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提出王堅反駁,到底有無互聯網上下半場?誰都沒錯唯價值與利益永恒
2016年7月,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在某個分享中,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概念。
此概念,基于王興以多年從業經驗對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基準判斷: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彼時,“互聯網+”正大行其道,但更多的時候探索與思考,距離真正落地尚有很大距離。
緊接著在8月的一次活動中,王興進一步解釋了贏得“下半場”的三大路徑:高科技、“互聯網+”和國際化。
由此,“互聯網下半場”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種新論點、新趨勢、新方法與新共識。各個領域的CEO、高管及專家大人都現身說法,從各自行業角度出發對下半場進行思考與探討。
直到現在,仍舊樂此不疲。
一
在王興提出“互聯網下半場”概念后不久,2016年10月的阿里巴巴云棲大會上,馬云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
馬老師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于是,便有了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各種新型零售概念層出不窮。
在眾人高論互聯網下半場之時,馬云并未提及互聯網下半場。
或許,馬云并不認同互聯網存在下半場這一說。又或者,馬云這一級別的大佬,眼界學識預見之高又怎能看上一個“互聯網下半場”概念。
二
這次云棲大會上,馬云不只是提出了新零售,更提出了“五新”。馬云認為,包括“新零售”在內,五大變革將深刻影響各行各業,這五大變革分別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
自此,阿里巴巴的各種戰略與實施均遵從此方針。即便馬云卸任CEO,阿里這艘航母也一直沿著這條航線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相較而言,馬云“五新”論對比王興“互聯網下半場”概念。前者是在描繪未來整個社會經濟形態,后者旨在指導企業今后如何突破。
兩者,道與術之區別。道見于術,術基于道,但修為高深與否全憑道行顯現。
“五新”較之“互聯網下半場”,高下立見。
三
或許,阿里巴巴體系內從未認同過“互聯網下半場”一說。
7月9日,在第18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發表了公開演講。演講中,王堅透露其曾對“互聯網下半場”概念困惑并思考很久,最終他認為現在并非互聯網下半場,互聯網時代才剛剛開始。
會上,王堅如是說:
在中國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好像也被大家接受了,就是“互聯網下半場”。我一直困惑為什么會有此說法,我覺得互聯網還沒有開始。
我想了很久,后來明白了一件事:今天講的互聯網上半場、下半場,其實是二十幾年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進入下半場,并不是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
互聯網公司已經完成了它們的上半場,那它們的下半場是什么?從互聯網公司創造的價值也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Facebook還是谷歌,他們為人類創造了很多價值,譬如搜索和社交。
但它們創造的商業價值,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它們都是靠廣告活下來的。所以,這些傳統互聯網公司擔憂下半場是對的。但若大家都覺已經進入互聯網下半場,我認為這是低估了互聯網對人類的長期意義。
四
王堅博士對“互聯網下半場”的看法頗有新意,甚至與王興的看法針鋒相對,卻也僅是一家之言。對于互聯網下半場,每個企業創始人及高管都有自己的看法。
馬化騰就認為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周鴻祎則認為互聯網下半場是IOT。有人認為互聯網下半場是人工智能,還有人認為互聯網下半場是區塊鏈。對中國經濟未來而言,工業互聯網才是未來實體產業的方向。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如何用云計算、大數據、IOT等新技術連接工業互聯網,也是互聯網下半場主要努力的方向。
共享經濟、終端經濟、基于區塊鏈token價值互聯網、5G大連接等等,每個顛覆性的技術、應用、經濟形式及商業模式,都有可能成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就看企業們如何去把握這些趨勢,在未來做出更有益于企業、經濟、社會乃至全世界發展的價值體系了。
五
但有個前提在于,不管互聯網下半場是什么和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互聯網的上半場必須是存在的,而不是將其推到重新創造下半場。就如現在熱議的產業互聯網,互聯網企業都在向這個方向轉,是因為消費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極致。
或者說已經飽和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企業、行業、產業才會向更有價值空間的產業互聯網轉移,而中國的目前實體產業也恰恰需要借助已有的消費互聯網經驗以及最新的技術進行轉型升級。
經濟轉型的大時代、各種政策及組織的推動以及千萬企業及迫切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構成了互聯網下半場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并非說到了下半場就是下半場。
利益,總會探尋最有價值的方向。價值,則會在最大的產業空間里衍生。要說互聯網下下半場的最終答案是什么,無非仍舊是一個利益與價值的綜合體。
從這個角度而言,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互聯網上半場與下半場。有的,僅僅是技術、模式、思維的轉變。那些轉變過程中看到了的未來前景,統統都可以稱作是互聯網下半場。
在這其中,一切皆可改變。唯利益,永恒不變,哪怕有一天真正實現了烏托邦。
【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p>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