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樂視動作不斷,不僅創造了919生態電商節49.7億元的銷售成績,超級電視以近百萬臺銷量奪得9月全行業全渠道第一,更是在舊金山宣布全面進軍美國市場。
按照慣例,現在正是樂視們要準備11.11電商節的時候,畢竟這是阿里造出的全球電商最大的節日。但樂視生態O2O銷售平臺總裁張志偉卻在10月27日宣布:樂視將建立以自有平臺為中心的營銷服務體系,11月會打造為期一個月的樂視智能生態季,并進一步表示未來不會過高參與其他電商節。
在這樣的時刻,淡化雙11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態季,做出這樣的轉型或者選擇,是樂視的自然生長還是天貓、京東等第三方平臺的“外力”所致?
樂視的威脅
天貓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樂視超級電視在同品類占到26%市場份額;今年4.14,樂視超級電視在天貓平臺占比達36%;去年的11.11,樂視超級電視在天貓占比近21%……
“樂視超級電視在天貓平臺一直是一家獨大的”,樂視生態O2O銷售平臺總裁張志偉如是說。顯然,天貓旗艦店是樂視的一個重要出貨通道。
張志偉也多次表達對于天貓、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感恩”,它們都是樂視良好的合作伙伴。
但今年的11.11,阿里正在“阻擊”樂視超級電視在天貓一家獨大的局面。據地歌網獨家獲得的一條消息,天貓希望今年樂視去“玩大的”,主要銷售55吋及以上電視。而樂視日前公布的智能生態季攻略里,樂視也明確提出了,買大尺寸電視就上天貓樂視TV旗艦店,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天貓這樣的“規定”其實也完全可以理解,給更多的廠商營造公平競爭的理由,防止樂視一家獨大。
張志偉表示,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平臺都有自己的策略,也有很多制衡,樂視永遠抱著感恩的心態,會一如既往的前行。未來我們戰略的調整,將以自有平臺為主體進行用戶的獲取和服務。
那么作為堅守“平臺型電商”的阿里,一直以其開放性著稱,何以出手干涉“市場”呢?樂視超級電視的銷量第一何以威脅到“公平競爭”呢?
顯然,另有其因。
樂視一直是一家備受爭議的企業,樂視CEO賈躍亭提出的“互聯網生態模式”一路“顛覆”,在智能電視領域與海信、長虹、TCL甚至小米等發生“戰火”;在手機領域則與中華酷聯、小米、OPPO等發生沖突;在視頻網站領域則與愛奇藝、優酷土豆等一直“持久戰”……
樂視確實“威脅”了眾多行業與企業,但何以與阿里這種巨無霸級的電商平臺也發生“威脅”關系呢?
但如果靜下來,看一看阿里大文娛的布局,就不難理解這種“威脅”的存在,阿里大文娛被稱之為阿里的第三條線,阿里數娛李捷此前曾指出,“阿里的前十年是電子商務,后面的十年將是大文娛”,可見阿里對大文娛這一塊的看重。
更重要的是,財大氣粗的阿里系,已一口氣布局了與樂視網頗為相像的矩陣:視頻網站優酷網、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影業、UCWEB、微博等系列大文娛企業。
盡管沒有涉足智能硬件如電視、手機,但阿里擁有自己的YunOS系統,并與海爾、微鯨發生資本聯系。
很簡單,馬云看到了樂視的“生態魅力”,亦開始布局生態,近兩年來,生態已是馬云所使用的高頻詞之一。
更重要的是,正是沒有親自涉足智能硬件,阿里才打造了自身的“智能電視聯盟(包括盒子聯盟)、內容聯盟”,而李捷則也表示,優酷的內容將主要提供給聯盟企業,閉環的思路已然出籠。
另一方面,優酷與阿里數娛的整合,目前優酷網總裁楊偉東已兼任阿里音樂CEO,據說也即將整合阿里體育。
很顯然,如果把“開放的閉環”形態的樂視之路稱之為樂視模式的話,阿里“廣泛聯盟”的形態亦可以稱之為阿里模式。
而現在,阿里模式與樂視模式發生了劇烈沖突,出手對樂視進行“遏制”一如美國圍堵中國一樣,并不奇怪。
但作為一個開放的電商平臺而言,出手干預市場似乎并不妥當,這也就出現了“公平競爭”的理由。
生態競爭時代
賈躍亭在多次公開的演講中,認為經濟接下來將進入生態競爭的層面。
他似乎把握了這個時代,一個以互聯網底層技術支撐的樂視網、樂視云,到三大智能硬件入口手機、電視、汽車,再到內容屬性上的樂視影業、樂視體育,以及尚未浮出水面的樂視金融,一出手就是降維的攻擊,所向披靡。
破界創新,生態化反,這就是賈躍亭眼中的互聯網生態模式,盡管在爭議之下,樂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瘋狂生長:2016年收入目標是500-600億,2017年收入有可能達到1000億。
但后來者已經出現,微鯨、暴風,還有今天的阿里數娛,可能各有側重,但無一例外,開提生態。
不管是阿里數娛的李捷,還是優酷的楊偉東、蘇立等一眾高管,異口同聲地提出了“營造生態、O2O競爭”的觀點,這與馬云在近兩年中反復強調的生態一脈相承。
樂視的生態競爭如期而來,這才有了張志偉在北京召開的不大不小的通氣會。
作為硬件通道的重要電商出口,天貓對樂視的“規定動作”讓樂視下決心開干自己的“11月生態季”,這是提前預判的結果還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不是那么容易說清楚。
但生態的競爭并不止于硬件,依照樂視致新營銷傳播副總裁任冠軍的看法,“從今年開始,特別是最近的幾個月,競爭的形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拼硬件的競爭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粗淺的。真正的競爭,隨著BAT等勢力的進入,大屏競爭慢慢偏向大屏運營的競爭。”
在他眼中,很多友商雖然也在建生態,但更多的卻是生態圈理念,而樂視的做法是“先做垂直整合的閉環,再做橫向的開放,樂視做的是生態系統”。正是這種生態系統,能夠提供更加極致的體驗。而在大屏運營維度的會員付費、大屏購物、大屏游戲、應用分發等已經步入正軌取得回報。
已然來臨的“生態競爭”,張志偉給出了樂視的解決方案:下一步要做三個層次的事情,一是深度升級用戶運營,提供更加多維的個性化、差異化、有價值的服務,產生更多更有價值、更高回報的商業利益;二是快速推進樂視全球化的進程,尤其是樂視超級電視的全球落地;三是大屏升級,即讓更多的人使用更大的屏,使得樂視的商業形態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這樣的策略被張志偉稱之為“從博大轉向精深”。
但當務之急是要應對馬上來臨的11.11,相信樂視怎么也不會錯過這個全球電商的盛宴。
張志偉推出的是樂視11月智能生態季,一整個月的狂歡。“樂視通過兩年時間的919,通過天貓與京東的平臺,已經證明了樂視具備了成為第三極的能力。
“減少對于另外兩極平臺的依賴,更多的把資源投到自有平臺”,這正是樂視眼中生態模式的電商之道,“既然我們擁有自己的平臺,擁有自己的品牌,同時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擁有自己的交付體系(倉儲、售后、服務),樂視希望在第三極的打造上走的更加堅實一點,更加堅決一點,這就是為什么叫生態季。”
在實踐的角度,樂視有自己的LeMall,還有超過9000家的線下LePar店(還將持續擴張),“我們要把LeMall+LePar打造成中國電商真正的第三極。”
經過近4年的“顛覆”,樂視已擁有了超過850萬臺的超級電視存量,在入股TCL,收購Vizio后,樂視大屏生態全平臺將擁有超過2800萬臺智能電視入口,累計播放時長超過110億小時,高達7.3億的月活用戶數。還有已構建的七大子生態,全球化的進程也正在加速,樂視汽車正在路上,樂視金融已漸行漸近,這些,都是樂視展開生態競爭的本錢。
按照賈躍亭“生態競爭”理論,那么電商維度的競爭也只是生態競爭的一部分,接下來可能在更多的領域,樂視將展開更為多維的競爭,而這種競爭,其強度、烈度,顯然都會比現在猛烈得多。
正因為如此,樂視11月生態季的首度“登臺”,必將成為生態競爭全面開始的一個信號。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