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深入推進業財一體化,提升企業管理效率,中鐵十一局攜手浪潮打造財務共享云平臺,以財務業務流程化處理為基礎,以提供規范、統一的服務為抓手,強化對經濟業務過程的規范化控制,推進流程再造和內控體系建設,同時在業務審核、財務稽核、資金稽核及財務檢查的一體化工作體系下,發揮企業管控力度,實現基于管理會計的企業內部價值鏈管理。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新經濟對傳統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巨大沖擊,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十一局”)為實現持續增長和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提升集團資源的整體價值,提高集團化運作的效率和效益,越發清晰的認識到企業轉型迫在眉睫。
打造財務共享云平臺 四大著力點助推管理變革
中鐵十一局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的骨干企業,2016年與浪潮攜手啟動財務共享建設,利用共享服務平臺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通過推動財務管控由集中向財務業務一體化轉型,將信息化管理貫穿整個價值鏈。
業財一體,掌控全局,推進業務流程再造
中鐵十一局作為典型特大型施工類企業,業務涵蓋范圍廣泛,下轄分子公司、項目部分布于全國及海外各地區,多層級、多地域、多環節等行業特點給集團公司帶來管控盲點。
針對這一管理困境,通過搭建集團統一的財務共享云平臺,建立以業務為源頭,財務與業務流程聯通的閉環管理模式。例如采購貨款的支付,改變了從報賬單開始的支付流程,將發起點前移至業務系統,通過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提升企業整體管控能力。
集中統一,精細管控,實現財務流程標準化
集團在傳統分散的財務管理模式下,業務與財務系統不互聯,信息脫節、管控乏力。而且,不同核算單位之間同一類業務操作標準不統一,出現資金審批手續不完善、報銷票據不合規等現象,造成資金控制風險和稅務檢查風險。
中鐵十一局財務共享云平臺,通過集中業務處理、資金支付和報表生成,運用統一的會計核算標準和會計職業判斷,形成了標準的財務處理流程。財務管理的標準化、精細化,推動了業務流程的標準化改造。同時,財務共享云平臺為企業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管理報表,全面分析企業經營情況,打造管理驅動的核心競爭力。
業財延伸,稅管融入,一體化不斷深入融合
“營改增”的推行,使集團面臨諸多挑戰。建筑施工企業的人工和材料都存在個體供應、就地取材的情況,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且,由于業主拖欠施工款,導致墊付稅款情況時常發生。如果不能穩妥的進行稅務管理和統籌,會加大企業的涉稅風險,加重稅務負擔。
結合營改增以及稅務改革現狀,中鐵十一局應用稅務管理系統,并與財務共享云貫通,將業財一體化企業管控模式進一步深化。在進項稅票管理上,業務系統推送報賬單至財務共享云平臺,業務人員將增值稅專用發票掃描上傳,發票信息傳輸至稅務系統,同時,報賬單經共享中心稽核后,各項目部在稅務系統中勾選需認證的發票,最終由納稅主體審核并集中認證。在銷項稅票的管理上,業務系統推送開票申請,經過共享稽核,開票指令發送至稅務系統,由稅務系統形成初始發票信息并傳輸至金稅系統完成發票開具。認證和開票狀態將逐層返回稅務、共享、業務系統。
數據共享,服務高效,打造一體化信息平臺
中鐵十一局自2008年以來,就先后投入使用多個業務、財務系統,然而各信息系統獨立運作、信息孤立。通過打造業財一體化財務共享體系,搭建財務共享云平臺,完成業務、財務、稅務等各信息系統集成,實現業財稅一體化。業務系統作為唯一的數據入口,保證了各系統間數據一致性,同時,信息系統的相互連通,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
變革助推精細化管理 企業內部價值鏈管理漸入佳境
在共享模式下,中鐵十一局推進企業管理三個方面的變革:一是在全集團范圍對業務規則、業務流程、業務標準、審批流程進行統一;二是實現業務推送模式由線下轉為系統集成,財務管理延伸至業務起點;三是資金集中,強化資金收支控制,確保企業“法人管資金”目標實現。
中鐵十一局財務共享云平臺自2016年7月1日上線以來,將下屬13家公司、1318個項目納入財務共享,截止2017年9月底,已累計處理收付款業務633873筆,在業務審核、財務稽核、資金稽核及財務檢查的一體化工作體系下,發揮企業管控力度,資金安全得到保障。
中鐵十一局副總經理、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方永利充分肯定了財務共享云平臺的建設意義,并表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是財務管理的重大變革,建立在集成基礎上的財務共享云平臺,標志著集團公司價值鏈管理水平逐步邁向更高階段。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