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犯懶似乎成了人們的通病,甚至很多商家還在“鼓勵”大家犯懶。
在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的當下,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變化,洗碗機、掃地機器人這些通過“花錢省時間”,將自身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的產品,成為站在風口上的潮流產業。
在“懶人經濟”的催熱之下,掃地機器人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在此之上升級的拖地機器人、掃拖一體機器人,更是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大量的新型國產品牌也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近期,云鯨在官方天貓直播間舉行了新一代產品的直播發布活動,帶來了新品“云鯨J2”,主打全自動掃拖一體化的新模式。
兩年前,云鯨憑借首創的掃拖一體機器人,以黑馬之姿在地面清潔機器人賽道沖出重圍,其新品在雙11期間全部售罄,由此躋身行業頭部企業。
此前國內掃地機器人賽道上,既有iRobot和戴森這樣的海外巨頭虎視眈眈,還有國產頭部品牌科沃斯和石頭科技的你追我趕,同時美的、海爾等家電品牌亦有布局,云鯨是如何從中破局成為行業TOP5的?此后的云鯨還能否再次上演彎道超車呢?
成立五年僅有兩款產品,云鯨如何成為行業頭部?
掃地機器人自問世以來,評價便走向了“真香”和“雞肋”的兩極分化,但這并不阻礙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據國家電網《2021年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顯示,掃地機器人從2013年開始呈現高速增長,2013-2018 年,我國掃地機器人市場銷售量年復合增長率為58.45%,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為58.66%,增速遠高于其它家電品類。
云鯨正是瞅準了這一賽道紅利,在2016年創立并入局。不過當時行業內已經出現了龍頭集聚效應,留給新品牌的空間,可以說并不多。
而且云鯨的首款產品,花費了近4年的時間才得以問世,并且直接選擇高端市場定價4000+。云鯨是如何憑借這一款產品,成為行業頭部企業的?
云鯨最重要的成功之處有二,其一是抓住了拖地功能這一行業痛點。
此前掃地機器人雖然發展了很多年,但在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以后,行業再無革命性的創新。而在用戶反饋中,自動清洗拖布始終是呼聲最高且亟待填補的行業空白。
云鯨便以此為研究方向,推出了掃拖一體、“拖布自清潔”等創新功能的新型地面清潔機器人。并于2019年雙十一期間打開了市場。

僅不到兩個月時間,銷售額便達到約2000萬元,2020年增長到約8億元,同比爆增6298%,市占率達到10.5%,進入線上TOP品牌第四位,僅次于科沃斯、小米和石頭科技。
其二是云鯨初創團隊極具看點。創始人張峻彬在機器人領域涉足很早,而且在校期間曾多次參加機器人相關科研活動及比賽,給云鯨的創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云鯨的誕生也得到了李澤湘教授的支持。這個名字可能會有些陌生,但作為大疆的孵化者,李澤湘教授在投資界卻是名副其實的“學術明星”,他的加持也令云鯨備受資本青睞,云鯨的投資方不乏清水灣資本、字節跳動這樣的重磅企業。
不過雖然云鯨躋身行業頭部企業,但它的短板也非常明顯。
在技術層面上,高端掃地機器人所需要的激光雷達、機器視覺、SLAM算法等核心技術,都有著較高的壁壘。而云鯨畢竟剛剛成立5年,底蘊有所不足,尚無法與科沃斯等老牌廠商抗衡。
而且雖然掃拖一體機器人由云鯨首創,但隨后不久,其它品牌也紛紛推出了與之類似能拖地的機器人,而截至目前,云鯨也只有兩款產品,并沒有太多對抗余地。
渠道方面的問題也是云鯨面臨的重大挑戰。云鯨的主要優勢還是在線上,今年1月到9月,其線上占有率達到了16.37%,但線下占有率卻僅有0.14%,而且想要進行拓展也比較困難,因為排名第一的科沃斯,在線下占有率已經達到了85.7%,形成了寡頭“統治”。
那么云鯨此次推出的新產品究竟怎么樣,它又能否成為云鯨超越同行的“殺手锏”呢?
地面清潔機器人紅海,云鯨新產品是否符合業內預期?
J2是云鯨的首款產品上市后一年,才推出了新一代產品,介于云鯨首款產品的創意,市場上對其新產品的期待一直比較大。
不過想要在已經成熟的行業再做出一次創新突破,無疑是非常困難的,J2也只是基于初代產品對已有功能進行細節完善。
J2最大的亮點還是在于拖地方面,相比前作,云鯨為其增加了自動上下水、自動添加清潔液、自動熱烘干的功能,實現了拖地場景的全天候全自動體驗。
另外考慮到方便用戶,云鯨將J2的自動換水功能設計成可替換的模塊,與普通水箱可以直接切換,讓消費者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進行購買。

那么相比其它品牌的同類型產品,云鯨的J2是否符合行業預期呢?
根據云鯨目前的市占率和影響力,筆者將其與科沃斯和石頭科技的最新款產品科沃斯x1、石頭G10進行了簡單對比。
首先是科沃斯x1,該款產品與云鯨J2功能比較相似,都具備吸塵、掃地和拖地三大主要功能。不過二者側重方向不同,科沃斯x1的賣點是自清洗、自動集塵二合一,云鯨J2則是自動上下水洗抹布,可謂各有所長。
不過深剖技術層面我們可以發現,科沃斯在導航方面會更有優勢,其新產品搭載了dToF激光導航技術,大幅提高了建圖精準度和速度,避障效果亦有所提升;云鯨用的還是激光技術,雖然足夠成熟,但建圖速度慢、紅外避障對深色障礙物識別困難等弊端還沒有完全解決。
再看石頭G10,它的產品型號要比云鯨J2大一些,這導致了前者在通過一些障礙時有所不便,不及云鯨J2適用性廣。
不過石頭G10有一個顯著的優勢,就是越障能力優秀。智控升降擦地模組令其擁有了高度可達2cm的越障能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掃地機器人“過不去”的難題;而云鯨J2雖然在越障方面有所加強,但換上了拖地模塊后,1cm大概就是它的極限了,而且可能會留下一些拖布的渣滓。
客觀地說,云鯨J2的產品表現力和科沃斯x1、石頭G10各有所長,但在其他維度,卻有所不及。
據奧維羅盤數據,今年1月-9月,云鯨產品線上均價為3772元,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但這是由于其產品品類較少所導致的,算上新品J2,云鯨目前僅有2款產品,而科沃斯已經有多達17款掃地機器人產品,石頭科技也有5款產品。
在市占率上,云鯨有著16.37%的線上保有率,已經超過小米(11.95%)和石頭科技(11.78%),成為行業第二,但距離領軍品牌科沃斯(43.77%)還有著很大一段距離。而在線下方面,云鯨的表現還不如美的、惠而浦這些綜合家電品牌。
總而言之,云鯨的首款產品成為當時的市場爆款,讓大家對其后續產品抱有極大的熱情。但J2產品規格公布以后,雖然有了較大提升,但大家可能沒有當初看到首款產品的那種驚艷感,在其他品牌都有突破的當下,只能算是中規中矩。那云鯨還可以在哪方面加大努力,再上演一次彎道超車的奇跡呢?
“懶人經濟”大行其道,云鯨能否重塑行業格局?
嚴格來說,掃地機器人應該被歸類為機器人范疇,但目前它的主要功能還是集中在家庭清潔方面,因此掃地機器人也被視為智能家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近年來發展如火如荼的智能家電行業,其核心驅動力就是增加更多便捷消費者的功能,讓消費者“犯懶”得理所應當,這也將是掃地機器人賽道發力的方向。
另外在消費升級和流量飽和的大環境下,做好一款產品、做深一個品牌的核心優勢正在從價格轉變為價值,從產品發展為體驗。
因此云鯨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在后續產品上增加更多體貼入微的功能,提高產品附加值,為消費者營造出極致科技感的便捷生活方式,從而將自身品牌和企業做大。
具體來看,云鯨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發力,在任意一方面取得突破,都有可能重塑行業格局。
1、研發技術
伴隨市場普及和技術進步,掃地機器人賽道愈發擁擠,除了科沃斯、石頭科技、irobot等老牌廠商外,不論戴森、來客等吸塵器企業,亦或美的、惠而浦等綜合家電企業,甚至榮耀、360等互聯網也相繼入場。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行業集中度很大可能繼續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技術實力是考量一家品牌的重中之重。
云鯨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技術方面并不占太多優勢,在AI深度學習成為熱門概念的當下,云鯨或許可以考慮在這方面投入,在算法方面進行超車。
2、產品創意和品類
云鯨當初的一炮而紅,更多的亮點是在其集合了掃地和拖地為一體的產品創意上,但在同類競品紛紛效仿的當下,云鯨可能還要花一些時間來思考產品方面的創新,畢竟產品創意已經成了行業突破口。

與云鯨發展軌跡相似的日本品牌由利,憑借“自動集塵、自動倒垃圾”的功能,開售半年已經做到了億元級別的營收,線上保有率已經達到了2.56%,躋身行業TOP5。
同時,云鯨也可以考慮推出更多的產品品類。目前云鯨的2款產品都是面向高端市場,雖然市占率較為不錯,但中低端市場仍然是價值洼地,值得其深耕細作。
3、供應鏈和產能
在云鯨線上渠道銷售過程中,筆者發現,此前雙十一、618等促銷期間,云鯨的掃地機器人多次登上暢銷榜單,產品也屢屢售罄。這固有云鯨受到消費者認可的原因,但這多少暴露出,云鯨目前在供應鏈和產能方面有所欠缺。
硬件生產需要投入的資金數額非常龐大,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在云鯨可能有些吃力。但作為面向C端用戶的產品,云鯨還是要盡可能想辦法保障生產,例如融資便可以成為其解決資金短缺的辦法之一。
發展機遇與風險并存,長處與短板同樣明顯,是目前云鯨面臨的局面。相比行業內積累多年的品牌,云鯨在技術積累和研發方面有所差距,能夠在短短5年躋身頭部,已經是殊為不易。但憑借對消費者極具前瞻性的產品,圍繞消費者需求不斷創新求變,云鯨在競爭中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也期待它能夠走得更遠,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和企業。
文|小謙筆記(ID:xiaoqianshuo)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