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有一個共性,也可以說成是“通病”,往往都是以追求用戶量為第一指標,用戶量越大,意味著企業就越成功,尤其是社交行業。似乎很少有人考慮過,區域化的社交產品是否有存在的價值。
社交IM類產品創新從未停滯過,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snapchat、Path、Nextdoor、Secret、tango、Yo、TapTalk、Slingshot,但如此層出不窮的社交產品創新,都是以整個互聯網用戶為基礎設計的,基本未曾見過專門為某個區域用戶設計的社交產品。
原因有兩點,第一,社交產品本身就是社會化交流工具,用戶的社交關系遍布各地,尤其新時代下人口流動非常大,單純某一區域的社交產品的社交價值非常局限(這里的區域指城市級范圍);第二,社交產品需要有千萬上億用戶才能發揮經濟價值,單純的某一區域的社交產品市場空間過窄。
基于以上兩個原因,區域型的社交產品基本已經背叛死刑了。不過,也不盡然,有的人吃肉,有的人吃骨頭,而肉和骨頭都吃不到的人能喝點湯也就滿足了。嗨聊,對于大部分人都很陌生,但鄭州的年輕網民應該對它比較熟悉,這款生于鄭州,長于鄭州的移動社交產品,將鄭州市場做為第一發展目標。
作為二線城市的鄭州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生活有著明顯的差別,這里的網民會用微信,但很少有人會用秘密這類太過先進的社交產品,只有北上廣圈子內的人愿意嘗鮮,秘密這類應用在鄭州這類二線城市缺少市場基礎,沒人用,也不太會用。另外,河南的互聯網氛圍比較冷清,可以說是互聯網荒漠,本地的軟件企業都依靠做政府項目和企業項目生存,對針對用戶的項目興趣泛泛,你聽過河南有哪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么?
嗨聊在2013年全國化的發展頗為不順,因為此時的移動社交市場上已經有微信、陌陌、易信、來往、米聊等眾多同類產品,與他們相比,嗨聊缺少市場競爭力,根本沒有發展空間。受挫之后,嗨聊折回鄭州反思,發現在鄭州這類二線城市,用戶對微信等熟人關系的社交產品的忠誠度極高,但對于陌生人社交產品的忠誠卻呈現多樣化現象,嗨聊認為這可以作為切入口突破,于是從2014年開始進行區域化運營。
隨著鄭州地鐵一號線的開通,嗨聊大手筆拿下了一號線大部分的廣告位進行本地化推廣,地鐵廣告的效果不錯,使得這款基于陌生人和熟人關系滿足即時聊天訴求的社交工具,用一個月時間本地注冊用戶突破30W,完成了原始用戶積累,預計年內能達到100W注冊量,這對于800W人口的鄭州市場不太容易。
社交產品主要通過游戲、廣告、增值服務三種方式獲得營收,而這三種方式營收前提是建立在大量的用戶基礎上的,區區30萬用戶也好意思說自己是社交產品?市場的局限意味著盈利問題無解,那未來也就難有作為。
要是嗨聊僅依靠社交產品走路的話,只有死路一條,而嗨聊背后則是當地頗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集團中晟集團,嗨聊的創始人盧一博則是中晟集團的創始人,中晟集團在酒店、餐飲、商業綜合體和地產行業均有布局,旗下酒店業務占據鄭州經濟型酒店30%的市場份額,同時在鄭州市西區也擁有商業綜合體項目。原來這是傳統企業土豪互聯網創業的故事。
背后有大集團撐腰,融資找錢不是難事,嗨聊已于去年獲得紫石資本的2000萬投資,平安銀行有意進行第二輪融資,不過卻被不差錢的中晟集團創始人盧一博婉拒。
有實業做支撐,嗨聊就有了O2O的價值,覆蓋30萬本地用戶也勉強算有廣告價值,這也是中晟集團的算盤,以社交為載體,帶動自身的實業發展O2O,通過用戶覆蓋實現媒體傳播,進而通過嗨聊撬動整個鄭州,甚至河南的O2O市場。然而,還不僅如此,嗨聊所屬公司橙石創科在2013年在深圳成立了分公司,計劃進軍手機研發領域,已于去年取得了相關資質和牌照,預計今年年末,嗨聊手機將正式推出,進軍硬件市場也已在中晟集團計劃之內了。
貌似現在應該理解,原來偏安一隅的社交產品也有存在的理由。我們梳理下嗨聊的邏輯,首先,尋找微信漏洞做區域化的移動社交產品;在積累一定用戶規模之后,發展O2O及媒介價值;同時,在產品形成粘性之后,出售硬件終端。
嗨聊只是一款處在成長期的產品,現在還談不上成功,不過這種模式也算有借鑒的價值。尤其對于那些有錢,但缺乏顛覆性移動產品創新的傳統大公司,在非北上廣的某些區域移動互聯網淘金也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一點得補充一下,中晟集團的實業正以鄭州為基礎向整個河南擴張,預計3年時間即可覆蓋全省,而嗨聊將會隨著中晟集團的擴張而覆蓋整個河南,對于有1億人口基數的河南市場,嗨聊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若3年時間能在河南站穩腳跟,下一步就是進軍全國了。雖然這種傳統連鎖企業式的擴張思路對于互聯網產品有些慢,但可以穩定的活下去更重要,更實際。
關注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