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基因決定命運的定理當中,鮮有“破俗者”,諾基亞、3M、GE公司算幾家,但更多的現狀是,隨著巨頭們勢能的不斷累積,來自中下層的企業,越來越難以破除其地位,而巨頭自身,則依舊困頓于其自身的“基因”環境中,無論是硬件公司做軟件,還是軟件公司做硬件,都破除不了其自身的硬件/軟件基因宿命。
推新機破“基因論”
日前,硬件之心不死的谷歌,又傳出欲推出谷歌品牌的手機,這次選擇的是和移動運營商合作。緊接著谷歌又將其新一代的Android Nougat系統中文名命名為“牛軋糖”(蘋果手機超越了食品蘋果,谷歌的牛軋糖會超越食品牛軋糖么?反正蘋果的需求量比牛軋糖的需求量大)。
谷歌的諸多動作均表明,其欲突破“基因論”,在硬件市場上殺出一片天,既能反哺軟件市場的地位,同樣也能攫取硬件市場的利潤。
谷歌推出新機的目的有三個方面:
(1)與蘋果競爭。谷歌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還有競爭對手,一定是蘋果。蘋果和其他具有硬件/軟件基因公司不同的是,蘋果在硬件、軟件上面都獲得了成功,而谷歌僅在軟件市場稱王稱霸,其Android系統也一度占據整個手機操作系統超過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硬件方面,Nexus的銷量盡管表現尚可,卻和谷歌“野心”的要求并不匹配,而距離蘋果、三星、華為等則更遠。
另一個維度上,Apple Pay和google play則是直接的競爭對手,每一部iPhone的賣出,都意味著Apple Pay的更進一步,而開源的Android上面,google play并沒有成為強勢性安裝應用。
很大程度上,谷歌與蘋果太像了,兩者已經開始有跨界的情況出現,而谷歌要想真正與蘋果爭天下,硬件這塊市場必然少不了,Nexus 遠遠不夠。新機的推出,再配合“牛軋糖”系統,讓其能夠在這塊市場能夠有和蘋果爭天下的機會。
(2)突破智能手機現有的困局。自2015年開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就開始下降,而手機本身更多的是在芯片、存儲等方面突破,真正基于軟硬一體的大幅度提升并未出現。
谷歌作為所有安卓手機的“始祖”,是最有可能在軟硬結合方面做出突破的公司。至于為何沒有繼續在Nexus品牌上延續,而選擇推出新品牌,很有可能是為了擴大銷量問題,很明顯的一點是,谷歌這次新機選擇的是和移動運營商合作,其正是看中了運營商在銷售方面的渠道能力。Nexus所積累的口碑方面,已經不足以讓其和iPhone媲美,新品牌加上新系統,給了其一片重新入市的機會。
(3)硬件反哺,繼續壟斷。在壟斷主義上,IBM、微軟、谷歌、inter等公司要比國內的公司貫徹的更徹底。谷歌在硬件在繼續構筑“護城河”,能夠從硬件方面反向“哺育”其軟件市場,向著壟斷的道路出發。
當下智能手機困頓的情景下,大眾越來越期望看到有新、奇、酷的產品出現,智能手機能夠有質的飛越,谷歌新機的責任非常重大,若還是一片“噓聲”的產品出現,不光民眾不滿意,想必華爾街也不會對谷歌的表現滿意。
正因為歷史上鮮有破除“基因論”者出現,才需要有像詹姆斯這樣的勇氣來打破“宿命”,軟件公司做硬件行不行,還是要試試的。
硬件夢想得行嗎?
盡管國產手機廠商在硬件市場的利潤被剝削的幾乎為零,但有iPhone作為標本,也證明,硬件市場還是有利可圖的。巨頭谷歌自身有的是實力,當然得試一試,新機的推出,究竟能得行?
蘋果發布的2016財年第二財季的財報顯示,蘋果公司第二財季營收為505.57億美元,其中主要營收地區為美洲地區、歐洲地區和大中華地區,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124.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8.23億美元下滑26%。
從中國市場來看,目前僅有蘋果、三星在國內的硬件市場取得了勝利,而其他國際市場上的產品,盡皆折戟。中國市場上,智能手機的競爭,早就是白刃戰,谷歌的新機要想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決定性地位,顯然不得行。
在全球智能手機出現增速下滑的情況下,目前只有印度和中國是有可能取得大勝利的地區,中國的優勢是人口基數大,而印度則是正處于高速增長的時期,就像2011——2014年的中國市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情況同中國市場的情況頗為類似,競爭亦非常激烈,Nexus都沒取得勝利,谷歌的新機如何能夠在這種高速增長、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站穩腳跟呢?真正來自C端的產品銷售,向來就不是谷歌的擅長啊,更何況是“水土不服”的印度。
任何全球性的智能手機廠商,都繞不開中國和印度兩個市場,而這兩個市場的阻力,是谷歌新機的硬傷,從這方面看,谷歌的新機是不得成了,中國消費者并不call新、奇、酷的產品,還有就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強大COPY能力,踏實的谷歌,如何玩的過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呢?
另外,智能手機的另一點在于供應鏈,消息提到,預計谷歌將在這款手機的設計、生產和軟件上獲得更大控制權。Nexus過往的產品(如LG負責代工的Nexus 5X、華為生產的Nexus 6P)都是和第三方手機廠商的OEM合作的,谷歌自身在供應鏈等方面,并不存在優勢。這次新機的推出,盡管從各方面信息來看,可能會出現驚喜,但供應鏈方面,要想短期內得到解決,難于上青天,產品制作的模具、代工企業的測試、整個流水線的測試以及原材料的采購等方面,都很耗時,谷歌如何短期內解決?
還有就是市場定位,如今無論是在中高端還是低端,都有了非常強勁的對手,谷歌的新機如何做到差異化競爭,特別是價格方面,當下的消費者和三五年前的消費者已然發生了變化,谷歌又如何解決呢?
困難大于機遇,盡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谷歌也不能免俗(盡管其在另一片市場是巨擘)。當然,對于創新,我們不能總是潑冷水,好歹谷歌也是巨頭,可怕就怕在,巨頭的高傲。
文/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ID:guojingdequanzi)用心做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原創狗。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