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菜鳥“物流帝國”簡史:電商如何改變物流業?

 2021-10-19 11:58  來源: A5用戶投稿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20世紀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走向。二戰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慘痛的經歷,但戰爭同時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從工業制造,再到電子計算機,這些軍事科技技術催生了戰后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如今,二戰帶來的深遠影響力仍在持續。在國內,以菜鳥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依托戰爭中誕生的現代物流體系,織起了覆蓋全中國的物流網絡。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物流業走過了從無到有的艱難歲月。在這過程中,逐漸走出了一批擁有強勁實力的物流企業。

編輯搜圖

近期,國內物流科技企業菜鳥網絡宣布將與百世合作,推出打通中國至東南亞的跨境直郵通路。這意味著,如今的中國物流企業正在走出國門,踏入世界舞臺。本文將回顧菜鳥這家物流科技企業的發展歷程,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菜鳥是如何逐步發展起來的?菜鳥的戰略究竟是什么?菜鳥乃至國內物流行業的未來將往何處去?

中國物流的從古至今

物流在國內其實很早就已經出現,最初是以“鏢局”、“驛站”這類機構的形式存在。

尤其是驛站,作為國家的通信、傳訊機構,其同時也擔負了運送貨物的功能。最出名的莫過于杜牧在《過華清宮》一詩中所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郵驛站八百里加急來運送給楊貴妃的荔枝,這就是早期物流的雛形。

到了二戰時期,美國在戰時對軍火進行的供應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這個詞匯,用于對軍火的運輸、補給及倉儲等進行管理。

二戰結束后,物流管理被用于提升國內貨物運輸效率,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由此出現?,F代物流的定義也被確立下來——一種將信息、運輸、倉儲、庫存、裝卸搬運及包裝等物流活動綜合而成的現代化集成式管理。

編輯搜圖

現代物流的核心目的,就是在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地降低運輸總成本。但在國內,在改革開放以前,尚未形成真正意義的現代物流,當時實行的計劃經濟意味著所有的物資流動都由國家統一進行運輸、調配。

直到1979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日本海外新聞集中式會社成為第一個將快遞引入國內的物流企業,拉開了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序幕。憑借快速提升的交通基建水平,對交通運輸有著較重依賴的物流業也一同向前跨步。

在這一階段后,我國物流企業開始由“提量“轉向”提質”。

誕生于電商,回歸于物流

時間到了2008年,這一年,阿里巴巴踏足B2C業務,推出了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踏出了在未來成為電商巨頭的第一步。從2011年至2019年間,天貓在B2C的市占率一直呈現穩健上漲之勢,完成了國內電商霸主地位的確立。

網購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物流業的共同進步,也催生出了一個問題,缺乏優質的物流服務質量。暴力分揀、投寄速度慢、丟件追責難等問題普遍存在于國內的物流企業當中。

在這些問題下,2007年,京東開始自建物流體系,用于提升配送體驗。直到如今,京東的物流配送一直是備受消費者好評的重點,也是其能夠成為繼阿里之后的另一家電商巨頭的原因之一。

反觀阿里,彼時正在面臨售假風波,無力顧及物流問題。直至2012年正式更名天貓之時,阿里的物流渠道仍然處于崩潰狀態。在早期雙十一購物節中,淘寶經常頻繁地出現爆倉問題,備受消費者所詬病。

為解決自身物流短板,同時提升平臺快遞服務質量,2013年阿里聯合了順豐、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以及銀泰、復星等集團共同組建了菜鳥網絡。

菜鳥實際上是從阿里的電商體系中所孵化而出,最初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幫助阿里解決在物流板塊的落后與短板。當時的阿里,可能并沒有預料到,幾年之后,菜鳥反而成為其業務體系當中最重要的一環。

第一階段:物流網絡

2021年的5月28日,京東物流成功在港交所完成IPO,首日股價高開14.1%,市值一度超過2800億港元。資本市場的認可,并不能遮擋住京東物流堪稱慘痛的發展史。

時鐘撥到2019年4月,那天劉強東向全體京東員工發了一篇《地板鬧鐘的故事》。在這封長達6000字的信中,劉強東表示,京東物流已經連虧12年,如果繼續虧下去京東物流的融資只夠燒兩年。

與京東物流的長期虧損相似,菜鳥也如同無底洞般一直在逼著阿里砸錢填坑。但不同于京東手頭拮據,市值萬億的阿里顯然更加財大氣粗。

馬老師在還未退休前曾說:給菜鳥1000億去投資,不夠給3000億,短期不要想盈利的事。

于是在阿里電商平臺對菜鳥網絡的全面放開下,有了菜鳥補齊物流的缺位,一張完整的阿里電商大網就此張開。

但提起菜鳥,許多人并不清楚菜鳥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是物流企業,還是科技公司?

不同于一般的物流企業,菜鳥網絡所走的是物流科技的路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曾表示,菜鳥所做的一定是物流網絡,而非物流公司,菜鳥的核心是技術,因此要做其他公司不能做也做不了的事。

在這一邏輯下,結合阿里電商的架構來看,呈現的是一條縱橫相交的結構。其中有幾個核心節點:買家賣家、電商平臺、支付寶、菜鳥網絡、物流公司。

以淘寶、天貓為主的電商平臺負責買家賣家之間的信息連接;支付寶則擔負著資金流連接與承接的載體;菜鳥網絡作為物流網絡的中間載體,除了完成電商平臺與物流公司的信息交換,同時還將信息同步給買家賣家;而物流公司則承擔了買家與賣家之間運輸需求。

菜鳥最初的作用,就是在阿里電商網絡當中承擔物流信息的中轉載體。因而在菜鳥發展初期,可以發現菜鳥更多的是依托自身對信息數據的快速處理能力,來提升整個阿里電商網絡的運轉效率。

第二階段:物流全鏈路

菜鳥成立初期,國內電商行業雖處在快速增長階段,但整體上體量還較小。由興業證券發布的研報中可以發現,2013年全國異地快遞尚未達到100億件,全國網購市場還沒有20000億元。

這意味著在當時較小的行業規模、較低的快遞運輸需求下,彼時的菜鳥是能夠滿足阿里電商網絡的運轉需求的。

當時間一步步向前流動,電商行業迎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到了2016年,網購市場規模暴漲超過40000億元,全國快遞業務量也迅速抬升到了300億件。

迅速擴大的行業規模,為菜鳥提出了新的挑戰。2016年,菜鳥對戰略進行調整,由最初的物流信息網絡細化到物流全鏈路,包括快遞、倉配、末端、國際和農村。

在這一階段里,誕生了一個新的名詞“倉配電商模式”。

傳統電商模式當中,貨物都是由賣家自行存儲,在運輸時需要由物流公司前往取貨再進行配送。當買家賣家之間所處的地理空間較遠,就需要耗費大量的運輸時間。

而倉配電商模式下,在全國各地大量建設的前置倉取代了傳統模式下賣家的倉儲、物流需求,基于菜鳥網絡的大數據調配能力,將能夠快速為買家匹配附近的倉庫,提升運輸效率。

這一模式看起就如同加強版的京東物流,但問題同樣非常明顯。線上銷售顯然更依賴于眾多的電商賣家們,但想要所有產品都能通過線下門店改造的前置倉發貨是不可能的。因此,想要實現上述模式,建設全國性的倉儲網絡仍然非常有必要。

倉配電商模式意味著需要大量地在全國各地建立物流倉庫,才能夠滿足“隨處有倉”的需求,但從頭建立自有倉儲網絡,投入無疑是巨大的,這點從京東物流長達十多年的虧損中就能看出想要實現這一藍圖的艱巨。

此外,從倉儲管理到運輸的最后一公里,都需要深入到線下進行管理。不過,很顯然,作為阿里的親兒子,菜鳥的基因也來源于互聯網,菜鳥并沒有對這些線下實體進行管理運營的能力。

為了解決自身的弊病,阿里先后入股百世、圓通,通過這些已有倉儲實體的物流企業來幫助菜鳥完善自己的藍圖,并借助他們覆蓋全國的倉儲網絡來完善自身的倉儲體系。

同時,2017年起,菜鳥開始嘗試與線下實體店合作,將線下門店改造成前置倉,實現“線上下單,樓下拿貨”的物流模式。

基于前置倉倉配模式,菜鳥針對末端推出了菜鳥驛站、菜鳥裹裹等末端設施。

由菜鳥與快遞企業聯手構建的菜鳥驛站,目前已在全國有超過4萬個站點,為消費者提供包裹暫存、代寄等服務。而菜鳥裹裹作為消費端的直接入口,可以為用戶提供幾乎所有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查詢。

此外,彼時的阿里開始加速國際化業務布局。2015年是阿里跨境電商元年,這一年里阿里國際站的買家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

為此,菜鳥網絡開始與海外物流企業合作,建設跨境物流業務。最顯著的是,在天貓國際、全球購等阿里海外購平臺上,菜鳥提供了無憂保稅服務,提升客戶海外體驗。

可以看到的是,菜鳥的第二階段,都是圍繞著阿里的業務發展而協同進步的。對于電商企業而言,物流永遠是無法繞過的坎,尤其是在跨境電商上,菜鳥對阿里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第三階段:“一橫兩縱”

基于先前兩個階段的鋪墊,菜鳥所做的主要業務就是專注于構建物流網絡,通過為物流基礎設施引入數字化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化來賦能物流公司,最終織起一張連接運輸、倉儲、包裝、信息等節點的智慧物流網絡。

簡單來說,菜鳥想要做的就是在現代物流體系的基礎上實現全鏈路數字化,最終基于大數據、AI來幫助物流行業提速提質。

從這里開始,菜鳥由最初只是為了幫助阿里補漏,而向物流科技轉變。于是,在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發布了“一橫兩縱”的發展戰略。

一橫指的是幫助物流行業實現數字化升級,通過利用IoT、大數據、AI等技術,幫助行業數智化轉型,進一步提升行業運轉效率;兩縱則指的是智慧供應鏈能力和全球化供應鏈能力。

在一橫上,菜鳥已經與包括三通一達在內的快遞公司實現合作,推動自動化倉庫建設;兩縱上,智慧供應鏈雖然離我們看似較遠,但是其確實存在于我們身邊。

在菜鳥裹裹上,買家能夠看到物流預計到達的時間和貨物的實時位置,這就是基于菜鳥的智慧供應鏈能力,通過收集包括運輸車輛、倉儲等多個環節的信息數據,最終實現了能夠實時查看貨物信息的功能。

而在全球化供應鏈能力,菜鳥則是通過不斷與其他擁有跨境物流倉儲的物流企業達成合作,最終來推進強化自身的全球化供應鏈能力,這也是為何近期菜鳥與百世達成了針對東南亞跨境物流合作的主因。

最后

從菜鳥這幾年不同的發展戰略都能夠看出,無論其發展戰略如何變化,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阿里的電商業務服務。作為阿里旗下物流科技企業,菜鳥能夠逐漸成長到現在的規模,與阿里的大力扶持不無關聯。

而與此同時的是,已經有人開始盯上了菜鳥手上的這塊大蛋糕。

京東物流,作為菜鳥最大競爭者,在智慧供應鏈上是領先于菜鳥的。2017年10月,京東物流正式亮相全流程無人倉,實現了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與無人化。

同時京東物流還推出了無人車、無人機加入到物流配送環節,用智能化技術解決物流運輸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另一家國內物流巨頭順豐,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物流企業之中的代表,在C端市場有著良好的口碑。這得益于順豐完善的自建物流體系。

在運輸能力上,順豐擁有60架自有航空機隊,同時擁有超過17000個自營網點,近130個中轉場和10萬條運輸線路?;谧陨睚嫶蟮倪\輸體系,順豐在自有信息網絡建設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可以發現,無論是菜鳥,還是京東順豐,其業務發展的核心就是基于電商市場對物流、快遞行業的巨大需求。這三者無論是哪一家,脫離了電商之后,將難以為繼。

因而,對于菜鳥來講,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阿里這個電商巨頭作為后盾。依靠阿里在國內、海外電商業務的擴張與布局,菜鳥也將能隨著阿里從國內走向世界舞臺。

這不僅僅是菜鳥的最終歸宿,更是中國物流行業曾經想做、現在在做、未來要做的終極目標。

文章來源:企服研究社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標簽
菜鳥物流

相關文章

  • 菜鳥高飛,先攻自營

    近日,快遞行業又有大事發生了。

    標簽:
    菜鳥物流
  • 自營快遞+全球布局,菜鳥展露新野心

    本就紅火的國內快遞市場,迎來一位新玩家。6月28日,菜鳥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集團CEO萬霖宣布了兩項重磅消息:一是菜鳥集團已經獲得快遞牌照,將推出自營快遞業務“菜鳥速遞”;二是菜鳥將加速國際快遞的發展,對海外重點區域進行深耕。2013年,阿里巴巴聯合四通一達、順豐等快遞企業,成立了菜鳥網

    標簽:
    菜鳥物流
  • 官宣自營品質快遞服務,菜鳥顯露“鴻鵠之志”?

    菜鳥迎來分拆發展后又一重磅動作。6月28日,菜鳥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現場,宣布推出自營的品質快遞業務:菜鳥速遞。菜鳥集團CEO萬霖確認,已經獲得“快遞牌照”。菜鳥速遞的推出處于一個特殊的背景下,它作為阿里拆分后上市條件最成熟的業務,已在5月獲得阿里巴巴董事會批準啟動上市計劃,同時又在6月初拿下申通快遞

    標簽:
    菜鳥物流
  • 關于菜鳥上市的三大猜想|港股觀察站

    文/零度出品/節點資本組伴隨阿里改革討論聲而來的,還有對體系內部最先上市企業是誰的猜想。根據阿里張勇所言,只要有機會,每一個業務主體都可能獨立上市。兩個項目引發了市場的關注,其一是阿里云,一個直接且關鍵的信息是,該項目直接由張勇帶隊,足以說明阿里內部對其的重視程度。而另一個則是菜鳥。市場給菜鳥投了第

    標簽:
    菜鳥物流
  • 京東、菜鳥、極兔,物流公司開啟赴京支援物流配送

    近幾周以來,北京地區因疫情影響,快遞業正在迎接新一輪挑戰。為此,各家物流公司都在積極調動全國快遞小哥支援。12月14日下午,京東從全國調集的首批1000余名快遞小哥已陸續抵達北京,定向增援北京市內的快遞配送等工作。這1000余名快遞小哥來自上海、廣東、陜西、湖南、福建、四川、云南、黑龍江、海南等全國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