介入,成立專門的金融團隊,大量招募金融專業人才,主要圍繞原有業務展開布局。這方面的例子包括騰訊、小米和美團等,在組織架構上一般以業務部門或者事業部的形式存在。

第三階段:獨立運營,這時候互聯網公司的金融業務通常規模較大,實現了多元化,與原有業務存在聯動但是逐步走向開放。最典型的是脫胎于支付寶的螞蟻金服,還有京東金融、百度金融和蘇寧金融等。

從嚴格意義上講,在第一階段,很難稱得上是真正“做金融”,因為資金和風控主要來自外部,這種金融業務形態更像是一種自我完善,最具代表的則是電商+金融科技模式。

以聚美優品為例,這家電商平臺的用戶大都是年輕白領,消費需求旺盛,分期購物的動力很強。聚美優品相關人士告訴新金融瑯琊榜,這正是公司引入顏值貸的初衷;聚美優品對金融一直采取審慎態度,現階段采取與專業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進行。

對聚美優品這類公司而言,其優勢在于掌握用戶,擁有流量和場景,這是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最珍貴的資源之一,然而欠缺的則是金融經驗和相關牌照。

這使得當前互聯網公司開展貸款業務一般都選擇與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由互聯網公司出場景,出數據,具有放貸資質的持牌機構出技術和服務,銀行出資金,這已經成為一種非常主流的合作模式。

據介紹,顏值貸是樂信集團在聚美推出的一項服務,聚美為顏值貸項目提供市場推廣、信息鏈接等服務;樂信為用戶與資金方之間的消費借款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協助資金方收取用戶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及催收等管理工作。

聚美優品相關人士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樂信和聚美優品都不直接向用戶發放款項,只是為用戶對接銀行提供相關服務,符合現行的法律法規。目前的服務費率不超過日利率萬分之五,與正規銀行信用卡持平。”

實際上,不只是顏值貸,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電商場景+金融科技能力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京東商城原本只有電商業務,京東白條上線后成為其重要的業務增長點,并成為京東金融最核心的板塊;螞蟻金服的花唄根植于淘寶和天貓的電商購物場景,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的巨頭;唯品會也基于電商場景上線了“唯品花”業務,提供消費金融服務。

除了通過金融科技完善電商生態,在互聯網的其他領域,這一邏輯同樣是成立的。以滴滴為例,目前滴滴提供的汽車分期、汽車保險等金融服務,主要依托外部合作機構進行,圍繞其主營業務“出行”二字展開。通過這些金融服務,滴滴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各類客戶,完善出行生態圈。

為什么要涉足金融?

為什么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對金融趨之若鶩?總結起來看,第一是為了擴大營收,第二是為了完善自身生態,第三,一些公司是為了造概念、炒估值(市值)。

互聯網公司的核心還是流量生意,既然可以將流量用于電商、游戲和外賣,那為什么不能用于金融服務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賣金融廣告,給金融公司導流。眾所周知,在所有客戶類型里面,金融客戶的價值是極高的,其獲客成本亦居高不下,這幾年P2P平臺獲客成本甚至超過了1000元,眼下大部分現金貸平臺同樣如此。

舉例來說,據在美上市的宜人貸披露,今年二季度,該平臺促成借款金額達到81.9億元,對應的銷售費用達到6.18億,占當期促成借款總額的7.5%,相當于撮合一單2萬元的借款,要付出1500元的成本。這些用于獲客的銷售費用,主要就落在了各類互聯網公司手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P2P行業最火爆的2014、2015年那會,P2P平臺貢獻的推廣費用,為百度公司貢獻了龐大的營收規模。某種意義上,P2P平臺們都在虧錢,但是幫他們導流的互聯網公司賺了錢。

其實,無論在紙媒時代還是門戶時代,金融和地產、汽車等三大行業,一直都是媒體廣告收入的主要貢獻者。

在賣廣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就是做渠道業務。

互聯網公司通過自己的網站和APP銷售理財產品,提供貸款服務,但是理財產品不是自己開發,貸款服務的資金也不是自己的,相關的風控同樣是合作機構來做。與直接賣廣告相比,這種模式之下,互聯網公司貢獻了更多資源,做了一定的品牌背書,當然可以獲得更多收益,還能帶給用戶更多的服務選擇。

做渠道,就是上述互聯網公司涉足金融的第一階段,整體屬于輕度參與,互聯網公司基本不承擔金融風險。

如果進入到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相當于互聯網公司開始做金融機構的事情。這樣一來,對于它們的金融經驗和風控能力都會形成挑戰,還要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考驗。

然而,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看到螞蟻金服超過600億美元的估值,誰能不動心呢?更何況,幾乎在所有的互聯網生態里,金融都可以成為極其核心的一部分。

金融真有那么好做嗎

事實上,從阿里巴巴2003年推出支付寶開始算起,中國互聯網公司在金融這條路上探索了14年。這些年過去了,金融業務做的相對好的,并沒有幾家。

其實,金融真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在目前中國金融業進入強監管周期的背景下。

在9月15日舉行的“2017金融街論壇”上,央行行長助理劉國強就表態稱,“必須認識到金融業的外部性,公共性非其他行業可比,因此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

沒過幾天,9月22日,央行副行長易綱在“2017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要警惕打著“普惠金融”旗號的違規和欺詐行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

世人都看到了金融機構的高利潤,諸如去年上市銀行凈利潤過萬億,占到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但是,你以為商業銀行很容易嗎?這幾年它們被壞賬壓得喘不過氣來,利率市場化抬升了資金成本,還要被互聯網金融不斷分流客戶。

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事實是,真正賺錢的還是大機構,絕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其實日子并不好過,盈利負增長、不良率大增早就不稀奇。

哪怕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真的好賺錢嗎?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披平臺的數據,截至2017年9月5日,共有88家平臺披露了2016年審計財務報告,其中盈利48家,虧損40家。這些率先接入信披平臺的P2P,基本是行業里相對優質的大平臺,如果算上超過5000家退出市場的P2P,盈利平臺的比例將極低。

眼下現金貸看似暴利,引起各方眼紅。但是這個市場早就競爭白熱化,沒有強大的流量背景和資金背景,沒有良好的風控和反欺詐能力,想要立足談何容易。如果考慮現金貸市場信息不透明的情況,其壞賬風險很可能遠遠被低估。

退一步講,就算做銀行穩賺不賠,銀行牌照并不好拿,目前參與發起民營銀行的有幾家,其中真正占據主導地位又有幾家呢?

相對來說,P2P行業看似容易進入,但在目前的強監管態勢下,最終能夠通過監管大考的不會有多少。就算做現金貸,沒有持牌金融機構的支持,單靠流量不一定能夠玩得轉。

在金融面前,任何個人和機構都應當抱著審慎乃至敬畏。在自身沒有充足的金融能力和經驗之前,互聯網公司應當保持虛心和耐心,向專業機構學習,對外積極展開合作。畢竟,金融不應該是一個急功近利的行業。

誠如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所言,“金融家俱樂部不欣賞百米,尊重的是馬拉松冠軍。”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文章

  • 互聯網公司投入大模型的原動力:反哺自己的「根據地」

    文/六金出品/節點商業組大模型熱度遲遲不退,有能力的企業紛紛搶占生態位。百度、阿里、華為、商湯、科大訊飛、360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已經在國內展開了“諸神之戰”。在媒體報道中,參與了大模型競技的公司幾乎都是大公司。這是因為投入大模型,最直觀的需求就是“錢”。大廠能成為“開卷”的主力軍,主要是因為大模

    標簽:
    互聯網公司
  • 匯付天下入選“2022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百強企業”

    11月2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廈門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綜合實力指數(2022)發布會暨百家企業高峰論壇在廈門召開。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鐘志紅,廈門市副市長黃曉舟等領導參加會議并致辭。

    標簽:
    互聯網公司
  • 2022年中國前10大互聯網公司廣告營收榜

    只要不增長,就是寒意來臨。大家感覺到了嗎?Morketing發布了一個榜單,2022年上半年中國前10大互聯網公司廣告營收榜。2022年上半年,我國的互聯網廣告流量同比下滑超20%。疫情爆發3年以來,這是互聯網廣告流量首次出現如此規模的下滑。

  • 2022,互聯網大廠不太平

    2021年,當大廠們的傳統廣告、零售業務困于低增長和負增長時,以科技為代表的云和企業服務鶴立雞群,表現亮眼。

    標簽:
    互聯網公司
  • 大廠集體“失速”,互聯網行業無望重回高增長?

    監管成為常態下,互聯網行業或許難回十年前的高速增長態勢,廣告也難以成為企業長期發展助推器——但必須意識到,監管下的數字經濟不是不發展,而是需要通過創新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大廠廣告收入集體失速”或許是件好事,它讓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意識到,只有拒絕燒錢和無序擴張,告別廣告依賴,全面提

    標簽:
    互聯網公司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