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增長非常迅速。日前,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與去年3月相比增長了8540萬,占全球網民人數的1/5,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0.4%。
從網民新增的地區來看,新增網民從以前的東部轉向中西部地區,從以前的城市轉向鄉村。從年齡段來看,網民的年齡延伸向兩端,00后網民達到1.6億,50歲以上的“銀發一族”網民數量也迅速增加。
由于疫情的影響,互聯網在去年一年間發揮了比以往更大的作用。 在線教育、宅經濟、遠程醫療、遠程辦公、掃健康碼、無接觸社交……在這些功能的實現中,互聯網功不可沒。在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互聯網幫助公眾更好地建立了信心,人們可以用這些來更從容地應對疫情中的各種問題與未來的不確定性。
《報告》中還提到,在這將近10億的網民中,四成是初中學歷,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而月收入超5000元的不足三成。這些數據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其中還包含一些不那么積極向上的言論。
但是從這些數據中,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互聯網是如何作用于扶貧,如何開闊更多人的眼界,又是如何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的。
近年來,中國持續深入推進數字鄉村戰略,農村網民規模擴大,農村網絡普及率進一步提升。網絡扶貧的縱深發展,帶動了邊遠貧困地區非網民的加速轉化,各項互聯網功能普及,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激發了當地網民的活力。
例如在電商方面。電商隨著互聯網普及到農村,讓許多農產品走出大山,當地農民和相關部門或自己做直播,或邀請網紅和明星做直播,使得本來滯銷的農產品迅速變成了暢銷品,甚至可以讓許多人脫貧致富,這樣的連結也讓互聯網多了不少“人情味”。
在教育和醫療方面,互聯網在農村普及則需要一個過程:先滿足物質需求,再進行精神層面上的“扶智”。所幸現在中國中小學網絡接入率將近100%,貧困地區的醫院也能夠實現幾乎全部的遠程醫療覆蓋。
可以看到,未來更多的人會加入網民隊伍,當然也可能有一部分人對此排斥,選擇其他的與外界接觸的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加入網絡確實能夠提升我們的生活檔次,也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數字紅利。
在如今的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一項普惠的技術,《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排名從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我們現在已習慣了網絡在生活中的無孔不入,而疫情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互聯網的高效與便利。
由此看來,互聯網的總體發展利大于弊,即使有一些并不是那么“漂亮”的數據其實也無關緊要。 在下一階段,如何提升服務質量,用互聯網解決各種問題,讓網絡惠及更多的網民,以及創業者如何從中尋找更多的機會,從而讓互聯網帶給人們更多積極意義,是互聯網從業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文/東方亦落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