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行業獲得快速發展,行業總規模在2018年就破百億大關。
在大眾熟知的劃分體系中,無人機因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將其劃分為軍用無人機和民用無人機,其中民用無人機還可分為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兩大類。
在經歷前期的爆發式增長后,民用無人機曾經歷過一場泡沫,不過隨著5G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和多領域相結合,又迅速俘獲資本市場的青睞,投融資次數隨之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10月,我國無人機行業融資累計29筆,融資金額超過38億元人民幣。
而這樣的投資熱潮在今年的最后兩月里還在延續。
近日,超低空·天地一體運營商云圣智能宣布完成超3億元的B+輪融資,由方廣資本領投,歌斐資產跟投。本輪融資將用于加大產品的研發投入、持續完善生產制造供應鏈、引進更多優秀人才和團隊。
據了解,云圣智能旗下產品是屬于工業級無人機這一領域,但是在工業級這個領域中,大疆、極飛科技、易瓦特“三駕馬車”牢牢占領著市場龍頭地位,作為成立只有四年多時間的云圣智能是怎樣故事獲得資本的青睞?而在整個民用無人機市場中,消費級無人機仍占大頭,工業級無人機未來又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率先推全自動機場理念,引領工業無人機2.0時代
2017年成立的云圣智能,是一家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以四維實景地圖、工業無人機、全自動機場、物聯網云平臺為載體,融合多元載荷,為行業級用戶提供“機、網、云一體化”系統級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因傳統模式中無人機控制鏈路中需要人為干預,在本質上并沒有解決行業中一線人員的巡檢壓力,以及早期無人機相關技術不成熟,導致行業中的應用無法大規模開展的痛點,云圣智能創新提出先進的“全自動機場”產品理念。
其研發的“虎鯨”工業無人機與“虎穴”全自動機場的落地,通過“無人機+全自動機場+地面機器人”的有效自主協同,幫助工業領域的無人機應用場景擺脫了人力干預以及頻繁更換電池的窘境,為其在工業領域大規模的應用奠定了基礎,推動工業級無人機產業步入2.0時代。
在引領工業無人機2.0時代中,云圣智能不斷創新,使其平臺更加開放,應用于不同領域。截至目前,其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業務已覆蓋華東、華北、西北、東北、西南等十余個省市地區。
應用覆蓋電力巡檢、智慧交通、應急救援、園區安防、森林防火、工廠消防、港口監管、物流服務等多個場景;幫助各行各業提升工作效率,解決行業實際痛點。
另一側,作為一個技術型企業,最本質的當然離不開在技術上的發力。截至2021年7月云圣智能已申請國家技術專利200余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新型專利、外觀專利、軟件著作權。
也憑借自身提出的創新理念和科技創新能力獲得市場認可,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云圣智能獲得5輪融資,還斬獲了2021無人系統行業金翼獎——應用創新獎“金翼獎”。
不過,雖然2020年以來工業級無人機領域傳出不少利好消息,但縱觀整個市場,消費級無人機仍占主導地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民用無人機市場中,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占比約達45.61%。那么,在5G+科技的賦能下,工業級無人機又會釋放怎樣的價值?
5G技術賦能,工業級無人機迎拐點
2012年底,大疆Phantom 1面世,標志著航拍一體機時代的到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開始出現井噴式爆發,又有視頻行業一波助力,使得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一騎絕塵,占據民用無人機市場的主導地位。
但也因為當時很多“大廠”攻于工業級市場,比如一直專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的成都縱橫和牢牢定位于農林植保方向的極飛科技,放任了門檻較低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發展,使得這領域中的相關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大疆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快速發展起來的,營收從2010年的300萬增至2015年的64億元,并在半道入局工業級無人機市場,殺得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的企業措手不及。
2017年以后,隨著市場和技術的日趨成熟,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占比不斷提升,由2015年不到20%的份額提升至2020年的45.61%,也被稱為工業級市場發力階段,相關企業終于“揚眉吐氣”。
疊加相關政策的落地,如國務院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要求推進無人機產業化快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對于無人機行業的發展也有明確的指導性規劃和具體的扶持政策,以及5G技術在各領域的不斷融合,為工業級無人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方向,其應用前景也變得更加廣闊。
在市場規模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我國工業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2025年預計可達1390億元,并成為下一個行業藍海。
目前也誕生了如大疆、極飛科技、億航、易瓦特等這樣的一批企業深耕于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不斷進行摸索、創新,推動著整個市場不斷向前發展。
· 如易瓦特已獲得民航部門頒發的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許可證”,于2018年開始與蘇寧合作,布局物流無人機;
· 極飛科技2019年11月與空中客車聯合推出了Vesper,這款無人機能在空中送外賣和快遞;
· 億航在EH216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基礎上推出了EH216F和EH216L機型,積極探索自動駕駛飛行器在大載重物流空中運輸領域的應用場景等等。
除此之外,在智慧農業方面,植保無人機有巨大前景,也是目前工業級無人機盈利較多的一個領域,越來越多的農戶使用無人機保護農作物。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已經突破5.5萬架,無人機植保面積也超過8.5億畝次。
通信巡檢方面,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全國通信基站覆蓋范圍越來越廣,高密度建站和巡檢工作日益增多。對處于較偏遠、條件較差的地區或是邊疆戈壁等較危險的地方,通過選擇合適的無人機平臺,可緩解了人工成本高、作業強度大、作業風險高、探測數據不完整、不準確等問題。
消防救災方面,消防無人機的應用填補了消防指揮、應急救援中的偵察盲點。虛擬現實技術與消防無人機結合,可以實現更全面的應急救援預案,發生突發情況時能更高效完成消防及救援任務。
環保方面,虛擬現實技術與環保無人機結合,代替人工實施環境監測,使用無人機獲取的基礎數據,針對工程項目建立三維、動態、實時、可視的虛擬仿真環境,可使相關部門提前預發現工程項目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糾正等等。
總的來說,當5G或是虛擬技術賦能如今的各領域發展,不管是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空中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都使得“無人機+”獲得更好運用,助推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的擴大。不過,當這一領域的可發展空間越來越大時,對于已經在工業無人機領域先一程的云圣智能、極飛科技、大疆等來講無疑是有利的,但與此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入局,難免展開新一輪的較量。
本文來源:新工業洞察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