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起了一個綠色環保的創業,叫共享單車,小紅車、小黃車、小綠車……
熱了一陣、被褒貶不一了一陣,然后引來了一輪“技術”分子們的投機取巧,最后承襲了燒錢大戰的白熱化戰爭,變出很難讓人捉摸的商業模式來。
來看看共享單車這一年。
綠色出行之小橙車、小黃車的爆發
將閑置的自行車拿來共享,解決人們徒步與公交之間的這片空擋,綠色出行、環保又健康,順帶減肥功效,這創業情懷沒得說,將人們一直所倡導的幾種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聽起來實在完美。
問題層出之共享單車的潰敗
首先是低收入背后低成本的配置之殤,車子不好騎。
這車子的不好騎體現在車子的質量與網絡的連接上,據說共享單車真的很能鍛煉身體,因為你騎了半小時才走出去一米(有關共享單車的段子),車子的配置不行,導致用戶在使用的時候要比正常的自行車多出一倍甚至幾倍的力氣;還有一個原因來自于網絡的連接,共享單車的方便在于網絡問題也在于網絡,2016年12月底,摩拜單車在廣州、深圳、北京等使用地大范圍內出現故障,原因是運營商出現網絡問題,網絡一歇菜,共享單車之旅也隨之癱瘓。
然后是地點的選擇說起來總是比做起來要美好。
掃碼取車、停車就走,是共享單車的便捷,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亂停車、亂扔車、占用盲道”的問題,部分城市已經開始設立公共區域非機動車停放區等等導則,在“說起來美好”的背后,共享單車仍有很多規矩需要被設立。
最后是那些喜歡玩小伎倆的人給單車世界抹了一把黑。
故事發端是“掃碼取車”,有人耍了個小聰明,在二維碼上動了動手腳,放上了私人轉賬二維碼,這樣就可以愉快地在家里坐著等收錢了,不過編者一直不明白的是,一次刷一元的生意,在北上廣等地到底能刷出多少“紅利”呢?
路在何方之共享單車的未來市場
共享單車這把火燒的夠旺,專車的規矩也必須要來了。
2016年12月底,深圳市出臺了《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對共享單車提出了一系列的規范要求,上海市也組織了《上海市公共自行車發展指導意見》,另外,有人開始提出騎共享單車摔倒、有沒有保險公司賠償的問題……
出現問題就要被規范,而且與之相關的附屬行業也要逐漸被完善起來,這就是共享單車的光明未來,不過是基于共享單車已經擁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并能成功活下去的基礎之上。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