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完阿里巴巴股票后,賣啥?看來,富士康依靠中國大陸市場,徹底改變過分依賴蘋果的業務結構已經迫在眉睫了——題記
你缺錢么?
答案是肯定的。
這個世界,缺錢的,并不只有你我這等小老百姓,還包括了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先生。
10月8日,鴻海精密子公司Foxconn Ventures賣出了63萬股阿里巴巴的ADS(美國存托股票),高位套現金額1.86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億元)。

這是郭臺銘第三次減持阿里巴巴股份。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在馬云邀約下,郭臺銘斥資2.716億港元認購了阿里巴巴2.9%的股份。這是一筆相當劃算的投資,13年下來,這筆投資漲了接近30倍,大賺約70億元。
10月13日,美國股市收盤,阿里巴巴股價為308美元。比前兩天郭臺銘拋售時的300美元,又往上漲了。經營天才郭臺銘自己也清楚,阿里巴巴股價還有較大上漲空間,總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的時刻正在快馬加鞭地到來,目前拋售阿里巴巴股票并不是最好的時機,做出拋售之舉,也是不得已為之。為啥?因為銀根緊張,要錢救急了,忍痛割愛了。
得益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尤其是制造業崛起的巨大紅利,富士康快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生產企業,也是蘋果iPhone的最大代工企業。在富士康的營收結構版圖中,蘋果業務占據了半壁江山。這種結構使得富士康嚴重依賴蘋果,要以蘋果為指揮棒,跟著蘋果運轉,堪稱“成也蘋果,敗也可能蘋果”,應對營商環境變化的能力薄弱。
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劇烈變化和動蕩,富士康漸漸捉襟見肘,應付不過來了。后喬布斯時代,蘋果由庫克掌權。庫克不是產品大師,而是營銷大師,以賺錢 為終極考量。節約成本,提高利潤,拉抬股價,成為庫克的追求目標。為此,庫克不愿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除了富士康,蘋果相繼把立訊精密、比亞迪等企業發展成自己的代工企業,以提升自己在供應鏈上的議價能力,這些措施讓富士康深受傷害。
為迎合蘋果全球市場拓展布局,富士康不得不在印度、美國、越南市場投資設廠,因為蘋果要求代工企業將15%-30%的業務從中國搬出去。巨額拆建成本讓富士康負重前行。從短期看,大規模的拆建投入,要遠遠地高出印度勞動力成本、美國政府稅收優惠補貼等實際獲利。
據最近媒體報道,為響應美國發展制造業需要,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投資建設的LCD顯示屏工廠項目(曾被特朗普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卻被放了鴿子,威州政府原來承諾的40億美元補貼如今打了水漂,項目建設也陷入僵局之中。
今年不同往年,在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下,全球消費市場受到嚴重沖擊,蘋果也不能置身事外,產品銷售受到極大影響,富士康也被牽連其中。據富士康財報,第一季度,營收下滑了12%,凈利暴跌90%,從去年同期的198.3億新臺幣掉到了今年的20.8億新臺幣(約6960萬美元)。
清楚的事實和嚴峻的形勢告訴郭臺銘:在疫情下,只有中國大陸經濟才是相對安全的,運營良性的,經濟修復功能強,復工復產快,包括郭臺銘曾經看好的美國市場和印度市場,至今還在新冠肆虐的水深火熱中掙扎,看來將部分生產搬離中國大陸的決策是大錯特錯的。但世上沒有后悔藥,郭臺銘得為自己當初的行動做出承擔,付出代價。
目前郭臺銘還有63萬阿里巴巴股票,還能套現一回,幫自己解決燃眉之急??墒?,貌似富士康的苦日子還遠沒結束的跡象??磥?,富士康是到了改變營收業務結構的時候了,不能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
中國大陸市場才是富士康的福地。在這片神奇肥沃的土地上,華米OV等眾多消費電子品牌正在強勢崛起,為富士康業務發展提供無限可能,能不能徹底改變“蘋果生,富士康生;蘋果死,富士康死”的不良格局,就要看郭臺銘是否能夠把握住中國機會了。
2020年10月14日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