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名媛”這個詞自帶“有錢”的氣息,一些年紀輕輕卻好像家里有礦的女性不像普通人一樣朝九晚五地奮斗,她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奢侈品、游輪、豪華酒店和精致的下午茶。
近年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中,不時就能看到名媛曬出的照片,它們的拍攝風格、方式、地點甚至連拍攝姿勢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感嘆全網人均名媛。但這或許只是個假象,近日大火的文章《我潛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個月的名媛觀察者》中提到,名媛展現出的“人間富貴”其實都是拼來的:豪車、名包都可以通過拼單出租使用,名媛照片中頻繁出現的酒店豪華套間也是名媛群中的多個“姐妹”共同拼單輪流擺拍的結果。
此文在全網引發了相當熱烈的討論。雖然這篇文章的真實性屢屢被質疑,但通過各種手段“凹人設”的現象在當下卻是真實存在的。從娛樂圈到素人社交圈,熱衷經營人設都已成既定事實,甚至有專門為打造人設服務的產業鏈,并且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程度。
那么促使人設產業鏈發展的深層原因是什么?這種產業鏈到底是存在即合理,還是應該被徹底鏟掉呢?
一、從明星到素人,人設產業鏈無處不在
所謂人設,即“人物設定”,原用于描繪日本動漫中的人物造型、外貌、個性等特征,以及在虛構文學、影視劇創作時對人物多維度的設計。不過在中國的三次元世界中,人設似乎是先從娛樂圈發酵的。
二十多年前,趙麗蓉老師的小品《如此包裝》中就諷刺了“凹人設”這一現象,可誰成想在近幾年的娛樂圈,這種以前被諷刺的手段竟然發展成了火爆的生意。從前的藝人是用作品說話的,可資本的介入似乎改變了規則,如今的娛樂產業也可以通過固定的流程來打造藝人。
在種種復雜的原因之下,優秀的作品日漸稀少,藝人的迭代加速,所以打造人設就成了一種讓藝人迅速獲得關注的方式,這種方式也備受娛樂圈和資本市場推崇。
如果說何種方式最容易幫明星立人設,真人秀一定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各式各樣的真人秀里,“好爸爸”、“吃貨”、“耿直”等各種人設都是能夠速成的,再配合經紀團隊和公關團隊的手段,想要迅速吸粉特別容易,因為這些人設基本是按照粉絲的意愿去打造的,不論真假,粉絲就吃這一套,就愿意為擁有這樣人設的明星買單。
從這個角度來看,娛樂產業就像工業制造,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運作的精細化,生產過程也可以被分割到極致,高度精密的模具可以保證每個零部件的標準化,更有利于產品在消費市場不斷迭代。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明星一茬一茬的出現,一個靠人設的明星往往很快就會被下一個替代,那些嘴里說“愛你到永遠”的粉絲也可以一夕之間就變心。這里面除了人情涼薄的原因,還有資本有意去制造新的“產品”進行更新,以便獲得更多利潤,只要人設討喜,不管出來的是誰都能火。
這種凹人設的風氣也影響到了素人社交圈。 比如這次曝出的“上海拼單名媛群”,在這篇“潛伏”的文章中可以看到,為了樹立起“白富美”的形象大家也是很拼了,就連酒店的浴袍和貼身的絲襪都能團購,還要小心別弄臟弄壞,以便給下一位“姐妹”拍照。
除了這種拼單的名媛群,不少電商平臺上還有專門給朋友圈配文案、圖片、視頻的生意。“3元買模板,60元私人訂制”等朋友圈配文生意早已不是秘密,甚至有專門的在線授課、布置作業等流程,只為最終能發出一條“完美”的朋友圈。
還有不少電商平臺上會專門提供在朋友圈展示的素材,圖片、視頻應有盡有,它們的售價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買了之后你就可以立刻變身為朋友圈里的“土豪”,而提供自己的基本信息再花上一些錢,就可以得到專門為你生成的明星祝福視頻。
可以看到,從明星到素人,人設包裝產業鏈已經相當發達且成熟,并且需求量也不小。 要知道,現在許多明星的社交賬號就是由團隊管理的,發什么、怎么發都是精心斟酌過的,但如果說明星是為了流量與人氣,那么素人如此不惜花費時間金錢心力,只為發布一條朋友圈或精心打造一個“完美人設”,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深層“驅動力”呢?
二、虛榮、獲利、階層躍升,人設的用途比想象中更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真實的生活是如何的一地雞毛,人們也總希望在人前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不少中國人認為面子的重要性大于一切,許多人終其一生,就是為了“看上去過得很好”。
在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提出的“自我呈現理論”中,指出了人們總會有意無意地塑造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希望呈現出最好的一面。Goffman用“觀眾、角色、表演者、道具”等一系列戲劇術語來闡釋他的觀點,在自我呈現的過程中,人們往往企圖控制他人對自己個人特征的印象,從而為自己構造一種良好的社會影響。
而在互聯網社交行為中,這種控制的手段就發展為對網絡形象的管理,包括改變隱私設定、管理個人信息、刪除負面評論等,當然塑造完美人設也囊括其中。說白了這就是虛榮心在作祟,就如同沒有美顏軟件就不拍照的人,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所以必須要營造一個虛假的人設,也要讓別人看看“我過得很好”。
或許是現代人的壓力確實太大,許多人感覺自己太苦,因而更需要人設作為一顆糖。但是許多人凹人設不僅是為了虛榮心,而是真的能改變現實生活,例如近年來確實有人通過各種手段塑造出來的人設打入了“上流社會”,甚至嫁入豪門,最終實現了階層躍升。
不過這類人通常會被大眾打上“撈女”的標簽,因為對這一群體而言,一切都是手段和交易,婚姻也是,在社交平臺上的自我營銷,不過都是為了“上位”而已。都說你相信什么就會成為什么,那么這些一直渴慕著上流社會并為之“努力”的人,很明顯是把人設當成了敲門磚,希望自己也能咸魚翻身,成為真正的名媛和土豪。
當然也并非每個人都想進入所謂的上流社會。有的人包裝自己只是為了多賣幾件貨、多吸引些流量變現,從而多賺一些錢。如果你是觀眾,看到某個微商的朋友圈里都是豪車、名包、五星級酒店的照片,可能就會多出幾分天然的信任感,因為“慕強”也是人的本性,而隨之產生的消費行為也會增加,最終讓賣方達到獲利的目的。
想擁有一個好的形象可以理解,而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即使是拿人設當階層躍升的敲門磚,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不管出于何種目的,人設已經是公認的迅速推銷自己、打造個人品牌的一種有效方式。
但是凹人設乃至由此衍生的產業鏈應該存在嗎? 從表面上看這種現象還是不太符合社會常規的倫理道德標準,也存在許多弊端,可不管是繼續發展壯大還是“一刀切”似乎都有不妥。
三、存在即合理還是徹底關停?鏟掉“人設產業鏈”也鏟不掉需求
這種生意能夠火爆的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人們熱衷于追名逐利:或是想要營造出高端但并不真實的形象,或是獲得更多利潤,或是追求社會地位的提升。雖然說起來不那么偉光正,但從某種角度來看也算得上是個性的展現和真實欲望的訴求。
此次的名媛群曝光事件其實也能促使人們關注這種現象,同時相當于揭露了人設產業鏈的一角。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總說“存在即合理”,這些“名媛”或者那些買素材在社交平臺上包裝自己的人,我們也并不會對他們嗤之以鼻,反而能夠理解他們的做法。
因此,即使人設包裝的產業鏈并不那么光彩,但如果進行“一刀切”式的鏟除,那也只是鏟掉了產業鏈,卻擋不住人們對這門生意的需求。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任這一產業鏈自由發展,因為這其中也委實存在著諸多隱患。
那些電商平臺上某些商家售賣的素材大部分都是盜取而來的,公開售賣和使用這類圖片和短視頻,涉及侵犯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等問題。更何況除了追名逐利,還有不少人利用自己偽造的人設實施詐騙,“喬碧蘿”就是典型,用技術手段把自己偽裝成美少女,讓粉絲給自己送上真金白銀,還有最近被熱議的PUA,很多施害者也都是從包裝自己開始引受害人一步步深陷其中的。
況且就算是把人設立住了又能如何?一旦崩塌風險更大??纯唇陙韸蕵啡舆B翻車的那幾位,吃人設紅利的時候確實風光,可現在大都已經翻不了身。為了一時的風光,把事業、前途都搭進去,這樣真的劃算嗎?
同理,素人即使通過人設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賺到了更多的錢,或者實現了階層躍升又能如何?虛假的人設終會被識破,你在別人眼里也不過還是原來的你;賺到了更多的錢,但如果產品質量不過關,損失的是信譽;實現了階層躍升,可如果不提升自己,恐怕也難以適應費心擠進去的“上流社會”。
人設是柄雙刃劍,能讓人獲利更能讓人翻車。 我們不能無視這種需求的存在,也不該將相關的產業鏈一刀切。但即使這條產業鏈還會發展下去,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應該讓它在規范的前提下繼續下去。文/東方亦落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