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很多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都被互聯網大廠搶走了。不過這兩年隨著芯片行業逐漸熱門,芯片企業提供的薪資待遇也越來越豐厚,更多畢業生正在回到芯片行業。” 在2021世界半導體大會集成電路人才發展高峰論壇上,芯馳科技CEO仇雨菁如是說道。
從數據來看也的確如此,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規模在51.19萬人左右,比2018年增加了5.09萬人,同比增長了11.04%。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設計業、制造業和封裝測試業的從業人員規模分別為18.12萬人、17.19萬人和15.88萬人,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3.22%、19.39%和1.34%。在業界各方的持續努力下,此前存在的人才資源供需矛盾正在逐步得到緩解。

但是在一片繁榮之下,仍然存在隱憂。仇雨菁在以《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堅持長期主義》為題的主題演講中提到,雖然近年來半導體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提升,但從業人員分布來看,目前我國半導體行業仍存幾點結構性不均衡:
l 首先,我國芯片企業的規模小且分布較為分散。目前,中國芯片設計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但其中87.9%員工數量小于100人,而且地域上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無錫等多個城市,無法形成倍增效應和集群效應。而全球芯片行業最發達的美國硅谷人才集中度和企業規模都非常高。
l 其次,我國的芯片行業人才流向呈現出以設計領域為主的趨勢。仇雨菁表示,芯片雖小但涉及的上下游產業鏈非常多,而且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需要具有高度專業化的人員。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均衡發展非常重要。
l 最后,高端人才稀缺,尤其缺少能夠獨立負責大型項目的技術專家。由于芯片行業人才培養周期長,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可稱得上“資深”,但中國集成電路專業發展起步較晚。此外,在很多企業中,技術專家達到一定資歷往往會轉到薪酬更豐厚的管理崗位。

仇雨菁認為,中國半導體發展現狀火熱,集成電路產業技術迭代對人才要求較高。近些年通過政府支持、資金支持、高校重視等方式,產業人才在慢慢匯集培育。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需要長期主義,“挖人”不如“培養人”,企業也要擔起培養集成電路“新人”的社會責任。

芯馳科技作為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車規級芯片企業,在人才上的招募和培養上,秉持“開放融合”的心態和“長期主義”的理念。芯馳科技打造了一支融合了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消費電子及互聯網領域的跨界綜合團隊。
此外,芯馳科技還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流程與體系。比如,芯馳科技為員工提供技術專家和技術管理兩條獨立的上升路徑,能夠讓員工的多元化能力得到充分施展。芯馳科技認為芯片人才需要在真實的項目的開發中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長,因此采取了“老帶新”的形式,讓新人參與到實際的項目的開發中。在校企合作方面,芯馳科技也積極與高校對接,為諸多集成電路專業的學子提供實習機會,使企業與學校實現接軌。
產品關鍵在于創新,創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芯片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始終如一的,甚至可以說人才決定了企業發展的上限。未來,芯馳科技將繼續與行業伙伴一起積極投身本土芯片人才的培養,助力中國芯片事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