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陳曉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技術推動著媒體融合進入新階段,這需要轉換新視角、實現深轉型以應對瞬息萬變,唯有如此才能創造和傳播好人民的藝術。
9月24日,以“數”連萬物,“智”造媒體為主題的2020中國(杭州)傳媒技術生態高峰論壇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全國傳媒與技術界舉辦。
當天,九場主題演講,兩場圓桌對話,一場報告會讓參會者們得到一次又一次醍醐灌頂的啟發。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盛世豪、浙江日報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唐中祥出席本次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陳純,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忠,網易副總裁汪源,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機器視覺團隊負責人徐盈輝等業界大咖的到來與互動,更讓現場持續升溫!

媒體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用技術驅動傳播融合
技術推動著媒體融合進入新階段。為了在新媒體時代求發展,傳統媒體開始了融合之旅,有的將傳統內容生產與新技術對接,打通微博微信、手機APP、地鐵移動電視等立體傳播渠道;有的通過“中心廚房”等重構、再造內容生產流程;當然,還有的引入資本合作、多元化布局等。
風云變幻之際,在媒介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影響下,傳媒業發展趨勢如何?信息形態和知識形態上會發生哪些演化?媒體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又是什么?
在2020中國(杭州)傳媒技術生態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融合并不是簡單的內容復制和粘貼,需要有一個促使融合從夢想到現實的因子,這個因子就是技術。如果說融合創新的想象空間無限,那么技術的革新就是實現想象的工具。

關于技術革新,多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陳純一直在深耕“時序大數據實時智能處理技術”。此次參會,他為大家深入淺出地介紹了 “時序大數據實時智能處理技術”。
“什么叫時序大數據?舉個例子,我們把數據當做水庫的話,水庫里存在的水就是批式大數據,進來的水是流式大數據,即實時的大數據。時序大數據就是以前的歷史數據加上實時的數據,是帶有時間標簽(按照時間的順序變化)的數據。” 陳純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尤其是5G的到來,帶有時間序列的大數據將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而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也將進入實時智能時代。

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宋建武教授則以“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功能及其技術支撐”為題,展開了“四全媒體”的技術實現方式、“三大功能”技術應用等內容演講。
他指出,大家可以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看作是主流媒體機構在不同時期使用的不同傳播渠道和終端,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基于新技術的傳播體系逐步替代基于舊技術的傳播體系的關系。“在過渡期,我們應當借助主流媒體機構所掌握的在傳統媒體渠道與終端上的優勢,如受眾規模、品牌影響力等,支持主流媒體機構在新的基于互聯網的傳播渠道和終端上的發展,實現 ‘優勢互補’傳播資源的戰略轉移。”
傳媒雜志社社長兼主編楊馳原以“5G+AI趨勢下媒體融合的新機遇”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融媒體時代我們更應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新聞實務現在是、將來更是新聞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基石。
另外,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忠以"全民閱讀與融媒體智庫"為例,進行“建設文化大數據智庫,推動傳媒業融合創新”的主題演講;阿里巴巴研究員徐盈輝、網易副總裁汪源、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總裁鄭偉、容億投資創始合伙人黃金平等企業也以自身實踐為例,分別進行了精彩紛呈的主題演講。武漢大學數據新聞研究中心主任王瓊以數據新聞,媒體生態變革為突破口,發布了中國數據新聞發展報告。

作為全國首場傳媒技術生態高峰論壇,從中央到地方,從產業到技術,隨著媒體融合的發展和深化,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社區等數字政府項目應運而生,“媒體+政務”、“內容+科技”等話題也成為本次論壇的探討熱點。浙報集團產品研發中心主任李偉忠、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申永生等嘉賓在現場展開了關于“新體系、新邊界和新想象”的城市智慧治理精彩而激烈的頭腦風暴;浙數文化副總經理、浙報融媒體公司總經理李慶,明略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趙潔、每日互動副總裁李智等嘉賓則在現場探討了5G、AI、短視頻、VR、直播、區塊鏈、中臺技術發展內容生產、審核、分發,以及用戶服務、品牌營銷帶來的新模式新要求。
在這場高峰論壇上,嘉賓們拋磚引玉,各自分享了在融媒建設中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分享,有力地推進了中國融媒體發展;而業界大咖們在現場高頻率的互動和交流,更是筑起了一個集傳媒、技術、學界、資本和政府的多方對話平臺,共同推動形成了共生共榮的傳媒技術新生態。
“飛翔”計劃正式啟動,國內首條省級媒體5G消息來了!
當前,中國具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媒體類型和最復雜的媒體結構。權威機構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擁有網站超400萬個,縣級以上電視臺超過2500家,如果把鄉鎮、學校、機關的電視臺都算上,那么國內電視臺數量早已過萬。此外,平面媒體、刊物近萬種,報紙2000多種。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視聽技術的發展,以這兩種技術的結合為支撐的視聽新媒體發展速度尤其迅速,這兩年火爆的直播類應用軟件就不下400個。
如此復雜的媒體生態,給仍然處于融合探索進程中的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新機遇。據CTR(央視市場研究)預測的媒體市場趨勢,未來,TMT融合模式將加速推進,產業邊界會趨于淡化。所謂TMT融合,是指媒體與其上游的電信運營商及下游的科技企業之間的融合,這其中涉及行業的融合以及產業的融合。

作為國內首家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浙報集團聯合多位成員在本次峰會上正式發布了媒體生態聯盟“飛翔”計劃,并與華為、阿里云、移動、遼寧北國文化投資公司牽手合作,通過跨越行業、領域的產業融合,實現未來傳媒業在形態、業態、生態等領域的動態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在浙報傳媒控股集團和浙江省移動的戰略合作中,共同合作推出了5G-RCS消息,該消息在本次峰會上正式發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5G-RCS消息基于5G技術,集新聞+服務+社交于一體的新聞信息服務門戶型媒體應用,不僅擁有像短信一般點對點直達用戶手機的傳輸優勢,還能為用戶提供包括視頻、音頻、圖片、文字、H5等一應俱全的富媒體內容,甚至還可以支持數據搜索、用戶互動等交互服務。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在全面提升展示內容的同時,輕松達到新聞信息100%觸達。
在浙報傳媒控股集團與阿里云的戰略合作方面,浙報控股將成為阿里云在傳媒領域應用探索的重點合作伙伴,依托“天目云”省級技術服務平臺,推動達摩院相關技術在傳媒行業,尤其是媒體融合發展領域的探索與技術應用,助力媒體及泛媒體行業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雙方將基于阿里云視頻或圖像算法產品開發包含浙報控股自主知識產權的共創產品。
在浙報傳媒控股集團與華為的戰略合作中,雙方將深化在華為云、計算、網絡、數據存儲、5G、機器視覺、智能協作、物聯網、高新視頻、信息創新等業務領域的合作。
此外,浙報新干線牽手遼寧北國文投成立數字經濟基金也是“飛翔”計劃的一大項目。據介紹,該基金投資方向和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的如在線教育、融媒體、物聯網及智能制造領域等,以及以智慧城市方向為代表的數字化治理領域;項目投資階段以中后期為主,兼顧中早期項目。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大媒體產業時代正闊步而來,轉型與升級、融合與創新必然是未來媒體發展的價值取向和現實路徑。 此次浙報集團攜手科技公司、傳媒資本等聯合啟動媒體生態聯絡“飛翔”計劃,意欲秉持“開放、開園、共享”精神,凝聚傳媒技術力量,共同拓展傳媒邊界,合力驅動媒體融合的深化發展。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