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今,零售行業的復蘇力度趨弱,其中20年受疫情沖擊明顯。
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0.9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96個百分點。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社消下滑幅度較大,但自社消增速8月回正以來,逐月環比改善趨勢明顯。12月份社消同增4.6%,1-12月社消同降3.9%。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2020年,全國百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降低13.8%,降幅較上年擴大13.5個百分點。
2020年以來社消各品類表現分化明顯:必選品仍維持正增長,其中糧油食品2020年1-12月同比增長9.9%。
飲料類同比增長14.0%。而可選品類1-12月銷售呈現不同幅度同比降低,其中金銀珠寶(-4.7%)、紡織服裝(-6.6%)、家具(-7.0%)降幅較大,但上述品類增速較上半年均有顯著恢復。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從事紡織、紡織服裝、服飾的制造業企業超132萬家。
地域分布看,浙江省紡織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約22.4萬家,占比近17%;江蘇省位列第二,約有20.3萬家相關企業,占比達到15.4%;此外,廣東、山東紡織相關企業數量也均超過10萬家。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紡織相關企業年度注冊數量一直在14萬家以上(全部企業狀態)。
截至2020年10月20日,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我國已新增超過14萬家紡織相關企業,相比2019年同期提升16.25%。
隨著疫情逐步受控背景下線下客流及消費的恢復,以及21年上半年的低基數效應,預計可選品社消增速在1H21將有相對亮眼表現。
2020年零售行業的營收因疫情沖擊以及百貨行業收入準則調整雙重影響降幅較大,因口徑因素不具備太強參考意義,隨著疫情影響減弱,一至三季度營收及毛利同比降幅呈現逐季收窄。
歸母凈利潤體現行業受疫情沖擊,一季度為行業傳統旺季降幅較大,對全年數據有較大影響,二、三季度同樣呈改善趨勢。
零售行業主要的53家上市公司3Q2020實現營業收入1281.46億元,同比減少15.09%,降幅較2Q2020收窄9.9個百分點。
實現歸母凈利潤47.31億元,同比減少6.73%,降幅較2Q2020收窄11.64個百分點。
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5.02億元,同比減少13.65%,降幅2Q2020收窄13.63個百分點。
2020年(截至12月31日),上證綜合指數、深證成份指數漲幅分別為13.87%和38.73%,商貿零售(中信)指數的漲幅為0.17%,跑輸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漲幅在29個中信一級行業中位列第22位,行業PE受百貨店免稅預期影響,處于近十年高位。
隨著行業整體增速放緩,零售企業將發現自己正在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邁進,有效“經營”存量的顧客,增強企業與顧客的粘性將變得更加重要。
“經營顧客”的首要步驟是“實現連接”,企業只有根據顧客渠道習慣,構建全新的顧客觸達和溝通方式,通過多種途徑與顧客實現連接,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先機。
打造適應顧客需求的業務場景,零售商需要通過準確理解其目標顧客的需求,基于顧客的分類和需求打造差異化的業務場景,抓住不同的顧客需求。構建運營能力,通過建設“線上平臺”與運營,帶來的未來增量價值。
為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需求,能夠打通線上線下、到店到家全渠道銷售場景,構建可復制零售業態的企業將更具優勢。
與此同時,線上企業加速尋找流量出口,紛紛布局線下門店,與傳統零售企業開展競爭。數字化賦能零售全產業鏈。
注:本文內容主要摘自光大證券,零售資本論整理推送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