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打算退休之前炮轟了隱私監管漏洞。近日,蘋果CEO蒂姆·庫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旗下的“Sway”播客采訪時表示,他在未來10年之內可能會從蘋果離開。
在此次采訪中,庫克還就許多熱門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就包括隱私保護,他認為“建立監管法規是現在必須要做的”。這是因為庫克不再相信企業會通過自我監管變得更好,因為他看到總有企業“從我們認為的合理區間出軌”。
庫克說這話的重要目的之一當然是為了蘋果“打廣告”,蘋果對于隱私的保護一直都非常重視,也曾在多個場合高調宣揚,十年前喬布斯就已經開始重視用戶數據隱私權,時至今日庫克依然如此。
但是除了這個因素,庫克對企業隱私保護漏洞的炮轟卻也不無道理。 如今這年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電子設備“監視”,想收集個人信息實在是太過容易,隱私泄露的新聞近幾年也屢屢見諸報端。最糟糕的是,在這種氛圍之下,用戶好像也默認了這樣的行為,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這都不是什么好趨勢。
這種個人隱私泄露的事不止是發生在那種不正規的APP或企業中,近日Facebook又有5億多用戶的數據遭到泄露,其中涉及用戶的電話號碼、居住地址等私人信息,而且都可以被免費訪問。當然Facebook泄露用戶信息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是這次最諷刺的是,在這5億多用戶中竟然包括了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和其他幾位高管。
由此就可以看出,企業對用戶隱私保護確實不到位,連CEO的信息都能被泄露,讓用戶如何能放心把信息交給這樣的企業?
對于用戶而言,隱私泄露之后不僅會有被騷擾的風險,更有可能導致用戶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損失。 更關鍵的是,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隱私安全保護問題也不斷演變出新的挑戰,然而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單靠企業是無法從容應對的。
所以正如庫克所說,監管法規極為重要?;ヂ摼W企業當然也需要積極承擔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保障互聯網用戶的安全。但是這要建立在有力的監管和完善的法規基礎之上,否則全都指望企業恐怕是很難完成的。
那么話又說回來,庫克炮轟其他企業的隱私保護漏洞,蘋果自己就做得那么盡善盡美了嗎? 當然不可否認,蘋果隱私保護的水平是數一數二的,然而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怎么可能會絕對保密?
即使是傳說中蘋果手機的系統架構“相對安全”也同樣跳不出“逐項填報”。所有手機定位、痕跡、云端等無一例外,因為“絕對安全”的代價,就是用戶將無法體驗到終端的便捷,這恐怕是現在的用戶也無法接受的。
其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完美的,總是會有漏洞的存在,當然蘋果的種種隱私保護措施值得學習,態度上的積極更是值得提倡。雖然大數據時代隱私泄露成災,但我們也應該有信心,只要各方負起該負的責任,不推諉扯皮,認真把該做的事做好,就能逐步彌補隱私方面的漏洞,使用戶得到更加優質的體驗,同時也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文/東方亦落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