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高潮即將到來。電商平臺和商家們都在摩拳擦掌,等待大促的來臨。而消費者都在積極的參與抽紅包、集能量,爭取有優惠的價格買到心儀的產品。然而在眼花繚亂的滿減和打折預售的活動中,商家的套路也是非常多,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最近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出消費預警與消費提示,小編今天也為大家分析分析雙十一的套路,讓大家明明白白得實惠。
套路一:預售商品定金不退,當日優惠干著急
雙11之前,很多電商平臺特別是天貓平臺會有預售活動。我們預付一部分定金,等到11月11日那一天進行付尾款,商業會給與一些優惠。但是需要注意兩點,首先定金是明確標注不能退的,關于購買到手后可不可七天無理由退款,大家可以點開細則仔細閱讀,只有確定真的是想要的再下單,否則就損失定金了。第二點就是有的商家在雙十一當天還有限時折扣等活動,價格會比預付定金的更優惠,但是你如果已經付了定金,對于當日優惠只能干著急。
套路二:先漲后跌迷人眼,到手價才是最關鍵
根據去年的電商雙十一的調查發現,先漲價后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注價格的情況較為常見,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提前關注商品的價格,做到心中有數。就算商品“先漲后跌”,因為雙十一有著各種優惠券的發放,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到手價。只要到手價合適,切切實實得到了優惠,我們就可以出手。當然小編不是讓大家容忍這種行為,大家也應該積極向平臺和監管部門舉報。
套路三:對于爆款要多三分留意
現在每個平臺都會有一些“爆款”,特別是雙十一之前的一段時間,大批商家會因此做準備,但是這些爆款常常有一些“貓膩”。不同于先漲后跌的操作,爆款商品往往原價并沒有變化,但是通過其他途徑,這些商家會發放不少優惠券,在其他渠道發放,用來打造爆款。對此我們可以在評論或者商品問答上多關注一下價格信息,進行取舍。
套路四:電商專供,看著很像但不一樣
電商購買商品時,由于大家會比較方便的比價,價格方面各個品牌都會比較注意,但如果價格比實體店低,利潤不僅得不到保障,更有很多代理商和銷售商會強烈反對。為此,很多品牌相同式樣的產品都會有“電商專供”的存在,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的現象時有發生。
這就要求大家對雙十一促銷的商品,特別是家電、服裝、鞋帽、箱包等容易出現電商專供的商品上下功夫,可以選擇直接咨詢客服,客服一般都會如實告知的。
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套路五:大額優惠券免費領
雙11活動中,很多商家在首頁會讓顧客免費領券,或者優惠購券。有的消費者領取了200元的優惠券,看到店鋪中售價250元的商品就抑制不了下單的沖動了,感覺打了兩折就一定占便宜了,卻不知道該商品可能賣40塊錢銷量都不好。此外還有一些券設置了苛刻的使用條件,比如門檻很高,和其他優惠不共享,這些都是商家雙十一的套路。
套路六:前 xxx名送贈品,消費額前xx名有獎品
每年雙十一前夜肯定有很多人緊盯著各大電商平臺,0點一到迅速開搶,這主要是因為贈品的緣故,“前 xxx名送贈品”的確很吸引人,但是那個時間段電商平臺基本都無法正常運行,搶到贈品的人數量也無法統計,有沒有贈品只能“隨緣”了。而且更有一種“消費額前xx名有獎品”的套路玩的更6,這樣做可以大大促進某些顧客的消費,但是因為沒有官方的監督,消費者并不能獲知自己到底是不是本店消費額前xx名,而店鋪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很有可能當消費者多買了不少并不需要的商品。
雙十一來襲,商家套路多變,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