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財報解讀:第三季度營收凈利雙增,中通快遞的進擊根本停不下來?

 2023-11-21 16:29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快遞業又變天了。

在極兔上市之前,快遞行業的格局幾乎已經穩定,“通達系們”占據了過半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22年按包裹量計,中通、圓通、申通、韻達市占率分別為22.1%、15.81%、11.71%、15.92%,共計占比達65.54%。

但從今年8月開始,除了極兔之外,順豐、菜鳥也爭先上市港股,快遞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原本穩定的“通達系”市場份額被打破,新的競爭力量開始嶄露頭角。數據顯示,2022年按包裹量計,極兔、順豐、菜鳥市占率分別為10.9%、10.03%、8.1%。

變動之下,快遞業的“老將通達系們”能穩住嗎?

或許我們可以從快遞企業們最新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中得到答案。財報顯示,中通第三季度市場份額達22.4%,同比增加0.4%,依舊保持市占率排名第一的水平。其他快遞公司的市占率分別為圓通15.6%,同比增加1.9%;韻達14.5%,同比增加0.9%;申通13.7%,同比增加2.8%。

那么,中通快遞是如何在行業變動中穩住第一的呢?

第三季度營收凈利實現雙增,中通做對了哪些事?

三季度是快遞公司的傳統淡季,中通不僅在市占率上穩住了首位,還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向增長,經營韌性凸顯。財報顯示,中通快遞2023年第三季度調整后凈利潤符合預期,實現同比增長25.0%至23.41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5%至90.76億元。

橫向對比之下,中通表現依舊突出。財報顯示,圓通、韻達、申通營收分別為137.6億元、112.61億元、102.5億元,分別同比增加0.01%、-9.15%、12.4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98億元、2.96億元、274.1萬元,分別同比增加-19.98%、51.46%、-87.73%。

從業務構成來看,第三季度中通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占比91.9%,達83.42億元,同比增長2.2%。

核心業務收入的增長主要原因之一是包裹量的增長。從經營數據來看,公司業務量增速超越行業水平,在通達系中僅次于申通。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包裹量75.23 億件,同比增長18.1%;華創證券數據顯示,通達系第三季度的業務量增速排名為申通(26.1%)>中通(18.1%)>行業(16.7%)>圓通(14.1%)>韻達(6.4%)。

此外,公司成本管控也進一步加強,單票成本下降超出預期。財報顯示,公司單票成本0.82 元,同比-14.7%,其中單票運輸成本0.43元,同比-11.4%,單票分揀成本0.27 元,同比-10.3%。

數字化管理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通擁有97個分揀中心,超31000個攬/派件網點,直接網絡合作伙伴數量約6000名,分揀中心間干線運輸路線約3800條,自有干線車輛數量約為10000輛,其中超9300輛自有車輛為車長15至17米的高運力車型。

綜合以上舉措以及優勢,中通的市場份額也實現了微小提升。財報顯示,2023 年三季度公司市場份額達22.4%,同比提升0.3%。

然而,二級市場對于中通的這份財報似乎并不滿意。據悉,截至財報發布當日港股收盤,中通快遞較前一交易日股價下跌4.28%,報179港元/股,總市值為1459.05億港元。那么,二級市場對中通的擔心是什么?中通是否被低估了?

價格戰或將卷土重來,中通的制勝法寶是什么?

第三季度財報發布后,多家上市快遞企業的股價均呈現了震蕩下跌趨勢。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反映了市場對于快遞行業單票收入持續下降的擔憂。

第一,從行業特性上來看,快遞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同質化程度較為明顯、可復制性高,同時對電商件有強依賴,導致商家在配送上進行品牌選擇時,多以價格為導向,所以自快遞行業產生以來,多數企業對于份額的爭搶方法便是價格戰。

第二,從市占率來看,快遞市場可開發的剩余市場份額越來越有限,市占率增長已經呈現出放緩趨勢。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市占率達22.4%,同比提升0.3%,增速不及預期,環比下降1.1pct;圓通市占率15.6%,同比下降0.4pct,環比下降0.7pct;韻達市占率14.5%,同比下滑1.4pcts,環比提升0.5pcts;申通快遞業務市占率達13.69%,同比提升1.02pct,環比提升0.31pct。

但是由于各個公司在戰略定位上有所不同,所以其在份額端上的期待值也就不同。因此,盡管市占率增長已經放緩,但快遞行業對于市場的爭奪大戰并未止歇。

在以價格為導向的市場下,要想繼續爭奪剩余的市場份額,便不得不再次掀起新一輪價格戰。安信交運研報分析稱,“由于頭部快遞企業產能過剩及競爭策略變化,今年價格競爭意外加劇,行業價格已再次降至較低水平。”

行業逆風下,中通也不例外。財報顯示,中通核心快遞業務的單票收入仍舊延續價格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單票收入1.3 元,同比下降8.5%。分季度來看,公司第一、二、三季度單票收入分別為1.40 元、1.24 元、1.17 元,分別同比下降3.7%、6.1%、13.5%。

價格戰卷土重來,但這一次快遞巨頭們的對策發生了改變。

此前,由于極兔、順豐、菜鳥等“新人”的沖擊,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是單純的低價競爭,是企業通過補貼來實現的,這種方式也讓快遞企業的淘汰和并購時常發生。例如,極兔并購百世后又拿下豐網,申通失去電商快遞頭把交椅,電商平臺躬身入局等。

但隨著“新人”在市場上逐漸站穩腳跟,新一輪的價格戰將更加注重量價齊升。而目前,中通已經實現了這一點。

首先,在“量”方面,從中長期角度看,快遞行業依然是一個增量市場。據悉,今年快遞行業的增速還在兩位數以上,每年僅僅增量包裹就在150億件到200億件左右。

中通快遞目前穩居快遞行業的領導地位,其市占率不僅遙遙領先同行,而且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規模優勢。這種優勢為中通提供了有力的競爭平臺,使其能夠通過吸引更多的單量來不斷擴大規模,從而有效地攤薄固定成本,進一步獲得成本上的優勢。最新財報數據更顯示,中通快遞的第三季度包裹量日均已突破8100萬件。

與此同時,中通的規模效應也帶來了明顯的時效溢價。以匹配相同件量規模的車輛配置和相同裝車效率為例,A公司日均件量分別為8000萬單,B公司日均件量分別為4000萬單。均從C地轉運中心發往D地轉運中心時,使用B公司快遞服務則意味著要晚一個小時才能發出一車,而A公司在同樣的時間內就能發出兩車,即A公司的包裹具備更快的時效性。這意味著規模效應不僅降低了成本,更能進一步提高快遞的時效性。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中,中通快遞通過規模效應實現的時效溢價,使其在市場上不僅能夠維持價格競爭力,還通過產品溢價實現了量價齊升,形成了良性的市場循環。

其次,在“價”方面,中通快遞通過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壓縮成本管理費用。

中通首席財務官顏惠萍也在第三季度財報中表示:“受益于標準化和數字化管理舉措,我們的單票分揀加運輸成本下降11%,即九分,超出預期。銷售管理費用占收入比重穩定在5%左右。”

財報顯示,中通第三季度單票凈利有所提升。數據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單票凈利0.31 元,同比提升0.01 元,單票調整后凈利潤0.31 元,同比提升0.02 元

不止中通,數字化管理早已成為了快遞行業內管控成本的重要舉措。例如,圓通在自動化設備中率先融合數字化工具應用,推進柔性分揀和機器視覺應用,并試點無人化;德邦快遞建立數字化指揮中心,希望通過線上化和自動化降低客戶服務成本,提升客戶體驗。

但是,數字化管理是對企業的全面升級,同樣考驗企業的資金實力。據富途牛牛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94.38億、38.1億、19.24億、15.19億。可見,在“通達系”中,中通的現金流也同樣領先。

總之,快遞因其行業特性,價格戰有卷土重來的趨勢。而在極兔和菜鳥上市后,原本已經逐漸穩定的市場格局迎來了新的沖擊。行業變動之下,中通盡管面臨著著單票收入持續下降的壓力,卻能一直堅持“質、量、利”協同發展,通過數字化管理方式來降本增效,不斷擴大市場規模,以規模經濟構筑企業護城河,從而在第三季度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向增長和市占率穩居第一的成就,經營韌性凸顯。

作者:斜不了一點

來源:港股研究社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標簽
中通快遞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