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云服務器,或許站長并不陌生。從名稱上看,你可能想到的是:部署在云端,我們可以隨時進行計算資源的彈性擴展和縮減的服務器。然而,云服務器真的像眾多IDC服務商宣傳的那樣彈性,動態擴展嗎?我們知道,區別于傳統服務器,云服務器幾乎可以在幾分鐘內實現資源的快速部署。我們可以在幾分鐘內實現對應負載峰值變化的實例創建和銷毀。然而高度自動化,也是危險的。對特定應用的變量和自動化的伸縮調整是非常復雜的運算工程,況且,擴展和縮減是不同的。
我們暫且以數據庫、存儲和前端應用服務器組成的典型的分層網絡應用作為例子進行簡單分析。我們知道,擴展資源必須與存儲、應用服務等相適應。如果我們增加了許多新資源,就需要將它們與存儲、應用服務資源相適應,或許增加更強大的數據庫集群。為了使這個應用在發展和不斷變化的負載情況下動態地伸縮,我們需要監控所有在運行的部件,并同時考慮其他部分的負載情況。
如果我們的前端服務器引入大量的數據流,我們需要部署更多的數據庫節點。然而,存儲I / O會成為一個問題,所以我們還需要擴大資源。然后,當高峰訪問過去,服務器負載開始減弱,我們需要縮減資源。這個過程不能太快。我們還需要保持某些方面的負載,因為減少某個方面的資源可能會對另一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我們減少數據庫資源,應用服務器上的負載可能會因為瓶頸而飆升。因此,增加更多應用服務器對于解決負載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和云服務器的安全性一樣,云服務器的彈性計算還有待更深入考察和發展。它是一個包括監控、定時器、等待狀態、閾值等多方面聯動的基礎設施組合。而且云服務器本身的判斷邏輯和比較規則也需要受到監控,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網絡基礎設施。相對于比較簡單的整合幾個公共API、緩存和排隊服務器、NoSQL數據庫服務器、或任何數量的現代服務配件,云服務器負載動態管理的復雜性卻是成倍增長。這可不是簡單的“如果服務器超載,就另外增加一臺服務器”的問題。這對于目前的服務器技術、云技術來說還具有很大的挑戰。
因此,云服務器實現真正的彈性計算還需要更深入的發展。當然,我們無法貶低云服務器實現快速擴展的初衷。動態擴展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對資源利用更加充分,擁有更合理的價格,還提供給用戶更好的性能和可用性。只是,我們不能被云服務器IDC運營商洗腦,應該對于云服務器持有理性客觀的態度。
來源:恒創科技(),轉載請保留出處和鏈接,謝謝。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