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2日,《2024 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專題論壇——2025產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
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評價工作按照“政策引領、標準先行、動態評估”的閉環機制,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指導,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德勤中國組成評價工作組,聯合 30 家提名委員會單位(含 19 家政府部門與 11 家社會機構),構建起覆蓋數字經濟全領域的評價網絡。
評價工作組依據《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形成了2024年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評價的成果報告。報告形成過程一是結合2023年標桿企業儲備庫和推薦名單,形成企業儲備庫;二是按照《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桿企業評價規范》團體標準,采用“通用指標 + 個性化指標”的評價模型遴選企業;三是專家組優選出100家標桿企業,涵蓋數字基礎技術、數字平臺、數字化賦能和新模式新應用四類標桿企業,標桿企業影響力分為全球標桿、全國標桿、北京標桿三層。
報告顯示,2024 年入選的 100 家標桿企業呈現“四類三層”的立體結構。從類型看,數字基礎技術類 38 家、數字化賦能類 37 家、數字平臺類 15 家、新模式新應用類 10 家,覆蓋基礎軟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 41 個細分領域。具體來看:
38家數字基礎技術標桿企業,主營業務涵蓋基礎軟件、計算機制造、集成電路設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19個數字經濟分類,覆蓋數字基礎技術64個分類中的30%;
37家數字化賦能標桿企業,業務涵蓋應用軟件開發、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12個分類,占數字化賦能60個分類的12%;
15家數字平臺標桿企業,業務集中于其他互聯網相關服務等分類;
10家新模式新應用標桿企業,業務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
標桿企業區域集聚效應尤為突出,海淀區以 49 家標桿企業占比近五成,依托優質科研資源、豐富人才儲備與完備產業生態,吸引標桿企業扎根,成為關鍵集聚地;朝陽區 11 家標桿企業聚焦數字技術應用;昌平區在智能制造、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成績斐然;五區合計占比超八成,形成“核心引領、多點協同”的發展格局。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