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行業的成長軌跡都是一條S型曲線。
啟動期被推上風口,然后是資本和創業者的涌入,接下來因為過度瘋狂而跌落谷底,最終在洗牌賽后逐漸走向正常的軌道。
按照S型曲線的邏輯,不難將長租公寓進行對號入座:
2016年在“房子是用來住的”的旋律下,長租公寓行業被徹底激活,在資本市場一時風頭無兩,而為了搶占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諸如高收低租、長收短付、租金貸等污點問題應運而生,2018年底開始的“爆雷”事件一直燒到了2020年末。
以至于在不久前的時候,蘑菇租房也曝出了爆雷的消息,蘑菇租房創始人兼CEO馬曉軍發布公告表示,由于2019年初融資未到位,加上戰略失誤、人力成本激增,公司陷入經營危機。
長租行業似乎被蒙上了一層陰影,當前的洗牌賽仍在繼續,不過行業也出現了一些變革的跡象。
北京出臺了針對租賃市場的“最嚴監管”,為企業的“資金池”和“租金貸”雙雙戴上了枷鎖;長租行業的頭部玩家自如,也順勢推出了業主資產委托的新模式,戰略重心開始往重塑長租價值產業鏈的方向轉移。
01 長租背后的價值鏈
長租行業的發展,一度被貼上“二房東”的標簽,然而背后的各環節的價值創造往往被忽略了。
長租公寓的背后涵蓋了家裝、服務賦能、平臺高效撮合交易等諸多環節,但過去一些激進的玩家熱衷于“跑馬圈房”的燒錢游戲,練就的只有“規模”外功,在整個價值鏈層面鮮有創新。
此前的長租模式多半采用了全權包租的委托模式,即與房東簽訂三年以上的租期,然后對房屋裝修改造后通過平臺進行出租,并匹配租期服務。而外界已習慣將焦點聚集在長租行業的前端——如二房東一樣拿房、裝修、出租,并沒有太多人去深究諸如裝修、服務、科技等背后的整個價值鏈。
然而傳統的全權包租方式在租賃大環境變化時不夠靈活,比如疫情的持續影響,長租平臺如果出租率有所下降,或大環境下租賃價格走弱,會出現價格倒掛、高收低出的局面。
一邊是長租發展近十年的積淀,一邊是模式亟待升級, 2021年的長租行業誰會最先謀求變局?
有些幸存的中小平臺逐漸放棄對房屋的改造裝修,放棄對品質和服務的保障,重新走回二房東的時代。
但這似乎并不是一個好的選項。根據《2020中國青年租住生活藍皮書》顯示,房屋的品質、租期的服務已經是僅次于租金和交通區位的考量因素,對于90后、00后等新世代的年輕人而言,有超過6成人將長租機構作為租房時的首選,“長租”的生活方式已經深入人心。
或許還存在另一種思路,改變過去全權包租的路線,以賦能者的身份滲透到房屋委托的各個環節。比如根據租客的喜好需求,為房東提供從裝修設計到家具采購再到施工完善的一攬子服務;通過互聯網賦能進行快速交易撮合;租期服務讓業主租客省心省力。這既能滿足當下租房主力軍對品質的需求,也能將全委托模式變得輕快一些。
按照互聯網商業的慣例,當行業在一個方向上走進死胡同的時候,賽場上聰明的玩家總是會找到新的方向突圍。
長租行業似乎也是如此,至少在洗牌賽已經進行到一定階段,行業漸漸回歸理性的時候,頭部長租企業不會放棄或弱化其核心競爭力,自如已經將重心指向了整個長租價值鏈的重新塑造。
02 自如釋放的信號
重啟產業變革的長租公寓,正在趟出一條穩健前行的新路子。
自如推出的名為“增益租”的新模式中,并未延續全權包租的策略,而是主打租金無差價、收益有保底、合約一年起等創新機制,與房東的關系也從過去單純的租賃委托,轉向合作共贏的伙伴。選擇在行業爆雷潮后的特殊節點上推出新模式,自如似乎有意向外界釋放一些變革的信號。
首先站在房東的立場上看,新模式隱藏了不少的彩蛋。
被疫情影響的儼然不只有長租平臺,在租房市場相對疲軟的局面下,不少年代老舊、裝修過時的房源早已喪失了對年輕人群的吸引力。自如借助“增益租”向老舊小區的房東們拋出了橄欖枝,通過自如在裝修環節的經驗和能力輸出,或許可以解決老舊小區在租賃市場中不被青睞的現狀。
同時在新的委托模式下,自如將與業主共同確定房屋出租價格,并向業主完全公開實際出租收益,哪怕是在市場下行、出租情況不理想的情況下,自如也承諾將向業主支付八成左右的保底收益。也就是說,租金本身的透明性最大程度保障了業主的權益,而“保底收益”也為業主規避了市場下行的風險,自如對新模式和市場前景展現了十足的信心。
最低僅需簽約一年的周期,同樣有著不可小覷的吸引力。以往動輒三年以上的租賃周期,嚴格限制了業主的資產配置需求,而高靈活性的新委托方式,無疑賦予了業主更大的自由度。
站在自如自身的立場上,新模式的推出也承載著新的戰略構想。
一方面,新模式的出現有望盤活存量閑置房屋資產,諸如老舊小區、租賃周期短的房屋將加速投入市場,既能緩解住房需求的供需錯配問題,也將持續擴大自如管理的房產規模,進一步增強在市場中的話語權,夯實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的格局。
另一方面,自如的商業模式在某種程度上由重變輕,省去了在房屋翻新改造等環節的硬性成本投入,將精力集中于品控、運營和服務等環節,推動長租行業的模式優化,進而保障業主的穩定收益,同時為租客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租住新體驗。
作為市場份額和行業影響力最大的長租平臺,自如的主動求變勢必將為整個行業按下轉型升級的“快進鍵”,并將重構市場的生存法則。
03 行業走進下半場
經歷了洗牌賽和轉型升級的信號,長租公寓正在進入下半場。
不同于上半場的暗流涌動和野蠻生長,理性經營將是長租行業下半場的頭號命題,而在市場不斷糾偏的過程中,勢必會進一步壓縮行業的灰色空間,不少腰部平臺可能將陸續退出長租的賽道。
一場“刮骨療毒”式的自我革命,預示著長租行業的徹底重塑。
比如在商業模式上,雖然打著長租公寓的招牌,可不少玩家并沒有跳出賺差價的“二房東”思維,甚至是一切亂象的根源所在。當自如在“增益租”的新模式中奠定了租金收益透明化的基礎,場上的玩家們需要找到多元化的盈利渠道。
自如主動求變的底氣也在于此,過去幾年中自如不斷打磨長租價值鏈條,先后孵化了搬家、保潔、維修等服務體系,并且已經給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2020年自如一站全包式精致搬家服務的訂單比去年同比增長67.48%,37%的租客每月定時購買一次保潔服務,對外維修項目累計訂單同比增長153.94%……與同類企業相比,自如已經告別了一條腿走路的模式,徹底擺脫了“二房東”的身份,轉向圍繞居住體驗的一體化服務商。
再比如在競爭籌碼上,房屋規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長租平臺的“核心武器”,但在商業模式變輕后,背后的運營能力、供應鏈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將是不同平臺較量的對象,注定會加速投機者的淘汰,市場份額向頭部平臺集中。
可以佐證的是,2020年倒下的長租平臺中,不少玩家的周轉率已經低于50%,運營能力的不足可以說是拖垮資金鏈的元兇之一。
而自如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根據自如在《2020長租消費新趨勢報告》中公布的數據,自如房源的平均出租周期為15天,遠低于普租的45天,且所有房源的入住率都穩定在90%以上……運營能力曾經是長租平臺活下來的關鍵,也將醞釀一場滾雪球式的市場演變。
不過對整個長租行業而言,破舊立新絕不是什么壞消息。租住服務的品質化,將不斷強化租住功能,弱化房屋的金融屬性,符合“房住不炒”的社會意志;產業鏈上下游的服務優化,無形中提高了長租公寓的進入門檻,避免2019年前后的行業亂象再次上演,最終利好的將是租客和房東。
04 寫在最后
住的需求是剛性的,長租公寓絕不會是短暫的風口。
即便是從自如誕生的2011年開始算起,長租公寓也剛剛走到第10個年頭。倘若用長遠的目光審視長租行業,所謂的爆雷潮不過是行業進化之路中的小插曲,隨著監管的持續干預和自如等頭部玩家的推陳出新,長租行業在2021年初走上一條長且寬的大道。
有理由相信,經過S型曲線的谷底后,自如新模式為行業摘掉“二房東”的帽子,長租行業的想象空間才剛剛開始。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