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工作內容主要是視頻剪輯任務較重,平常要留心積累素材,電腦的大半空間都被占據了。擔心電腦負擔過重,所以我選擇了用U盤來存儲素材、模板等內容。U盤也便于攜帶,也方便同事借閱、共享。


只不過,我的U盤卻不是傳統U盤,而是固態U盤。傳統U盤雖然攜帶也方便,但傳輸速度較慢。而固態U盤的傳輸速度,對于傳統U盤來說,簡直就是快成一道閃電。這么說或許你會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傳統U盤經過幾代變革,已經到了USB3.0的時代,傳輸速度也從不到十兆的速度,提升到了現在的150MB/s左右。這個成績對于傳統U盤來說,已經是頂端水平了。固態U盤采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制成,體積和可移動性與傳統U盤相似,但傳輸速度已經達到了SSD級別,150MB/s可能甚至夠不到它的入門門檻。就以我入手的aigo固態U盤U393為例,它的讀速已經能夠達到520MB/s,是傳統U盤好幾倍。

落實到實際使用過程中,它的表現也是很驚艷的。傳統U盤可能會將“1GB電影30秒傳完”作為速度快的宣傳點,但用aigo固態U盤U393,30秒的時間甚至夠傳輸10GB的超大文件,而1GB的電影只要2秒左右就傳完了。

而且,一般高速固態U盤容量上限也更大,大部分傳統U盤最高選擇只到512GB,但aigo固態U盤U393可以支持1TB存儲,對于很多原創者來說這樣的大容量可以把拍攝的原素材,以及找到的資源都放在里面,對于日后編輯也是很方便的。

相較于傳統U盤和傳統固態U盤,aigo固態U盤U393的雙接口設計也為我省了不少事。以前我用的U盤都是USB插口,但同事用的是Mac,軟件沒法空投,硬件也彼此搭配不上,每次傳個視頻都很費勁。有了aigo固態U盤U393以后,它一邊Type-C,一邊USB的設計,完美適配了我們辦公室所有人的電腦,而且它兼容性很高,Windows和IOS設備都可以插上就用。

更特別的是,aigo固態U盤U393不僅可以兼容不同系統電腦,也兼容安卓系統,可以插在我的手機上當作手機U盤使用。仰賴手機的便攜性和影像力的發展,我們外出拍攝大多是由手機直接完成。不過4K視頻在手機里還是比較占地,所以我一般會直接插上aigo固態U盤U393,把視頻、圖片導入到里面,讓手機保持有空間空余的狀態。還有自駕游出行的時候,也可以把音樂存在里面,插入車載音響進行音樂播放。

aigo固態U盤U393外觀也很酷炫,跑車造型,鋅合金外殼通體銀色,比起許多為了輕便而制成塑料外殼的傳統U盤來說,高級不是一點點。體積方面,雖然是雙頭設計,但不會過大,很方便握在手里,或放在口袋里。

雖然aigo國民好物固態U盤U393也叫U盤,但不管是在傳輸速度、兼容系統或是造型設計上,它早已脫胎于傳統U盤。更準確貼切的說,它是一款擁有U盤大小的移動固態硬盤。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設計師、剪輯師等創作人員,有很大的內容存儲需求。而aigo國民好物固態U盤U393能夠素材秒傳,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