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說過,心懷叛逆是年輕人的常態。在移動視頻大行其道的當下,以年輕用戶為主的在線音頻市場卻展現了強勢的一面。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18年在線音頻增速達22.1%,超過移動視頻及移動閱讀行業。在線音頻用戶規模突破4億大關,聲控一族正在催生一個新的大市場。
5月18日,第二屆荔枝聲音節在廣州落幕,總計吸引15208名年輕人到場,同時線上直播獲得超過1億人次的觀看??紤]到當天廣州的高溫天氣,這是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視覺時代的年輕人,又上演了一出聽覺“叛逆”。
智能手機的普及、上網速率的不斷突破,移動時代內容產業百花齊放??焓?、抖音、騰訊微視等平臺紛紛崛起,全民參與短視頻創作浪潮開啟視覺時代。作為移動視頻“兄弟”內容形式,在線音頻經過多年發展也開始多元化節奏。
傳統音頻三巨頭中,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偏愛PGC,而荔枝自2016年上線語音直播功能后在UGC領域殺出一條血路,在線音頻逐漸從小眾賽道走向大眾發展。
這一屆年輕人更愛“聲音”?
喜瑪拉雅FM和蜻蜓FM近些年砸重金發力知識付費,荔枝正在打造一個更純粹的“聲音”平臺。如果說,前者的發展借力了知識付費的東風,后者則更傾向于聲音消費本身。相比于主流用戶,年輕人更敢于嘗試新事物,這一固有規律在在線音頻的發展中展露無遺。
《2019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在線音頻用戶中,30歲以內的用戶占比達到62.3%,其中24歲及以下用戶占到33.7%的超高比例。從以上數據看,在線音頻還處在“年輕”時代,隨著在線音頻市場的不斷繁榮,用戶年齡分布也開始向80后、70后上探。
年輕人永遠引領潮流,相比于反應“慢”一拍的其他年齡用戶,他們往往會在一個潮流發生之前就已成為核心玩家。以視頻類內容的發展為例,正是80后積極的使用圖片、影像等內容形式進行表達,開拓了圖像內容的諸多玩法,為移動時代內容的大爆發奠定基礎。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中老年正成為短視頻領域新增長點。
先滲透年輕人,再不斷地橫向發展,向更多年齡層次用戶進行擴散,是許多互聯網產品都在走的路徑。
5月18日,荔枝聲音節現場里年輕元素就無處不在。當天線下參會人數達到萬人,粗略看去,都是年輕的臉孔。會場內有給用戶鑒定聲音、占卜運勢的預測聲卜館,為用戶療愈身心的荔枝聲醫館,可以把聲音變身小黃人的聲音整容館,讓人身臨3D/4D之境的摸聲空間館等新鮮玩法,80后們或許陌生,95后和00后卻了如指掌。
節日嘉賓的選擇上,也都是年輕人如數家珍的“自己人”,比如虛擬歌手洛天依、百變聲咖邊江、《國風美少年》年度總冠軍蔡翊昇(貳嬸)、蠟筆小新經典配音師馮友薇、TVB國語配音師林朗鈞等,他們在70后眼里很陌生,但在30歲以下的網友中知名度非常高。
這些迷戀“好聲音”的年輕人,在顏控之后又誕生“聲控”一詞。關于聲控,此前并沒有準確的定義,僅是作為一個客觀存在于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的群體,廣泛存在人群之中。這一次,荔枝則以聲音節的形式,為這一群體首次進行了注腳,標志著聲控族已是難以忽略的一個新生“族群”。
所謂聲控,是一群對聲音有著特殊情結的群體,他們偏愛豐富而通往內心的聲音,沉迷于聲音的質感。比起視覺效果,聲控更喜歡回蕩在耳邊的空靈想象,他們聽聲識人,聽見一個人的聲音會想象他是什么樣子,聽著聲音就能聯想到情景和畫面。
現在的網絡世界里,圖片、視頻已經和文字一樣無所不在,某些方面而言,圖片和視頻的作用要大過文字。無論你是打開百度APP、微信APP還是支付寶、天貓、京東、美團等客戶端,越來越多的內容信息使用圖片和視頻進行傳遞,淘寶總裁蔣凡甚至放出豪言,未來淘寶上可能90%的內容都是視頻的方式來承載,上世紀90年代的PC時代圖片普遍只能幾十K,二十余年時間過去,從高清圖到1080超清視頻,視覺時代走過了從0到100這條路。
目前荔枝的90、00后用戶占比超過80%,2018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付費用戶里90后、00后占比也達到70%。作為同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形式地位相當的聲音,如今成為年輕人新選擇并沒有什么新奇。就像紙解放了文字的大眾傳播、PC解決了圖像的大眾傳播一樣,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的發展推動聲音經濟由0變100,衍生出數百億的大市場。
聲音經濟:技術對“四需求”的解放
《信息簡史》作者詹姆斯·格雷克認為,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采取圖像、聲音、文字等方式記錄信息,人們得以還原歷史。在古代,文字統治傳播并非因為人類喜愛文字符號,只是因為相比圖像和聲音,文字更容易被記載和傳播。進入PC時代,圖像內容的比重變高,是互聯網媒介的發展帶來的內容形式解放。
聲音經濟,同樣是因技術發展帶動的新產業。參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聲音內容解決的是人類的內在需求。以提供付費音頻內容為主的喜馬拉雅FM、蜻蜓FM,滿足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及第二層次安全需求,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中,用戶通過音頻學習知識可以快速獲得生存技巧和知識儲備,滿足用戶對生存和安全感上的痛點,因此會率先爆發。
荔枝解決的則是第三層次的社交需求、第四層次的尊重需求。在荔枝平臺上,匯聚了海量年輕人喜歡的情感、脫口秀、二次元、音樂等聲音內容,這些內容并不解決現實世界的某類問題,卻對用戶的精神世界進行撫慰,極有可能成為聲音經濟新一輪增長點,因為我們知道,娛樂市場遠遠比知識市場要更龐大。
不過,在線音頻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一點不比短視頻行業少,正是因為一個個關鍵技術節點的破冰,在線音頻市場才得以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在知識付費與音頻的結合中,如何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做到版權保護?這是喜馬拉雅FM努力解決的問題。
2016年10月,荔枝正式切入語音直播,如今已是成長為語音直播領域當仁不讓的老大哥,構筑起了深厚的護城河——無論是主播挖掘/培養體系,還是內容豐富度和原創度,或者更廣闊的商業腹地,荔枝都走在了最前列。
為降低語音直播的門檻,荔枝節目錄制功能,支持可錄制和上傳 60 分鐘節目。主播們使用荔枝APP可直接添加背景音樂,支持自動混音和降噪,讓主播們無需進行后期剪輯,就能實現媲美專業設備的錄音品質。
而在傳統電臺,主播只能單獨連線某位聽眾,如果不能多人連線,語音直播的大眾化、商業化就無從談起。荔枝為此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多人連線的功能,最終實現主播對多位聽眾的連線,甚至實現多位主播同時主持節目。此外,在技術上大幅度降低語音延時,將荔枝平臺主播說話到被連線嘉賓聽到的延時最短控制在0.03 秒之內,基本實現了主播和連線聽眾之間的實時互動,增加了主播和聽眾雙方的互動意愿。
正是以上一系列技術的落地,讓聲音和文字、圖像、視頻等內容載體平起平坐。在快手、抖音的崛起中,AI智能推薦及視頻特效技術在其中居功至偉,同理,這些技術釋放了聲音經濟的潛力。
所以說,聲音經濟異軍突起不是突兀的事。就像“美顏”帶來的全民視覺狂歡一樣,技術也讓聲控們迎來自己的時代。那聲控會像顏控一樣也帶來一個龐大的市場嗎?也許時機已經到了。
聲控會誕生新的大生意嗎?
顏控文化誕生無數個前景無限的產業,也改變了很多傳統行業的走向。網紅時代的來臨,抖音們的崛起,娛樂圈火極一時的小鮮肉風潮,攝像手機概念的走俏等等,顏控黨深刻影響著現實世界,和美有關的產業近些年都迎來快速發展。在華為手機的發展歷程中,攝像頭由最初的1個,逐漸變為2個、3個甚至4個,其在手機市場里的占比也隨之水漲船高,顏控時代,各行各業都受其深刻影響。
聲控同顏控一樣,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以往因為技術局限,聲音作為一種內容載體存在感不強,隨著在線音頻巨頭不斷地開發新功能,服務好聲控黨也成為一門大生意。荔枝聲音節的連續舉辦、《聲臨其境》的走紅、日本聲優文化在中國的落地,諸多現象證實,許多產業正在被聲控所改變。
在荔枝聲音節日場聲控游園會上,各具特色的聲音互動館,滿足的是聲控對聲音玩法的各種想象,解鎖了各種姿勢的聲音玩法,因為荔枝要構筑一個龐大的聲控生態。截至 2018 年末,荔枝已擁有超過 2.5億的全球注冊用戶,4500萬月活躍用戶,500萬月活躍主播以及超過 1 億期音頻節目??梢?,聲控的生意早就不是概念,已經被荔枝實實在在地做了出來。
天浩認為,因為以下四個基礎,聲控的生意會變得越來越大。
第一,泛濫的“孤單感”為聲音經濟提供發展基礎; 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人與人的關系被不斷的打散重塑,因此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成年人越會有“孤獨感”。據全球健康醫療保險機構信諾(Cigna)在一份調查統計當中指出,約有46%受訪美國成年人認為“有時候”或“一直”覺得孤獨,另外有47%受訪者則說覺得自己遭到遺忘。
聲音作為最好的情緒表達工具,相比于圖片、文字等載體,聲音更加有溫度,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速,讓聲音更容易直接表達情緒,年輕人普遍孤獨感,使得聲音經濟有了發展基礎。
第二,語音主播群體職業化提供聲音經濟所需的人才基礎; “孤單感”催生聲控需求,而語音主播群體的職業化,為這個生意提供大量的專業人才,將是聲音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另一基礎。參考日本聲優文化的發達,越來越多職業化的聲音主播,為聲控人群提供非常多的內容選擇,任何一個年輕人都能在平臺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主播,這將促進整個產業的繁榮發展。
第三,技術降低語音主播門檻,UGC模式為聲音大產業奠定基礎; 技術破局讓短視頻爆發,聲音經濟也將重現這一現象。內容產業里,UGC模式相比PGC容納的商業空間更大,能夠讓更多“路人”參與到整個產業的成長中來。技術降低語音主播入局門檻,普通人也可以輕松擁有自己的“播音腔”,UGC模式為聲音經濟成長為一個大產業奠定了基礎。
第四,流量即商業,十大場景組成聲音經濟成長土壤; 網絡時代,場景即流量,而流量即商業。孤獨感賦予聲音經濟發展的土壤,語音主播職業化提供了人才支持,語音主播門檻降低帶來聲音“創作”的大眾化。而豐富的音頻場景,讓圍繞聲音的這門生意“大有可為”。
包括晚上睡前、上下班通勤路上、運動時、開車時等十大場景是用戶收聽音頻的常見時間,而這些時段幾乎是用戶每日都會遇到的高頻場景,場景決定了聲音經濟擁有永不枯竭的流量,背后尚有無限的空間可供挖掘。
智能音箱、真無線耳機、車聯網等音頻硬件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些終端在人們的生活中愈發常見,都為聲音經濟帶來利好的消息。
結 語
超過一萬名聲控“朝拜”荔枝聲音節,讓業界又一次看到聲音經濟的潛力,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模式升級的大背景下,精神消費取代物質消費成為經濟發展引擎是必然趨勢,例如2007到2017十年間,中國電影總票房由33.27億狂飆到559億元。
顏控文化的崛起催生了諸多和“美”相關的新產業,聲控文化亦然。一個新的大市場正在年輕人的聽覺“叛逆”中悄然誕生,屬于聲音經濟“爆發”的時代還遠嗎?對這一切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