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些手段或媒介來塑造形象、營造氛圍,實現反映現實、寄托情感的文化目標,這就是“藝術”的標準定義。
所以藝術往往要借助語言、文字、繪畫、音樂、形體等具備美學價值或哲學價值的載體來進行表達。
這其中,作為華語流行樂壇首屈一指的作詞人、中國風歌曲的奠基人之一,方文山這樣談及他對音樂藝術性的理解,
“音樂是情感的催化劑,歌詞文字因為旋律的承載,因為與音樂的結合而有了生命,成為不同族群間的社會共同記憶。”
而在11月19日晚,周杰倫在快手頻道發布了一段短視頻——他與數位好友到訪方文山創辦的裝置藝術展,一起逛展對談,也是這場藝術展的首次獨家曝光。
在這場不到一天時間就收獲了超374萬視頻播放量的藝術展對談中,周杰倫和方文山不僅聊到了對音樂、書法、繪畫、雕塑、機械等多方面的藝術形態和理解,展覽作品的獨特之處也高度吸睛。
歌詞裝置藝術展,是藝術新形態也是內容新模式
這是一場創新且前衛的藝術展。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場展覽是將歌詞與裝置藝術相結合,打破了在大眾心目中歌詞獨屬音樂領域的一貫印象,這也是流行音樂領域內首次有人將歌詞與當代藝術相結合,構建了藝術新形態。
這場藝術展分別以青花瓷、千里之外、東風破、煙花易冷、菊花臺及發如雪等歌曲,作為創作發想的載體,設置了六大類主題展座。
以《青花瓷》為例,根據青花瓷的概念,方文山創作了一個機械結構的城市雕塑,在這座雕塑中有七道透明矩形立柱,上面篆刻著青花瓷的歌詞。
這就仿佛是七道水琉璃從天而降,與一座城市發生了撞擊,帶給觀眾強烈的沖擊感和沖突美的感官體驗,用當代年輕人比較流行的話說,這是一種蒸汽朋克既視感。
再比如,方文山對《東風破》的裝置藝術詮釋是,將平面的水墨山水轉化為立體的機械山水,構建了一座遠看是青綠山水,近看是機械城堡的雕塑。
這座機械山水的原型是北宋晚期著名畫家王希孟——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所繪制的《千里江山圖》,而在雕塑臺上則采用了北宋書法家米芾的行書拼字而成的《東風破》歌詞。
用“北宋”元素貫穿這座展品是因為“東風破”的歌名本身就是仿北宋詞牌名形式,“破”則取自北宋樂舞形式的名稱。
在這樣一場獨特的藝術展的背后,是方文山在其所創作歌詞文字的古典文化元素基礎上,進一步賦予歌詞新的藝術視野和文化風格,變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
這將歌詞中蘊含的畫面感進一步表達出來,卻又并未局限歌詞本身的意境,通過將歌詞立體化與雕塑、書法、篆刻、機械等多元載體融合,創造出了全新形態和文化內核的藝術作品,帶給觀眾全新的藝術認知和體驗。
正如音樂、雕塑、書法、機械這些既是藝術形式,也是內容創作,這場藝術展本身就開創了新的內容模式,基于藝術展的對談短視頻或直播已經為內容行業的差異化競爭力塑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立足多元內容生態, 快手構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新天地
那么這樣一場與先鋒藝術、古典文化息息相關的對談為什么選擇在快手進行?
這其實并不難以理解,一方面取決于快手對于傳統文化傳承和煥新的持續深耕,如今快手平臺上有著海量傳統文化內容和藝術相關內容及受眾群體,與本次對談內容遙相呼應,也和周杰倫方文山作為傳統文化愛好者、推廣者的身份相契合。
在自承“不出專輯是因為自己都在玩”的日子里,周杰倫曾與方文山聯袂加盟古詩詞音樂創意節目《中國好詩歌》,號召更多優秀音樂人一起弘揚傳統古詩詞文化,通過流行音樂元素重新定義“新國風”。
而從首張專輯發行算起,周杰倫已經用《青花瓷》、《蘭亭序》、《本草綱目》、《黃金甲》、《東風破》、《霍元甲》等一系列音樂作品,將嘻哈、R&B等流行曲風與古典、武俠等傳統文化相融合,一次又一次的掀起華語樂壇“中國風”浪潮,很多作品更曾入選教材,深深影響了85后、90后們的青春記憶,
正是在這些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音樂作品基礎上,才有了這場特色藝術展的問世,其本質上都在于周杰倫和方文山這兩位藝術家對于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正所謂合適的內容就應該講給合適的人聽,周杰倫選擇快手,是因為快手平臺上就有這樣一群最合適的聽眾。
例如快手先后推出了“非遺帶頭人計劃”、“幸福鄉村帶頭人計劃”等一系列活動,從皮影戲、泥塑、腰鼓到秦腔、豫劇、廟會,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無論是廣為人知的還是小眾圈層的,海量傳統文化內容都受益于快手所提供的平臺與賦能。
早在2018年,快手上就有超過252萬人在記錄和傳播非遺內容。平均每3秒鐘,就會有一條非遺視頻在快手上被創作發布出來。
再比如,僅在音樂這一藝術表現領域,快手已經和國家大劇院、北京演藝集團、中國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等文藝院團達成深度合作,助推線上音樂演出的舉辦。
民族音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動漫音樂......快手正將經典藝術帶到更多人的面前。
在這背后,是以穩定粉絲群體為中心,圍繞不同的興趣、愛好,快手通過普惠的流量分發機制,搭建起一個個或通俗或高雅的文化交流社群。這讓各類傳統文化、藝術內容不再是博物館里的過去遺跡,而是煥然一新的當代瑰寶。
事實上,方文山本人不僅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還認為,“所謂藝術創作其實就是在和這個世界對話”。那么只有選擇最能達成情感認同和共鳴的對話者,才能讓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傳播的最遠。
快手平臺與藝術對談在氣質調性上的高度匹配,決定了兩者攜手的必然。
另一方面,正如周杰倫之所以選擇快手作為他在國內首個也是唯一官宣注冊社交媒體的根本原因是,快手多元內容生態及其所呈現的“人間真實”與周杰倫有高度共鳴。
在目前快手的內容占比中,生活類視頻占據近三分之一的比重,其余內容也十分豐富,包括美食、體育、顏值、寵物、二次元等都占據較大比重,這符合真實世界內人們關心和感興趣的內容消費邏輯。
而所謂藝術根植于現實,離不開社會,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不需要刻意去創造高雅,這人間煙火、喜怒哀樂、浮沉起落......它們本身就可以是藝術。
這恰恰與快手的品牌理念相契合——擁抱每一種生活,煙火氣十足的社區氛圍、多元包容的內容生態、流量普惠的分發策略,這些共同組成了快手文化與生態,藝術亦是在這片森林中生根發芽,拔地而起的一顆參天大樹。
更重要的是,快手正在把藝術通俗化、簡潔化,通過藝術加持內容創造新的價值,也用內容賦予藝術新的含義。
在不久前刷屏社交網絡的“一千零一夜”晚會上,快手就已經展現出了多種藝術和文化形式混搭融合的創新能力成果。
這其中,有李宇春聯手國樂大師方錦龍呈現舞臺效果炸裂的《歲歲平安》,有快手達人崔明凱以美感與技藝并存的古風鐵環舞配合張杰完成的《天下》,有快手用戶阿牛阿呷的民族服飾設計與薛之謙歌曲《渡》的完美融合,還有通過麥秸畫、面塑、苗族銀飾等非遺文化、民族藝術對經典銀幕角色形象的再現等等。
可以說,快手已經充分展現出了對文化和藝術的洞察理解乃至創新再造,這在本質上仍然源于快手精神的普適性和時代性,這也是快手可以和周杰倫、方文山這些藝術家一起創造“藝術展對談”這樣的內容新形態的根本原因。
寫在最后
12世紀中葉,弗賴辛主教奧托來到意大利,發現這里出現了一種新的政治和社會組織形態:商人和商業正在成為社會基礎。
彼時與資本主義萌芽伴生的,是生產力的飛躍和社會經濟的富足,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從意大利拔錨,席卷了中世紀的歐洲。
這最終帶來的是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的文藝復興。
換句話說,藝術的背后是社會基礎的變革,是科技與生產力的飛躍——正如文藝復興就是包括航海、印刷、媒介在內的技術變革,在人類走到瓶頸時所展示出的新的可能性。
這如今對應的是科技互聯網所帶來的新一輪時代大變革,對于海量網民群體而言,新的文化生產方式與高質量精神需求已經相遇,所謂文化與藝術也在進入一個以前從未抵達的階段。
如今看來,快手所構建的多元內容生態已經為之做好了注腳。
文章來源:公眾號闌汐(ID:techread)授權發布 作者丨陸離 監制丨闌夕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