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耽美IP到底能撬動多大市場?

 2020-11-25 15:13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當耽美文學以不同的姿態走近大眾,這個小而美的異托邦就注定難以再保持安寧。

《鎮魂》、《魔道祖師》的影視化出圈,讓資本愈發相信「耽美出頂流」這個偽命題,原本處于小眾和邊緣地帶的耽美文化在市場的推動下漸漸走出隔離區,成為資本追捧的寵兒。

「《撒野》又上熱搜了」,書粉們怨聲載道。

從確定影視化到選角、開拍,《撒野》的每一步動作都能在資本的渲染下引起大眾的喧嘩,CP粉們迫不及待地為雙男主開超話,注冊「宇子丞說」后援會ID,搶占「耽改101」超話廣場,書粉們則罵罵咧咧地表示「不約,勿蹭熱度」。

飯圈有人在狂歡,原耽圈有人在塌房。

據行業內所整理的不完全數據,國內已經有至少50部立項的耽改劇待拍待播,這意味著會有100個男主成為「頂流預備役」,堪比一整季101選秀選手的隊伍被網友戲稱為「耽改101」。

而在這50部待播雙男主劇中,有43部的IP來源為晉江文學城,其中不乏千萬級版權費的項目。細數之下,就連已經出圈的《魔道祖師》、《鎮魂》、《天官賜?!?,未拍先火的《撒野》也皆是出自晉江。

既不是行業龍頭閱文集團,也不是被字節跳動看上的掌閱科技,晉江文學城(以下簡稱晉江)卻意外地成為了國內耽美大IP的內容滋生地。

01 建構異托邦、晉江崛起

如果要追根溯源,晉江并不是國內最早的耽美根據地。

上世紀90年代,受日本耽美同人漫畫的影響,耽美文化在中國悄然興起,并以小說、漫畫等形式在網絡空間扎根生存,早期的內容創作者和論壇建設者是國內耽美文學發展的最大貢獻力量。

相對于主流文學來說,「耽美文學」是創作者借助互聯網建構的一種典型的「異托邦」文化空間。耽美小說專欄、論壇、網站的興起亦為具有相同喜好的群體建構了一個區別于現實空間又依托現實空間的「異托邦」。

1998年,sunsun(桑桑)等動漫愛好者建立了桑桑學院,一個動漫評論兼同人文學小站,起初主要發布日本動漫及其同人圈創作的資訊、評論等。專門設置的「耽美小島」是國內最早的耽美專欄。

1999年,一個叫露西弗俱樂部的網站成立,成立初期的露西弗只是一個社區的版塊,由于作者規模僅十來人,站內最開始以搬運臺灣耽美論壇的文章為主,人員壯大后才逐漸培養起原創作者,并做成獨立的網站。

作為大陸第一個專門的耽美文學網站,成立三年間,露西弗俱樂部誕生了風弄、清靜、月幽等第一批古早耽美原創作者,露西弗也一度被稱為「耽美界旗幟」。

「露西弗如日中天的時候,晉江還是個專門掃描分享臺版言情小說的不入流網站,這種言情盜文網站處于網文圈鄙視鏈的最底端」,一個露西弗曾經的老用戶這樣說道。

2000年之后,國內的耽美論壇漸漸多了起來,墨音閣、單行道、中間色、月夜下、西陸論壇均設立耽美版塊。其中,西陸發展尤為迅速,2006年前后,耽美文學幾乎占據西陸的半壁江山。

然而,這些耽美的朝圣地最終都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則是耽美界新星「晉江文學網」。

2003年8月,接管「晉江」論壇的黃艷明(站長)成立了「晉江原創網」(晉江文學城的前身),開始發布原創內容,晉江從論壇轉型為「女性向」文學網站,較早出現女尊和耽美類型小說,并在小范圍內興起。

不同于古早時期的耽美論壇和新興的言情小說網站,晉江是女性文學網站中唯一將言情、耽美、同人并重的網站。

20年來,無論是當初獨領風騷的耽美論壇還是同期聲勢頗高的女性言情網站,都逐漸被時代所淘汰,而晉江卻幸運地成為國內最大的耽美文學基地。

古早時期興起的耽美論壇在商業化的沖擊下漸漸走向沒落,這讓晉江有機可乘。大批知名作者和用戶遷移到晉江,晉江古早作者當時有個說法叫晉江三風,有風弄,風維,風起漣漪,后來又涌現妖舟、天籟紙鳶、大風刮過等耽美大神,優秀內容創作者為晉江帶來越來越多的黏性用戶,晉江也逐漸成為大陸原創耽美小說的重要陣地。晉江迎來了屬于它的巔峰時代。

這些年來晉江做過最倔強的事情便是保留了BBS時期的古老論壇,以及無論如何改版都依然常駐的耽美同人頻道。

「女性向」文化是晉江的底色。即使在政策不明朗的環境下,晉江也未曾放棄耽美版塊,其最大的讓步便是將耽美改為隱晦的「純愛/無cp」。而黃艷明也表示,晉江不得不低調,對于文學網站來說,政策是最大的風險。

2014年前后,言情小說IP的火爆點燃了文娛市場的熱情,網文IP化進程加快,隨著審美的多元化發展,《上癮》、《鎮魂》等耽美IP的成功變現讓資本又進入搶奪耽美IP的階段。

在IP盛行的年代,擁有priest、淮上、水千丞、非天夜翔、巫哲等大神級作者的晉江,幾乎壟斷了整個行業的耽美大IP。晉江出版影視庫頻道的出現,也意味著IP授權將成為主流商業化變現趨勢。

02 資本的想象力空間

2019年夏天,耽改IP劇《陳情令》讓騰訊賺得盆滿缽滿,僅超前點播便創收1.5億元,衍生演唱會直播收入預估超2億元,定制化在線專輯、衍生綜藝、國風演唱會的一系列玩法開啟了粉絲經濟浪潮下的新盈利模式。

大IP時代,網絡文學迎來了「資本盛宴」,內容變現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

從好的方面來看,優秀的作品經過多渠道的IP授權改編能夠產生聯動性,延長IP產品的生命周期,提高價值增殖空間;從壞的方面來看,受IP概念熱的影響,市場上容易出現更多粗糙濫制的趨利性作品,而IP改編作品產生的不良影響也會反噬到上游內容源頭。

相對小眾的耽美文學改編更是猶如行走在鋼絲之上,大改,根基龐大的書粉不買單,不改,則難以過審。

對于資本而言,耽美IP就像是潛在價值高卻難以開采的「金礦」。在利益的驅使下,影視公司寧愿冒險也要掘金。但耽美IP能發揮出多大的市場潛力,還取決于資本的運營能力。

如果一個集團內部能實現跨界資源整合和鏈條互動,便能完成IP所有形態的授權改編,實現閉合式運營,而這往往需要強大的資本和渠道支撐。騰訊閱文內部孵化的IP作品尚能做到如此,外部購買IP則往往會受到上游版權方的限制,因此許多公司只是購買單一渠道的版權。

上游內容源頭IP授權的商業邏輯即「一源多用」,通過全版權運營,對IP進行多渠道跨界授權。

進入晉江的主頁面,版權專區會有一個影音推介專題,有成功簽約、作品展示、渠道介紹、專題展示四個模塊,成功簽約作品共有2400條記錄,其中包括相同作品的不同渠道授權。原創IP的版權合作渠道以影視、動漫游戲、有聲讀物和廣播劇為主。

近兩年來耽美IP頗受市場的歡迎,在12部晉江千萬級授權作品中有10部為耽美作品,常駐VIP金榜NO1的《天官賜?!芬?000萬的版權費授出,淮上的《破云1》、《破云2》也皆以千萬級版權費成交。

各大影視公司、視頻網站皆瞄準了耽改的商業紅利,紛紛加入耽美IP爭奪戰。手里沒有幾個耽美大IP項目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頭部影視傳媒公司。

以騰訊為首,企鵝影視與獺獺文化、慈文傳媒、中匯分別合作開發了《皓衣行》、《殺破狼》、《死亡萬花筒》等重點項目,騰訊影業與工夫影業共同出品《張公案》。優酷與磨鐵、慈文分別合作《天涯客》、《默讀》,愛奇藝與慈文聯合出品《囂張》。其他參與的公司還有歡瑞、光線傳媒、華策克頓、新湃傳媒、耀客傳媒等。

這些也只是頭部大IP,在「耽改101」劇目表中還有眾多待拍待播的中小型項目。然而,耽改劇的扎堆并不令人看好,不少人表示明年難出「博君*」這樣的頂流。

與耽改劇口碑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耽美動漫以及耽美廣播劇。

近期,正在B站熱播的動漫《天官賜?!范拱暝u分8.9分,上線第一天播放量已經超過三千萬,追番人數高達293萬,自開播便一直霸占了B站熱搜榜。

騰訊出品的《魔道祖師》也獲得8.9的豆瓣評分,而憑借口碑出圈的《陳情令》與《鬢邊不是海棠紅》也只是7.7分和8.1分,撲街的《成化十四年》甚至低至5.8分。

耽美廣播劇的市場同樣不容小覷,據晉江的官網顯示,目前已有幾十部晉江作品改編成廣播劇和有聲讀物上架,其中《魔道祖師》《默讀》《破云》《撒野》等均口碑不俗。

有人玩笑稱,晉江的耽美IP養活了貓耳FM和一眾耽美配音演員。

貓耳FM上架的廣播劇幾乎皆來源于晉江原創IP,純愛區熱度NO1的《魔道祖師》第三季播放量達1.7億,解鎖單劇需花費39.9元,底部打賞欄顯示已有16000多人打賞,總榜累計打賞第一名「愛墨香的翎婧」花費了42萬,氪金程度不亞于游戲玩家。

反觀言情區,最高播放量僅1000萬不到,單部廣播劇價格也低于純愛區。

從燒錢程度來看,廣播劇和視頻網站遠遠不在一個層級,單個廣播劇花費的金額已相當于視頻網站的月度會員單價。盡管如此,內容制作精良且不存在妖魔化改編的廣播劇,用戶黏性和口碑遠遠高于耽改劇。

03 井噴之后,走向何處?

從言情到耽美,資本哄搶IP的步伐就未曾停止過。在編劇市場遇冷的環境下,優質IP變成了香餑餑,購買和囤積IP則成為影視公司的「速效救心丸」。

然而,盲目囤積耽美IP不僅難解盈利困局,還容易消化不良并產生資源浪費。許多公司購買了優質IP的影視改編權后,卻因資金周轉、投融資困難而無力消耗,只能等待版權過期,或在到期之際匆匆拍攝制作,這在影視圈并不稀奇。

此外,不少公司買到IP之后,發現各種原因限制,幾乎無法進行影視改編,這也成為耽美IP最大的弊病。

其中,首當其沖的即政策紅線,耽美文化的特殊性使其難以從鐐銬中釋放出來。2018年火極一時的《魔道祖師》動畫被下架,外界猜測是耽美題材惹得禍,或者是原著粉絲人肉事件產生了不良影響,一言蔽之,下架事件給行業敲響了警鐘。

如何把握政策紅線與原著粉絲之間的平衡亦是耽改長期要面對的難題。國內對耽美文化的包容度還不足以支撐兩位男主角光明正大的談情說愛,這便意味著耽改劇只能呈現清一色的社會主義兄弟情。

此外,融資困難也是改編的一大障礙。耽改劇隨時被叫停的風險性讓一些審慎的資本望而止步,融資困難的中小公司便只能讓IP爛在手里。據悉,已經立項的「耽改101」至今只有不到十部傳出正在拍攝的風聲,其余似乎只是短暫地湊了個熱鬧。

最后,資本裹挾下的耽改劇大多打著男男cp的旗號來收割腐女經濟,被過度消費的耽美IP甚至淪為「娛樂至上」、「商業至上」的變現工具。當內容生產陷入負循環的怪圈,耽美紅利也難再收割。

在現有政策無法改變的情況之下,耽美IP如何盈利,成為了讓影視公司頭疼的問題。

事實上,內容改編和審查的矛盾并非不可調和,無論是觀眾還是原著粉,更看重的還是內容質量,想要借著男男CP紅利來收割腐女經濟的快餐垃圾沒有人吃得消。原著粉之所以對動漫與廣播劇抱有較高寬容度,正是由于其內容質量以及原著契合度足夠高。

當耽美IP影視化選角不受資本綁架,人設、世界觀與原著一致,且內容制作精良,書粉們是愿意接受的。出圈的《陳情令》即是以口碑和質量取勝。

此外,不少耽美劇選擇了走正劇路線,強調主流價值觀,在內容和政策之間找到了平衡點?!遏W邊不是海棠紅》便是最好的例子,以戲曲文化與家國情懷為內核,利用民國傳奇故事和傳統文化本身的魅力來喚起年輕觀眾對于一個時代的懷舊和文化自信。這種改編,實際上已經不止于為了過審,而是開辟了一條強化主流價值、淡化同性色彩的正劇改編方向。

近幾年,版權出海也成為了耽美IP改編的一條出路。相較于國內耽改劇的敏感性,韓國、泰國、日本對耽美的態度則較為開放,這也為耽改劇出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耽圈流傳著一句話「中國的耽美小說,韓國的耽美漫畫,泰國的耽美劇」。由耽美大IP改編的《陳情令》登陸了韓國、泰國、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多個國家,在泰國尤為受歡迎。繼亞洲之后,又在Netflix上線,遠播歐美,耽改劇出海已經成為變現的重要途徑。

然而不管是走正劇方向,還是出海探路,內容依舊是核心。

一邊是井噴的耽改劇,一邊是若隱若現的政策紅線,本就游走在危險邊緣的耽改劇,再過度追求IP流量效應只會陷入惡性循環,扎堆的「耽改101」究竟是能打造出現象級爆款,還是淪為資本的自嗨,市場自會給出答案。

整理作者:王鑫鑫,編輯:漢卿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