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今年20歲了,但是在大學期間已在多家平臺開通專欄,同時也入駐了多家自媒體平臺。其實在我運營自媒體平臺之前,主要寫眾籌與創業相關的文章。隨后,才開始寫一些科技評論文。自2015年1月從入駐了今日頭條,緊接著也開通搜狐自媒體、一點資訊、UC訂閱號、百家號、企鵝媒體、網易號、QQ公眾號、北京時間、京東號、新浪財經等自媒體平臺。
但今天聊的不是自媒體平臺,主要是科技媒體平臺。自從在砍柴網開通專欄后,隨后成為了創業邦、i黑馬、億歐網、投資界、鳴金網、未央網、眾籌之家、站長之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平臺的專欄作家。并在界面、品途網、虎嗅、鈦媒體發表了多篇文章。
當你其中一些科技平臺發表文章后。很容易受到網易、搜狐、騰訊、和訊、鳳凰網、前瞻網等大型門戶的轉載,和各大微信公眾號的轉載。
如果你在部分平臺中開通專欄后,有許多好處:
1.建立個人影響力:比如我在微信上加一些網上能經常見到其新聞的CEO時,備注創業邦、投資界、億歐網等多家平臺的專欄作家,很容易就通過了。如果你有商業伙伴,他很可能在網上百度搜索你的名字,當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你的各大專欄地址,就很容易獲得他的信任和認可。
2.獲得商業合作:經常會有人因為看了你的文章聯系上你,希望能與你建立各種合作關系。比如付費邀請你去做演講,做顧問,做培訓。
3.獲得媒體采訪:因為其中發表的兩篇文章,還分別獲得了廣州日報和天津日報的采訪。當然你的文章獲得廣泛關注后,很容易受到媒體的關注,接而受到采訪。
4.獲得雜志轉載:目前在《金融72變》、《青年文學家》、《智富時代》、《現代商業銀行》四本雜志上發表了文章,都是因為雜志編輯在網上看到了文章,聯系我轉載。當你的文章覆蓋面廣后,會有雜志期刊聯系轉載或者約稿。
5.獲得自媒體平臺的認可:如果你要入駐UC、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有一個環節需要填寫輔助資料。你可以直接填上專欄地址,很容易通過。
關于其中一些科技媒體平臺,如果你了解它的定位,那么會大大提升通過率。
1.創業邦
我在上面發了7篇文章,主要是創業相關的文章。如果你想在上面投稿,建議投創業相關的稿子,這樣容易過。如果你想投科技評論文的話,可能不容易通過。不僅需要好的文筆,還需要敏銳的行業洞察力。
2.i黑馬
i黑馬也叫創業家,至于你想怎么叫它,不用糾結,兩者都行。在上面發了7篇文章,也是創業相關的多。拒稿率很高。
3.投資界
我在上面發表了10多篇文章,平臺主要接受TMT相關的文章。
4.億歐網
前期是一家專注O2O的新媒體?,F在的覆蓋面挺廣的,汽車、醫療,金融、房產等都涵蓋了。我在上面發表最多的是關于眾籌的文章。
5.界面
界面是一家商業新聞平臺。我在上面發表了20多篇文章,都是科技行業。你只要寫好文章,保證邏輯清晰,有價值輸出一般是能過的。
6.品途網
主要是以O2O為主的媒體平臺,當然也接受科技評論文。我在上面發表了10多篇文章,現在拒稿率比較高。
7.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上面發了10多篇文章。也接受科技評論文,不過現在首頁上的少。主要接受產品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用戶體驗等產品相關的文章。
8.艾瑞
艾瑞作為老牌的互聯網研究機構,在數據的沉淀和數據分析上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平臺主要接受科技評論文,通過率較高,在上面發表了26篇文章。
9.鈦媒體
許多文章都很有深度,在上面發文章之后影響力也會很大。很遺憾,只在這家平臺發表了兩篇文章。如果投稿沒通過,編輯會說明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10.虎嗅
偏商業和公司,重評論。但包容性很強,影響力很大。前些陣子看了個視頻,王思聰也說他在虎嗅看了關于那英演唱會的某篇文章。在這家平臺發表了5篇文章。
個人覺得創業邦、鈦媒體和虎嗅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后兩者文章通過率很低,不僅需要選題精準,而且需要有價值輸出,并且觀點獨到。這兩家平臺,如果你發文夠多,可以成為認證作者。
以前發文章,屬于興趣驅動。每當獲得了不錯的關注度,都會充滿動力。只不過后面習以為常,缺少了一些動力,產量就變得很少了。所以希望大家能保持寫作的激情,堅持下去。
越努力,越幸運。
作者95后創業者,微信1051878484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