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短視頻興起之后,在社交、電商等多個互聯網領域大受歡迎。大眾在互聯網中的關注點和表達方式也出現了顛覆性的轉變:朋友圈和微博中從以往的文字加圖片到越來越多地被短視頻內容占據。平臺方面,眾多資本的強勢入場,引發了各大短視頻平臺的超級補貼大戰,眾多短視頻創作者的活力和熱情被充分激發,用戶在短視頻上消耗的時長成倍增長,流量相當可觀。
在這場愈加猛烈的短視頻風潮中,出現了一種極具代表性的短視頻類型,那就是“炫富”短視頻。這種短視頻中通常會出現豪車、豪宅、高檔酒店、成堆的現金、國外的風景等等。這種短視頻容易引發“仇富”情緒,但更容易吸引眼球,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交平臺中用戶的活躍度。然而眼見未必為實,這種短視頻可能是真的,但更有可能是批量購買的。
其實“炫富”的風氣早已出現,加上了短視頻獨有的“魅力”使之更為火爆。其背后的產業鏈、平臺為了流量的推波助瀾以及資本的力量,讓炫富短視頻更加火熱。這是對趨勢的順應,但過于火爆的短視頻炫富風潮也會影響互聯網的發展,甚至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一、短視頻炫富成風,“人設”定制需求催生產業鏈
要說網絡炫富的“鼻祖”,大概就是數年前拿著大家給紅十字會的捐款曬包曬車曬奢侈品的郭美美了。那個時候郭美美在大眾的罵聲中也表現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可半個多月之前郭美美突然發布了一個素顏出鏡的視頻,懺悔了當年的所作所為,并聲淚俱下地向大眾道歉。
除了郭美美這樣的初代“炫富”網紅,許多影視作品也以富二代的生活作為創作題材。 例如在80后和90后的學生時代熱播的《繼承者們》、《公主小妹》,以及郭敬明的代表作《小時代》,場景中必不可少的是復式別墅、豪華跑車、高檔奢侈品等。主角們不必朝九晚五地工作,除了談戀愛就是度假和參加派對。
當然,那時屏幕前的我們心里很清楚,這只是文藝作品,炫富只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即使是郭美美數年前的那種炫富也只是少數人的生活,離大眾還是很遙遠的。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社交平臺滲透進大眾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分享自己的日常,這些人中不乏我們所說的“有錢人”,其形象也通過互聯網而愈加真實清晰。
其實中國文化中崇尚“節儉為美德”和“財不外露”,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整個社會都在為經濟增長做貢獻,于是人們開始覺得賺的錢越多,人就越成功。然而真正能成為富豪的人依舊寥寥,于是在社會高速轉動的浮躁之風的催動下,“平民化”的炫富風潮席卷而來。
本來這也沒有什么,買不起豪車豪宅,就曬曬奢侈品、大牌口紅、高檔餐廳都無可厚非。 短視頻火爆之后,炫富的方式就更加生動直觀,更能吸引眼球和刺激用戶。每次看到這類視頻,即使討厭也忍不住會點開,因為可以從中尋找到一種“代入感”,即使自己沒有條件炫富,也可以通過視頻幻想一下有錢人的生活,那種感覺能讓人緩解壓力暫時逃避現實,還是挺不錯的。
對于發布視頻者而言,虛榮心自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伸鸥坏降资窃陟乓裁?我們花錢好像只是給別人看的,那些奢侈品于我們而言真的有用嗎?去一次高檔餐廳又要攢多久的錢呢?然而那一瞬間虛榮的極大滿足,似乎可以讓我們忘記現實中為了生活的奔波和掙扎。
為了進一步滿足虛榮心,炫富短視頻的背后甚至衍生出了“產業鏈”: 十幾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個以豪車為內容的短視頻,以美食、豪宅、成堆的現金為內容的炫富視頻也都有出售??戳硕桃曨l,你以為你的朋友發達了,或是你的手機對面是一個“鉆石王老五”,可這些視頻很可能是對方從哪個店鋪中花20塊錢批量購買的。
這類視頻的賣家一般會在網絡中搜索素材,通過PR、AE等軟件進行處理制成短視頻;或是直接盜取其他用戶的短視頻,通過軟件處理水印制成新的視頻;還有一種是在這兩種的基礎上做更高級的技術處理,變成不可復制的“獨家”視頻,這種視頻的價格要高于前兩種的價格。
這樣的店鋪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富豪”、“短視頻”等關鍵詞之后比比皆是。購買這些炫富短視頻的人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純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朋友圈炫耀一下;也有的人是為了包裝自己,向合作對象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以期拿到更好的項目;更有甚者希望以此成為社交平臺上的“大V”,或是做一些不法之事,如PUA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社交平臺的興起,“網絡人設”也成為許多人注重的點,畢竟現在網絡平臺賬號都可以作為數字遺產傳下去了,所以通過一些小手段樹立一個好形象也可以理解。但是購買這種原本不屬于自己的、虛假的炫富短視頻絕非正道,如此樹立起來的“人設”終將崩塌。
當然,炫富短視頻能如此火爆,除了用戶的心理需求之外,也離不開平臺的推波助瀾和資本的力量。一定程度上,炫富短視頻有利于激發社交平臺中用戶的活力,吸引更多流量??梢坏┏侥硞€界限,炫富短視頻就極有可能會對互聯網以及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用戶跟風、平臺默許,炫富短視頻是把雙刃劍
自從移動互聯網普及,短視頻也從開始的UGC愈加專業化,從早期的用戶上傳到出現專門制作短視頻的機構,再到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APP迅速崛起,最后甚至連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也爭相加入短視頻元素。毫無疑問,短視頻已經成為互聯網中多個領域的平臺以及內容創業者都頗為重視的傳播方式之一。
近幾年,包括騰訊、阿里、今日頭條、微博在內的企業和平臺,都將短視頻作為核心戰略之一,希望以此提升平臺用戶的留存率、活躍度和瀏覽時長。 為了搶奪這塊“高地”,不惜重金投入,如騰訊和今日頭條拿出10億元補貼原創和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百度拿出100億給短視頻生產者,阿里用20億扶持短視頻內容創作。
不論是對平臺還是創作者,短視頻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其創作成本和門檻都不高,更沒有天價的版權費用,從理論上講只要內容質量夠高,回報率就非??捎^。加上網絡越來越方便,WIFI無處不在,5G時代也將到來,短視頻已然成為移動互聯網中極具分量的內容形態,在社交平臺中大有替代圖文內容之勢。
由于短視頻的種種優勢對用戶形成的巨大吸引力而被形容為“有毒”。如果說短視頻是一種“精神毒藥”,那么炫富類型的短視頻的“藥效”大概還要更強一些。當然,這種強效的吸引力對平臺用戶活躍度的提升是有益的,而活躍度提升流量增加能給創作者和平臺帶去實際的利潤。這也是創作者熱衷于出產此類內容以及平臺允許這種內容存在的重要原因。
然而炫富短視頻過于火爆的后果就是催生了批量售賣視頻的產業鏈,嚴重影響用戶的三觀,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在2019年年末,廣東河源警方抓獲了一個假扮富婆的詐騙團伙。這個團伙利用炫富視頻在網絡上將自己包裝成“白富美”,誘騙受害人投資。還有一些PUA“培訓機構”會教學員利用炫富視頻騙取受害者的信任繼而實施犯罪。
虛假的炫富短視頻成為風潮并形成產業鏈,對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有害無益,而且對社會的誠信觀念也有所損害,尤其對未成年人影響更甚。 現在已經出現了未成年人模仿炫富短視頻,而這種簡單加工就可能產生暴利的造假也會讓年輕人覺得不勞而獲非常容易。此外這種低成本的造假風氣蔓延開來,對互聯網中內容創作的質量也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炫富短視頻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如果可以善加利用,不失為激發用戶活力的好方法。但現在的情況是,炫富短視頻本身可能都是虛假的,更談不上內容創作了。讓用戶為之癡迷的炫富短視頻背后,或許只是急切渴望金錢的普通人,也可能是誘人上鉤的不法分子。沒有認真創作內容的初心,又添了一些不純粹的目的,短視頻也就失去了意義,甚至成了互聯網中有害的因素。
炫富短視頻之所以能夠走紅,引發普通用戶效仿,與平臺的默許有一定關系。不過對于炫富短視頻,創作者應該更加認真,平臺也該控制好“默許”的程度。因為炫富短視頻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讓平臺提升用戶活躍度,給用戶帶去娛樂化的體驗,另一方面,批量定制的炫富短視頻以及大規模的販賣可能會有損平臺形象,還可能會給整個短視頻領域乃至互聯網行業造成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