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硬件產品主要集中在大數據的收集、網絡通信、存儲、計算設備、可視化、可感知化器件及其延伸應用方面。主要商家和供應商多為歐美知名跨國企業,包括IBM、惠普、戴爾、思科、日立、Fusion-io、NetApp、英特爾、EMC、DDN、Juniper、Talend、Teradata等。中國的大數據硬件主要供應商則是華為、中興和聯想,其目前主要角色是跟隨者,大數據硬件產品市場占有率不高。
由于中國的制造業優勢明顯,長期以來,硬件相比軟件產品在全球市場上處于優勢。“中國制造”主要是制造業產品(包括硬件)。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全球市場需求做硬件產品創新,中國未來除了要繼續發揮這些領軍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持續創新領導力外,政府機構、企業和創業家創新努力的方向應聚焦在以下三個方面:
⑴ 在國家戰略層面上,相關政府部門應在詳細調研全球大數據細分需求市場的基礎上。
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制定詳盡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政策,從而形成一套既兼顧國際市場又深耕國內市場的、可操作的激勵機制。全球布局方面,鼓勵領軍企業在緊跟西方大數據硬件產品演進的同時,通過漸進式和顛覆性創新,改進特定的目標組合產品性能以及創造替代產品,與國際巨頭在中低端市場進行高效率、高質量的競爭。國內市場方面,激勵感興趣、有條件的企業進入大數據基礎設備制造高、中、低端市場,通過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研發大數據系列組合創新產品,充分保護相關的知識產權,并給予各種優惠政策,扶植這些企業快速成長。
⑵ 大數據硬件產品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資,如何使有限的政府和企業投資獲得最大的創新回報?
對國內企業而言,大數據市場還在開發階段,對硬件的各種需求參差不齊,雖然跨國企業和國內領軍企業擁有品牌效應,但有條件的其他企業甚至創業家如果能掌握詳細的用戶現實和潛在需求,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新興的信息技術(如前所述的NAS,閃存Flash卡等),研發替代新技術,有針對性地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個案化的、高速、高容量、高效率的服務器,大中型計算設備,高容量的大、中、小型智能記憶器和存儲器,寬帶網絡系統和硬盤、智能磁盤等系列組合產品,在市場反饋的基礎上,通過組合產品改進性能,擴充功能等努力,成功實現高效創新及獲得收益回報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
⑶ 眾所周知,智能可穿戴設備創新是當前及未來硬件延伸的發展趨勢。
中國企業除了緊跟世界潮流做漸進式產品創新外,還可以充分整合大數據技術,在某些應用領域里,引領世界大數據智能硬件創新。如研發醫療微傳感器,通過人體每時每刻的監測數據(心跳速度、起搏頻率、體溫變化、體表各部位血液循環情況、神經反應等),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個體健康模塊。與正常健康模塊相比,一旦監測數據出現異常,智能可穿戴設備立刻報警,甚至提醒病人吃藥等。還可以運用傳統的經絡理論和實踐,創新出基于人體健康指標大數據的、經絡傳感和微電刺激可穿戴設備(美國人早已發明了微電針刺探頭以取代令人望而生畏的傳統針灸),一旦數據分析結果表明監測指標反映出由于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等原因,造成監測對象的身體出現疼痛等癥狀,該設備就進行實時干預等。
大數據革命對任何現代國家來說都是一種新的機遇和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在運用和管理大數據方面已經處于領先地位,數據運用及管理從20世紀初就開始作為企業和政府機構的決策依據而備受重視,大數據的發展對其而言只是順理成章、順勢而為的事。即便如此,大數據革命對西方各國社會也帶來了深層次的挑戰,其經驗中國可以借鑒。
更多內容,請關注"火訊云"微信公眾號(ID:datehoop)每天更新!
來源:微信二維碼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