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貓京東拼多多,
快手抖音視頻號,
淘寶微信社區團,
仔細想好怎么玩!
馬上2021年了,先來一首定場打油詩,詩題是《平臺策略》。
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電子商務這個行業算是既經歷過完整的經濟周期,又經歷過自身的發展周期,還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洗禮,如今又在合規性方面經歷拷打!
在中國,走過20多年的電子商務,應該算進入成熟期了!
那句老話怎么說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以后,平臺不敢亂來了,濫用壟斷地位,濫用定價權不正當競爭,濫用大數據侵犯隱私,將面臨嚴格監管,就像一個成年人,大家對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有更高的要求,這是好事,行業更健康了,也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不過,我要轉個話題,平臺都進入成熟期了,商家們品牌們是否也告別懵懂無知的少年期,理性的看待電商,看待平臺,看待自己的預期呢?面對GMV增長和各種風口的誘惑,能不能把持住自己品牌的節操呢?
2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處世策略,成熟品牌也有成熟品牌的平臺策略。
不同于傳統商業時代,品牌的策略就是價格、創意和渠道,這三樣一定,品牌就立足了;
但是現在,要再加上平臺和資本,資本這事以后再說,品牌方的平臺策略,是品牌在互聯網生存的穩定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跟風做平臺,只會讓品牌越做越爛,陷入困局:做不好,但也不敢死心。
品牌在網絡渠道非常容易被規模和風口誘惑,但我們要理解規模的背后是什么?風口的本質又是什么?
我國電商之所以不斷拼規模,除了平臺引導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有豐富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通俗點說就是生產過剩。工廠太多了,資本也太多,都想靠成本領先策略建立優勢,就意味著都很難建立優勢,中國的市場層級又很多,直到2020年,下沉市場終于開發到底了,已經沒有大規模的網民紅利了,規模擴張該到頭了。
以前兩年一個風口,如今一年兩個風口。2020年,上半年直播帶貨的風口,下半年社區團購的風口,經歷過這么多風口,每個風口來的時候,都有人叫囂,趕不上這個風口就死了。
事實上,在風口栽跟頭的人比沒趕上風口的人更多更慘,當然趕上風口的人,賺了更多,但只是少數,他們就是為風口而生的,比如直播短視頻,試了無數次之后,很多人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做直播的料,非要在這棵樹上吊死嗎?
這20年來,真正能駕馭風口的品牌,其實都是把風口作為修煉內功的機會,當年從傳統商業做電商,是完成企業的數字化內功;
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是完成企業用戶運營(私域)的內容;
從移動互聯網到內容電商的轉變,是完成企業品牌從效率向體驗從物質向精神層面的轉移。
哲學上有句話叫借假修真,王陽明也論述過這個觀點,很多風口轉瞬即逝,但企業的目的是借風口這個事兒,修煉自己,強化自己的品牌能力,比如在供應鏈、產品、數字化管理、渠道升級等諸多方面不斷沉淀,在風口中不斷切換,如果無法沉淀,那只能是一種損耗。
3
在了解規模和風口的深層次意義之后,品牌們再去思考平臺策略,或許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平臺的優缺點,以及自己做什么,需要別人幫自己做什么。
天貓京東,逐漸高大上,平臺的策略也是希望品牌方去入駐,氣質已經擱那兒了,適合中大型品牌自己經營,中小品牌自己沒有團隊能力,那就交給代運營,一年幾千萬保底,既占領了空白市場,又賺了錢。
但是,最好不要過度追求規模,追求形象、利潤以及新用戶新產品溝通,會更合適,除非是網絡原生品牌,如果有實體渠道,品牌方在各個平臺上的策略,都要偏保守。
不過,C2M定制除外,這兩個平臺形象高大上,又有流量,又有新用戶,如果放開了玩,就要用C2M定制。
拼多多快手,還有京東京喜,蘇寧拼購,淘寶特價都更偏產業帶一些,不太適合中大型品牌方直接參與,但可以充分授權渠道商去經營,中小型品牌,沒有那么多負擔,自然可以在這兩個平臺橫沖直闖,而且一旦找對機會點,爆發的可能性很高,這里就是做規模的樂土,適合激情型創業者,善于尋找新機會,不適合求穩型品牌和操盤手。
而且,產業帶電商的本質就是打掉品牌溢價,在運營邏輯上是相對沖的,你在別的地方建立品牌勢能,到這些平臺來收割規模,這是以高打低順手牽羊,如果到產業帶電商平臺去做品牌下慢功夫,那就沒辦法跟平臺節奏對頻,不在一個頻道,就沒辦法借力。
抖音是個很好的廣告平臺,但是去抖音收割流量可能會比較危險,因為抖音的算法是在隨時變化的,不適合企業直營,但是抖音做電商閉環以后,也出臺很多政策吸引品牌方,尤其在其他電商平臺做的好的,抖音都歡迎。
但是,品牌方自己投人投資源進去,沒有穩定性,最好還是交給服務商去做,直播短視頻還在增長,紅利沒有了,但市場規模還在,并且2021年一定會進一步加強,不占位怕錯失,自己跳進去,怕跳坑里,最好的做法就是找靠譜的服務商,他們更能控制風險,規模不規模的不重要,占位,做品牌,拉新才是跟對了平臺的節奏,總想來一把大的,只怕會讓你“懷疑人生”。
現在,直播短視頻整個賽道的風險點還是比較多的,做直播帶貨,你要有靠譜的主播,要有對路的產品,要有專業的直播間場控,要有更專業的投放策略,就這,沒有搭上平臺的政策東風,還無法保證產出,這么多風險點,沒有大決心,你恐怕很難自己搞,就算搞了,也是半死不活,恨不得砍掉,但又不死心。
社區團購是個大熱門,政策的三令五申,也不可能讓巨頭們放棄社區這個場景,可能會改變策略,可能會減緩步伐,但社區的價值,毋庸置疑。
很多品牌方對社區團購也躍躍欲試,對社群團購也一再測試,這兩個領域,未來幾年都是補充性渠道,靠他們掀不起滔天巨浪,沒他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對于這樣的平臺,肯定交給渠道商去運營了,可以一地一策,可以充分競爭,團購平臺的風險在于資金周轉,不在于利潤,沒有品牌方傻到自己去做團購還承擔資金風險,搞不好會拖垮品牌和工廠。
對于微信淘寶這種國民級應用,遠不是品牌自身所能全盤把控的,這是生態,就要抱著“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態度,開放、靈活的激發自身資源和整合外部資源,要交給有能力的人去做,因為淘寶越來越專業越來越復雜的運營,90%的企業都搞不定;而微信生態的破碎,更是需要數據、內容、技術等多種能力來配合。
品牌針對這兩類品牌的策略只需要把握住數據和服務這兩條底線,賣貨的事兒,交給擅長的人,有的人擅長社交,善于做群做活動;有的人善于做文字內容;有的人有能力做視頻內容,授權就是了,無非一個鏈接。
品牌方真正在意的應該是渠道的升級機制,傳統渠道也不至于都是只會開店的人,很可能他們的視頻能力非常出色,直播也玩的轉,給擅長者更大的空間,說不定2021年大火的視頻號,反而是渠道商做的更好。
每年40多萬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通過品牌方自己賣出去的才有多少?
5%有嗎?銷售這件事,永恒靠渠道!
你不靠渠道,有人靠渠道,但是互聯網時代,太多人習慣于在忽略競爭對手的“真空”市場里組織自己的商業邏輯,何其可笑!
只不過原來的渠道體系太落后,現在互聯網時代的渠道支離破碎千溝萬壑,品牌在這個時代的當務之急是找到更多愿意跟自己一起打仗的渠道(服務商),而不是自己一下子扎進去,去運營所有平臺,累死你也打不贏對手!
所以,平臺策略是渠道策略的升級,建立互聯網時代的平臺策略是新一代企業的“體制”大事,是新形勢下的《孫子兵法》,不可不察!這就是我們2021年的新年寄語!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都能成為標準畫像里的“青年才俊”。
文章來源:公眾號調皮電商(ID: tiaopiEC)授權轉載,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jqKel_TYR7nY4j-oV6A3w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