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G56杭瑞高速一處施工路段,一輛開啟了輔助駕駛的小型轎車因未能及時識別出路障,直接撞上施工路障,從而導致了單方事故的發生,事故導致該機動車受損嚴重,所幸車上人員并未受傷。民警對駕駛員進行了批評教育,依法認定該駕駛員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并對其進行處罰。
據交警部門介紹,輔助駕駛不等于完全托管,依據權威的智能汽車行業規范標準及相關的科學研究報告,智能駕駛按照專業標準分為L0-L5共六個級別,其中L1和L2等級屬于輔助駕駛,L4和L5等級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因此,即使開啟了輔助駕駛功能,開車一定要把方向盤牢牢抓在手里,把視線緊緊鎖定在路面上,永遠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車企夸張宣傳是造成消費者盲目信任輔助駕駛,增加僥幸心理的原因之一。今年4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倡議提出,企業應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避免使用模糊或誤導性表述,確保功能命名科學嚴謹,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風險。對已發布的失實信息應及時澄清并整改,主動承擔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同時,企業應建立面向用戶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告知機制。全面告知駕駛員責任、系統基本信息、正確使用方式和應急處置方法等核心內容,確保用戶清晰認知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的本質區別,共同筑牢道路安全防線。
多家車企、行業相關人士也在公開場合進行了表態,長城汽車首席技術官吳會肖表示,企業在產品傳播中,要正視技術的發展階段、尊重其發展規律,要將技術的可用性、適用性真實地告知用戶,避免因為夸大式宣傳,引發用戶的誤用風險,甚至影響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認知。
商湯絕影首席財務官張君毅認為,如果不能保障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再多輔助駕駛功能都是“沙丘上的宮殿”,沒有什么意義。在緊張的事故狀態中人的潛意識反應會造成一些問題,讓用戶馬上接管車輛其實是接管不過來的。
在均勝電子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汪浩偉看來,絕對信任是個危險的名詞,因為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公眾對輔助駕駛的相對信任,才是業界需要去追求的。相對信任意味帶著邊界和條件,也意味著我們一定是追求在一定條件下的最好,而不是全局最優解。
綜上所述,面對各類輔助駕駛事故,車企需摒棄夸大宣傳,以坦誠態度告知技術邊界;駕駛員更要破除“完全托管”的幻想,時刻握緊方向盤、緊盯路面。唯有企業守好技術宣傳的“底線”,用戶繃緊安全駕駛的“防線”,行業筑牢規范監管的“防線”,才能讓智能駕駛在安全的軌道上穩步前行,真正實現技術為出行保駕護航的初衷。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