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2018年至2019年先后上市的三家直播企業,港股直播第一股的映客與選擇赴美上市的虎牙、斗魚,三者之間的差距逐漸明顯。
截止目前,映客股價報1.06港元,較3.85港元的發行價相去甚遠。反觀虎牙、斗魚,從二者今年的周K 線來看,都獲得了不錯的漲勢。
當然,映客也并沒有閑著,在不斷拓寬自身業務范圍,近日又有了新動作。據天眼查APP顯示,12月15日,廣東映客天下網絡信息有限公司成立,其經營范圍包含了房地產經紀、住房租賃等房產領域業務。
這對于專注于泛娛樂產業的映客來講似乎有點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畢竟,近年來在直播領域被眾多競爭對手反超的映客正致力于泛娛樂產業,只是擠進當前有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涉足的房產經紀行業,映客未來能分羹多少?
基本盤相對穩健,但MAU幾乎停滯不前
8月26日,映客互娛發布2020上半年財報報告,從幾項主要的財務指標來看,映客的基本盤還是相對比較穩健的。
據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映客整體營收達到人民幣22.04億元,同比增長48.3%,環比增長24%,經調整后凈利潤8300萬元,已經實現連續6年盈利。并且報告期內公司現金流總計有人民幣28.5億,資金狀況也比較充裕。
但在這份看起來超過市場預期的財報背后,其實暗藏著許多已經呼之欲出的風險。
首先是映客的MAU在這四年內的變化并不大。截止2020年6月30日,映客的MAU達到了3297.4萬人,雖然實現11.68%的同比增長,但和其他的直播平臺比起來就相形見絀了。在今年一季度中陌陌的MAU就達到了1.08億,虎牙在第二季度其MAU也達到了1.7億,都是映客的數倍以上的水準。
并且,由于今年以來直播主播收益分成的增加,也使映客銷售成本出現大幅度的增長。根據財報數據,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映客的銷售成本從2019年同期約人民幣10.54億元相比,同比62.9%至人民幣17.18億元。這也導致了映客毛利率的下降,報告期內,映客的毛利率從同期的29.0%下降至22.0%,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
財報所反映出來的映客內部的問題只是其所面臨危機的一小部分,事實上,其比較低迷的核心業務才是映客一直求變的重要原因。
核心業務低迷,映客欲借房產服務逃離"圍剿"?
直播作為映客的核心業務可謂是一波三折,2015年剛成立時,映客便已經實現盈利。到2016年,虎牙與斗魚都還處于虧損狀態時,映客經調整凈利潤高達5.68億元。隨后由于映客的戰略失誤,直播業務一直處在低迷狀態,并相繼被虎牙、斗魚反超。
今年"宅經濟"受熱捧,在線娛樂及社交需求激增,再加上短視頻的爆發帶動,視頻直播迎來了"第二春"。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文化和娛樂開支預計支出將超過7239億元。在移動社交用戶規模方面,艾媒咨詢則預測2020年有望突破8億人。龐大的用戶群體和使用需求再度抬高了直播市場天花板。
受行業紅利影響,泛娛樂直播板塊中的競爭局面也正在變得愈發嚴峻。首當其沖的便是映客的老對手虎牙和斗魚。2019年斗魚與虎牙的營收增速均在70%以上,開播數、日均活躍主播數、新增主播數與直播觀看總人氣這四大數據也遠高于現在的映客。再加上10月12日斗魚與虎牙宣告合并,強強聯合下,映客未來在泛娛樂直播領域的發展將變得更加吃力。
除了傳統的、同質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直播平臺之外,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以B站為代表的長視頻等都在搶占映客的生存空間。以快手為例,2019年7月15日,快手站內游戲直播移動端日活躍用戶超3500萬。而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止2019年6月5日,斗魚的日活數為1500萬,虎牙的日活數為1100萬。自帶高流量的快手、抖音入局,對大環境肯定會造成一定的沖擊。
在抖快、映客和虎牙斗魚等平臺紛紛涌現各自代表性的頭部主播后,它們的上升空間開始收窄,而微信視頻號作為一個新興的上升渠道,開始收獲到更多的關注。微信視頻號的直播主要利用熟人社交傳播鏈條這類私域流量,可以稱得上是目前泛娛樂直播中尚未開墾的一塊處女地,自然吸引諸多主播涌入,再加上騰訊這座大山的扶持,更是瓜分了映客這類平臺的流量。
隨著泛娛樂直播領域的空間不斷被壓縮,映客另辟蹊徑。就拿新入局的房地產經紀賽道來講,目前在我國已經形成了O2O的發展格局,2019年我國通過卓姐進行的房屋租賃和購買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10.4萬億元,滲透率為47.1%。
據CIC數據顯示,我國房屋流通市場(新房+二手房+租賃)的規模,將由2019年的22.3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0.7萬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復合增速有望達到6.6%。在未來平均費用率穩步增長以及房屋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房地產經紀業務的傭金收入也將持續增加。
并且房地產經紀、住房租賃屬于房地產中相對較"輕"的板塊,與映客直播目前在泛娛樂行業服務的人群有一定的重合性。那么,就目前的賽道格局而言,映客真能在房產經紀服務突圍嗎?
巨頭盤桓的賽道,映客的房產服務故事并不好說
單純聚焦在房產經紀領域的話,可以發現做房產經紀服務,需要在產業鏈上積累許多資源才能有做大的機會,上游要和各大房產商、租戶建立合作積累資源,下游要搭建用戶體系,而易居、貝殼和房多多在這一領域已經領先映客太多。
一方面,據貝殼上市后披露的首份財報數據顯示,其三季度的營收為205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同比增長70.9%,而易居2020年年中報數據顯示,其上半年的營收數據也達到了28.45億元,都超過了映客主業務的營業收入,所以從營收規模來看,映客已經落后這些玩家太多。
另一方面,房產經紀需要投入的并不比直播少。2020年第三季度,貝殼找房研發費用為7.8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已經高達17.64億元,而由于房地產交易服務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增量市場賽道,因而較高比例的市場營銷支出是不可或缺的。三季度貝殼找房的市場營銷支出為10.3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7.4億元,上漲幅度為39.2%。
這也就意味著映客做房產經紀服務也免不了要投入不少費用來維持正常運轉,對于核心業務低迷的映客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再加上易居和貝殼的背后甚至還有著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的背書。今年7月,阿里以8.281億港元增持易居,交易完成后,阿里持股比例達13.26%。今年8月,騰訊在貝殼找房上市后通過購買其他投資方手中的股票進一步增持貝殼找房。
與這些巨頭的合作,不僅給予了易居與貝殼在資金和流量入口的保障,也補齊了雙方在線上房產交易上的短板,也在進一步拉開與映客這類新手之間的距離。
整體來講,雖然從映客公布的最新財報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公司確實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在積極拓展泛娛樂產業,但在房產服務的賽道上,映客或許仍難以掀起多大的風浪。畢竟,這一領域的很多資源積累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便映客能夠投入時間和資源去積累,但投資者并不見得會給予其足夠的耐心。
文章來源:港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