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今年的央視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特別電視節目密集曝光國內團購網站內幕之后,各大團購網站的不規范行為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被推上風口浪尖。隨著問題的進一步披露,人們對團購網站甚至電子商務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思考和檢討。那么團購網站這個行業究竟暗藏著怎樣的陋習和頑疾,我們普通站長又從中能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一、缺乏誠信,普遍存在虛報人數等行業潛規則
俗話說的好,做人和做事一定要要有信譽,生意場上的人更是把誠信看做至高無上的道德標準,關于這一點大家只要從阿里巴巴把自己的產品命名為“誠信通”就可以看得出來。失去了誠信也就喪失了群眾的支持,立足的根本。反觀其他中小網站,好像沒有幾個站長會對網站的注冊用戶人數、在線人數不做一些小動作的,而目前國內的團購網站屢屢被爆出存在虛報參與人數、上架并不存在的折扣產品等問題。給消費者造成了巨大的困擾,也讓這個行業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信任瞬時掃地。因此廣大站長千萬不可以對這種負面的行業潛規則習以為常,否則屆時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是遠超出預計的。
二、立場錯誤,無法得到用戶和消費者的支持
我們都值得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網站作為一個公眾平臺,其根本的性質是作為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溝通橋梁,而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實際上最佳的策略應該是網站、商家和消費者的三贏。但是目前看來,很多發起團購的商家并沒有對自己的產品做出真正的讓利,甚至不少是想把價格標高后再給個1到2折的折扣,以此來吸引眼球。而網站作為信息的發布方,在利益面前,也沒有對促銷信息做更嚴格的把關,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和一些商家聯合,共同欺騙用戶,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這不得不引起其他站長們的反省和深思。
三、涉嫌概念營銷,沒有腳踏實地
如果你問這世界上最玄乎的東西是什么,我會不假思索的告訴你,概念營銷絕對是答案之一。從不閃爍的電視到納米科技,哪一個概念不把消費者弄得暈頭轉向的,而網站同樣也是盛產概念的地方。Web2.0的大潮讓多少風險投資趨之若鶩,而現在的團購折算的上今年來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概念了。但是概念的操作并沒有給行業帶來實質的厲害和根本的提升。相反,大部分明白人都看的出來,團購不過是商家借機炒作的一個噱頭,其實有多少商家真正在做團購呢,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更多時候商家只是把它當做廉價的廣告和促銷手段而已。
四、一味的抄襲和模仿
估計很多站長至今還不明白,最近的團購風潮何以來的如此洶涌和迅猛,其實幕后最大的推手還是國內網站喜好抄襲和模仿的風氣。作為世界的科技和創意中心,最早的“每天一團購”的網站概念同樣出現在美國,經過國內媒體報道后,極大地刺激了廣大站長們的神經,瞬時間大家就開始了模仿之路,一路從美國模仿到中國,從中國模仿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現在的戰火則已經燃燒到了三四線的中小城市。而這些網站不僅在內容和運作模式上毫無差別,甚至就連網站的界面都如出一轍,看完真是讓不禁感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創造”了如此多的化妝品團購網,難怪接下來的競爭會是如此的無序和慘烈。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是團購大戰的局外人,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過后留給大家的將是無盡的感慨和思索,本文原創于化妝品網站親挑網www.qintiao.com 轉載請保留,謝謝!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