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如何搶占“垂直黃金賽道”?
在實體經濟振興與制造業升級的雙重驅動下如何在有限土地上實現產業效能最大化,成為城市發展與企業選址的共同命題,深圳“工業上樓”模式被推廣至全國,成為產業發展必選項。
破題工業上樓諸多挑戰
多維產品力解碼智造廠房硬核競爭力
“工業上樓”面臨高荷載、垂直運輸、高層辦公生態等多重挑戰。作為泉州標桿產業園,歲金·未來科技城以前瞻性規劃破題,聯合同濟大學設計院深入考察上海、深圳、東莞等成熟案例,深度解構痛點,打造出真正滿足智造企業“上樓”需求的高層廠房范本。
高荷載設計——讓高層廠房扛起“工業脊梁”
“荷載能力”是高層廠房能否承接重型生產樓”的核心指標,項目高層廠房1F荷載達2T/m22F荷載達800KG/m2,3F及以上樓層荷載達500KG/m2,為常規設備上樓、多層生產布局打好安全且穩固的地基。
垂直運輸重構——破解“高空物流密碼”
為破解高頻次垂直物流與人員通勤難題,未來科技城高層廠房配置2部荷載5T超高載重貨梯,保障重型設備物料高效運輸;同時配備1-2部獨立客梯人、貨分流形成“生產-辦公”雙動線。同時,2F及以上樓層均配備吊裝平臺,為大型設備提供便捷入戶通道,定義“工業上樓”新標準。
垂直空間革命——激活立體倉儲無限潛能
“上要空間”要求企業將平鋪式倉儲轉為立體倉儲,廠房首層層高達8.1m,雙首層廠房2F層高7.2m,柱間距達8*8m,方正空間布局,實現存儲翻倍,適配企業多樣化生產布局。
高層生態破局讓云端制造“接上地氣”
項目在高層廠房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高層辦公的生態環境:采取退臺處理,在9F/10F坐擁超大露臺花園,既滿足企業靈活分區需求、提升空間價值,又為員工提供舒適休憩區,實現生態與效率的完美共融,定義高層廠房生態標準。
當工業上樓從政策導向到企業自主選擇,產業園區不僅是生產空間更是產業生態系統的集成平臺,歲金·未來科技城正以實踐重塑產業空間價值,書寫“工業智造”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截止目前,園區招商已達13萬方,計劃8月份起園區一期將陸續封頂,一座“向上生長”的工業未來城正加速崛起。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