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整體生態環境的優化和內容產業自身的發展成熟,為內容創業者提供了更為多元的商業化形態和變現路徑。相關數據表明,在幾種主流變現方式中,選擇平臺分成模式的內容創業者最多。其次是原生廣告營收,不過廣告的創收能力最高內容付費模式與電商創收模式比例相當,但內容付費的收入遠低于內容與電商結合模式創造的盈利。
另外,將優質內容轉化成熱門IP,通過IP開發運營實現創收的比例雖然很低,但越來越受到內容創業者的重視和青睞,且這一變現路徑的商業價值想象空間十分巨大,創收能力甚至超過了電商模式。
1、廣告模式最為普遍但天花板低
廣告變現具有準人門檻低、變現速度快、生產與交易模式簡單等特點,因此對多數內容創業者來說,平臺廣告分成與原生廣告仍是最普遍和最適用的變現形式。
廣告模式的商業價值想象空間比較有限,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比如,廣告收入受制于廣告主的運營狀況,波動較大數字化廣告的規模雖在不斷擴大,但總體増速已呈放緩態勢廣告份額被BAT等互聯網巨頭壟斷,普通內容創業者能夠獲得的份額與比例很少,這使廣告創收模式的天花板較低。
2、“內容+電商”模式具備大規模普適化的潛能
一方面,“流量紅利”時代結束以后,電商運營的用戶獲取成本不斷攀升。另一方面,內容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其導流價值愈發凸顯?;谏缃魂P系、由優質內容聚合起來的用戶,具有調性統一、受眾黏性高的特點,通過對內容的電商化運作實現流量變現,而且用戶也十分樂意為自己喜歡的非標準、非剛需、個性化的內容商品掏錢。
當前,“內容+電商”的變現模式已出現了眾多先行者,如“羅輯思維”賣書、“吳曉波頻道”賣酒、“一條”也開通了“精選”頻道, “可見即可買”的電商化運作模式將內容與產品和服務有效結合起來,借助社群粉絲經濟實現了內容的快速高效變現,成為內容創業者比較青睞的變現方法,也是具有普適化變現潛能的一種路徑。
不過,內容與電商結合的變現模式不太適用于汽車、房產、金融等長決策領域,且需要一定的內外部條件:首先,要有能夠吸引和聚合一定用戶的優質內容,以形成調性統一、黏性較高的粉絲社群;其次,電商運作必須始終圍繞內容商品而非一般商品展開,如此才能打造出獨特的產品優勢,成功進行流量變現。
3、付費模式僅限于特定場景,是創業者收入的有益補充
付費模式是指用戶直接花錢消費內容而為創業者帶來的收入。內容產業的發展成熟和人們對優質內容的迫切訴求,正逐漸培養出用戶付費閱讀。
當前來看,付費模式包括強制先付費和自主后付費兩種形式。前者在財經等垂直專業領域比較常見,這些領域中內容創作者生產的內容對用戶的實際生產生活具有功能性價值,因此人們愿意為此付費;后者的主要表現方式是微信、微博等各類新媒介平臺中推出的贊賞、打賞功能。
微信公眾號“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在2015年推送的一篇文章獲得了過萬次的贊賞。微博平臺發布的《微博財經白皮書》指出,2015年財經類長微博每篇平均獲得的打賞金額約為650元。另外,在當前日益火爆的直播領域,一些知名主播通過粉絲打賞的虛擬貨幣或禮品,每月甚至能夠獲得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收入。
內容付費模式的商業想象空間比較有限,一般作為內容創業者的補充收益,但也有一些限制:強制先付費模式僅限于財經等具有高增值的垂直細分場景:自主后付費模式則與內容創作者的個人魅力和粉絲運維有關,除了papi醬這類極少數的明星級內容創作者,很難成為普通內容創作者的主要收人來源。
4、熱門IP開發風險高,垂直屬性小IP機會打開
IP是指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特質的智力創造成果。IP開發是基于同調性內容,創造用戶黏性高、跨介質、跨屏幕和跨工具的優質消費內容,以實現內容變現;同時,這些內容標的也能夠轉化或衍生為其他屬性的內容商品。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圖文還是音頻、視頻屬性的內容,都蘊藏著IP開發的潛能。
當前來看,IP開發可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熱門大IP,這是一個競爭激烈、風險較高的路徑,開發周期長、成功概率低,不過一旦成功,其帶來的商業價值想象空間也是十分巨大的;另一個是垂直屬性的小IP開發,主要得益于移動互聯時代用戶的圈層化、社群化定位以及人們垂直細分內容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
垂直人群通過社交平臺聚合起來,在持續深度的交互溝通中形成了對優質內容的高度熱愛和對社群的高度黏性,從而使內容創業者可以通過“內容+電商”等形式實現內容的快速變現,而不必非得打造熱門大IP,通過票房、版權、衍生品或服務授權等方式獲得收益。
5、資本涌入推動內容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整體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各類創新性的新煤體平臺卻逆勢而上,受到資本市場的普遍青睞。這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產業展示出越來越強大的商業價值創造能力,為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二是內容逐漸取代平臺成為吸引流量、獲取用戶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流量獲取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內容作為流量入口的價值更加凸顯,從而吸引了眾多資本在內容生產方面積極進行戰略布局。
據不完全統計,在被稱為自媒體投資元年的2015年,成功融資且估值過千萬的自媒體達到30家,還出現了估值過億甚至10億元的自媒體項目。大量資本的涌入推動了內容產業的火爆和快速發展,也為內容創業者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資本方中,既有BAT等互聯網巨頭在內容產業方面的布局,也有地方媒體集團的基金;在財務投資方面,不僅專業性的風投基金積極布局內容生態,部分內容創業者也“做而優則投”,通過投資其他內容創業者實現業務的快速擴張和互通有無,如羅輯思維對papi醬和付費語音應用分答的投資。
本文來自 搜客站 原文鏈接:https://www.soutaoke.cn/2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