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許多產業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諸多上市企業股價也遭受了重創。但也不乏逆勢上漲的股票,小牛電動就是其中之一。
周四美股收盤,小牛電動漲10.38%,盤后再漲14.15%,現報16.38美元,創上市以來股價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內小牛電動股價累計漲幅已達68.23%,較好的詮釋了在備受挑戰大環境下的逆勢上漲。
圖源:雪球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動了小牛電動的逆勢上漲?這種漲勢又能否持續呢?
年內漲幅高達68.23% 是什么觸動了小牛電動股價飆升的點?
小牛電動逆勢上漲的原因,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方面,在疫情的影響下,歐美電動自行車銷量火爆。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數據顯示,5月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增長超過22倍,意大利、英國也都增長了4倍左右。而俄羅斯5月的自行車銷量達到了去年同期的60倍。據N.P.D集團數據顯示,美國電動自行車銷量增長了85%。小牛電動本身在海外市場就有布局,需求端的銷量暴增自然也會刺激資本市場的看好。
而且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控制,小牛電動二季度在國內的銷量將恢復健康增長。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兩輪車全球年銷量2.3億輛,中國的自行車產量占世界50%,歐洲、中國、美國是電動自行車的主要消費市場。受此消息震動,許多電動車概念股漲勢喜人,小牛電動也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小牛電動連推兩款國標新品,展現了小牛電動的創新能力以及對各個市場的適應能力,使得小牛電動品牌價值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截至四季度末,公司在中國的品牌體驗店及專賣店達到1050家,覆蓋181個城市。國際銷售網絡擴大到29個分銷商,覆蓋38個國家,豐富的產品結構及擴大的銷售網絡帶動全球銷量增長。
再者,在各行各業銷售遭遇線下重創之際,小牛電動突破了供應端和消費端的錯位困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京東小牛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長143%,這背后便是小牛電動打通了線上線下聯通銷售模式帶來的成果。作為今年GOVA系列的首款新國標車,GOVA G0選擇京東獨家首發,便是采用了線上直播發布+電商平臺預售+線下門店/工廠配送的銷售模式。股價的逆勢上漲,想必也是投資者們看到了小牛電動較好的風險應急能力。對于一家上市企業而言,必要的抗風險能力絕對是可以撥動資本心弦的。
不過,資本市場的看好并不能掩蓋其潛藏的風險,電動車賽道面臨的競爭以及海外疫情蔓延帶來的業務受阻將會成為影響后期股價的關鍵因素
小牛電動的市場滲透率整體不高 傳統和新勢力的雙重夾擊應接不暇
從目前電動車行業的市場格局來看,愛瑪、雅迪、新日等品牌的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依然較強。從整個市場滲透率來看,小牛電動處于品牌分化中的下端,市場占有率不高。據《2019年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小牛電動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銷量過百萬輛的兩輪電動車企業超過10家,而小牛電動銷量僅為34萬輛。
何況,新國標的實施也吸引了傳統電動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的入局。新勢力九號機器人的入局已經引起了業內外人士和小牛電動的關注。2019年12月,九號機器人首次發布了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智能電動車新品,并且基本覆蓋了電動車的全產品線。
而且小牛電動一直布局中高端產品,售價相對其他兩輪電動車企業來講明顯偏高。雖說小牛電動的鋰電池電動車使得其在性能上面占了優勢,但最終反饋在價格上面仍然需要消費者買單。也就是說小牛電動面向的消費人群,實際上是具有較大局限性的。長期來看,如何拉大其消費人群也是小牛電動需要面對的難題。
海外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 市場擴張難以如期進行
近年來,小牛電動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逐年遞增,2016年不到1%,2017年為4.9%,2018年突破10%達到10.8%,2019年則達到14.9%。今年一季度,中國和國際市場的電動車收入分別占小牛電動車總收入的71.1%和28.9%。
小牛電動方面曾宣稱,中短期內將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20%到25%,長期規劃是要打開東南亞和印度市場,在科技和兩輪車領域創造與海外品牌更多的合作契機。如今業務占比的短期目標已經達成,但對海外市場的拓展在疫情的持久影響之下,勢必會遭到嚴峻的挑戰,市場擴展計劃的延期也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其海外業務的比重已經在總營收中占到了較高的比例。海外市場擴張受阻,對整個業績的提升也會起到壓制的作用。
何況,國內電動車出海本身就需要面臨不少挑戰,不僅包括品牌認知,也包括產品定位,還包括市場準入,比如,歐洲市場就認為某些電池材料不環保等等。對于作為上市公司的小牛電動來講,多重因素很有可能會造成其股價波動,如此一來品牌及產品也會受到一些波及。
結語:
綜合整體情況來看,隨著國內疫情的穩定,占據著大部分營收來源的國內市場有望拉動小牛電動整體業績的增長。在后疫情時代的影響下,有望進一步催生私人交通的代步需求。截至6月19日,彭博跟蹤小牛電動的7位分析師中,7位給予其“買入”評級,無“持有”“賣出”評級,12個月目標價為15.13美元。
這樣看來,小牛電動的股價目前仍然有望保持上升的趨勢。不過,在多重因素的相互制約之下,這種上升態勢究竟能保持多久卻還有待于市場的持續驗證。畢竟,疫情終將過去,一切回歸到正常軌道,小牛電動思考的關鍵還是應當聚焦在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上。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總而言之,在高手云集的智能兩輪電動車賽道里,哈啰出行和小米九號的兩輪電動車業務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至于哈啰出行和小米等“后浪”能否后來居上,把眾多行業前輩拍在沙灘上,就看其能不能把握好這個機會了。
小牛電動創業時,15天便眾籌了7200萬元,而李一男打造小牛電動首款智能電動車N1只用了不到兩年?,F在,距離自游家的產線運轉還有不到四個月?;蛟S,自游家最后也能像奮起直追的哪吒汽車一樣,靠自己的努力擠進新勢力的榜單。生產將是官宣后的第一次考驗,而它已經很近了。
今年4月,小牛電動在全球新品戰略發布會上,推出了包括GOVAF0、GOVAC0及小牛電動滑板車在內的十款產品,其中已有兩款車型在二季度實現量產交付。二季度,小牛電動新增450家門店,平均每月新增150家門店。截止到6月底,小牛電動在中國市場擁有2366家門店。
2014年,小牛電動憑借“智能化+鋰電化”打入電動車市場。其踏板車配置特斯拉同級的松下18650鋰電池,為小牛電動踏板車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業內也有人稱小牛電動是兩輪電車里的“特斯拉”。
把脈中國數據智能化
2023年,幾乎可以被定義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大模型元年”。ChatGPT的全球爆紅,徹底點燃國內的大模型賽道,曾經的“創業英雄”、如今的商業領袖們親自下場,接連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與大模型布局。大模型火了,沉寂許久的互聯網行業又有了新的“戰事”。同時,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也改變了云市場的現狀,企業對
近日,數字化市場研究咨詢機構愛分析發布了《2022愛分析·數據智能廠商全景報告》,愛分析從技術研發能力、服務客戶數量、收入規模等維度對廠商進行了全面專業的評估
2022年11月18日,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創新賽事——2022第一屆中國大數據大賽圓滿落幕。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數字經濟推進處處長張建倫,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孫文龍出席頒獎典禮并致辭
2022年11月17日,在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以“數據確權”為主題的2022數據資產(廈門)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數據確權”為主題,由廈門市互聯網域名應用服務產業協會和構信網(公信.中國)聯合主辦
近日,國內知名數字化市場研究咨詢機構愛分析正式發布《2022愛分析·信創廠商全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綜合考慮企業關注度、行業落地進展等因素,遴選出在信創市場中具備成熟解決方案和落地能力的廠商。
10月31日下午,由數博會執委會主辦、數據觀(北京)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承辦、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協辦的第四期數博思享會“實踐先行觀公共數據價值與應用”活動成功舉辦。
近日,由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承辦的“第一屆中國大數據大賽”(簡稱大數據大賽)正式啟動。
廣州光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據中臺產品GI大數據中臺V2.0產品是國內率先推出符合新創標準的中臺產品,基于“大數據+AI”等技術全新打造,集數據采集、融合、治理、服務、管理為一體的旗艦平臺。
廣州光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數據中臺產品GI大數據中臺V2.0產品是國內率先推出符合新創標準的中臺產品,基于“大數據+AI”等技術全新打造,集數據采集、融合、治理、服務、管理為一體的旗艦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