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年輕人開始逃離“花唄”,超前消費理念被拋棄了?

 2020-11-24 17:45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雙十一已經過去了幾天,大家的包裹也該到手了,相信有不少人一邊沉浸在收快遞、拆快遞的喜悅中,一邊看著自己的錢包、花唄和白條發愁,接下去的幾個月恐怕又該“吃土”了。

超前消費一時爽,一直消費一直爽,這是近年來不少“前衛”的年輕人秉持的信念。 記得上學那會兒,課本里明確指出中國人的習慣是儲蓄存款,而“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在國外流行,可轉眼間中國年輕人也在阿里、京東等互聯巨頭的“慫恿”之下學會了這一套。

巨頭們推出了各種“消費貸+現金貸”的組合產品,遍布了衣食住行、社交娛樂等諸多細分場景,所以年輕人們的消費欲望更加高漲,并且頻頻付諸實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國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人民幣,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的人中,“90后”幾乎占了一半。

此外,有互聯網從業者透露,以花唄、借唄為代表的消費貸、現金貸產品的用戶同樣以年輕群體為主,未償還金額絕對是個天文數字。新加坡的《聯合早報》也曾報道,中國很多“90后”的債務與收入比是18.5:1,平均負債在12萬元左右。

由于互聯網巨頭的加入,借貸門檻低,可供選擇的平臺日益增加,普通人的借款渠道被極大拓寬。 但是許多年輕人沒有節制地超前消費,根本不可能一直爽,而是“還錢火葬場”,還可能造成重大的財務危機。要是一次還清還好些,可是如果選擇分期還款,平臺是要收取服務費的, 仔細想想還是不劃算,故而一些年輕人果斷關閉。

還有一些年輕人選擇逃避。既然還不上,就果斷卸載借貸平臺。這無異于掩耳盜鈴,因為還不上錢就會上征信,以后貸款買房買車,甚至是出行和就業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有些人是還不上,可有些用戶可能就是忘記及時還了,這樣上征信更冤枉。不管怎樣,上征信都不是好事,干脆直接關閉也就省心了。

另外,網貸的催收手段也會令人崩潰。辱罵、恐嚇短信和恐嚇電話等是這些平臺最常用的手段。而且催收方能夠詳細地了解用戶信息,并且連用戶通訊錄都能完全獲取,還會騷擾用戶的親朋好友。為了避免這些可怕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家更想要趕快關閉網貸平臺。

如今的年輕人在超前消費這件事上逐漸“清醒”。 尤其是經過今年的一系列事件, 很多年輕人更懂得了“手中有余糧”的重要性,因此大批年輕人選擇了逃離花唄,甚至還實施了“報復性存款”。所以像花唄這類網貸平臺,僅靠慫恿超前消費的套路恐怕已經再難留住年輕人了。

與此同時,這些平臺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自身:為什么年輕人逃離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超前消費其實是一種能夠適應時代的消費方式,可某些平臺套路太多,終究難以留住用戶。這屆年輕人也是越來越聰明和理智了,也不那么好忽悠了,所以互聯網巨頭們也該多些真誠少些套路,才可能讓他們很想留住的年輕用戶群體繼續買賬。文/東方亦落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