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互聯網 >  正文

“巨型螞蟻”強勢來襲(螞蟻集團上市) 騰訊為何還能笑出來?

 2020-10-29 10:39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不能否認,螞蟻集團成為了近期資本市場聚光燈下的主角。

在亮出發行價后,2.1萬億的總估值讓其成為了目前中國最值錢的金融科技企業。按照發行定價,A+H股首發募資規模合計約2300億元,超過沙特阿美創造的256億美元(約1716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記錄,成為全球最大的IPO。

毫無疑問,螞蟻集團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不過,在市場將更多目光投向螞蟻集團時,其輻射效應也愈發明顯。隨著螞蟻集團估值的水漲船高,另一金融科技巨擘騰訊控股似乎也迎來了資本的看好。

10月27日,騰訊控股早盤漲幅一度逼近5%,股價創下歷史新高;28日,延續漲勢,截止當日收盤股價沖破600港元關卡;截至發稿,股價較昨日雖有小幅下滑,但仍在高位。

市場大部分觀點認為,騰訊金融科技與螞蟻集團業務類型接近,目前螞蟻集團估值較之前大幅提升,或引發外界對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的價值重估。中信證券稱,從估值上來看,騰訊金融業務應該與螞蟻集團處于同一水平。

事實上,對于市場的觀點并不難理解,畢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本身已經占據了國內移動支付領域的主要市場。那么,隨著螞蟻集團A+H股同步上市在即,騰訊金融科技又該如何接招?

我們或許可以先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市場格局開始說起。

移動支付巨大商業價值下 雙寡頭的膠著戰

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當下一個極具商業價值的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用戶規模近五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為7.33億人,在網民中的滲透率不斷攀升。隨著技術與市場的成熟化發展,移動支付覆蓋場景將更加廣泛,預計2020年用戶規模將達7.90億人。

 

持續增長的用戶規模下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這也是不少巨頭角逐這一市場的動力。眾所周知,在目前的國內移動支付領域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使用頻率最高,是兩款當之無愧的國民級應用。

相關資料顯示,近三年來,中國移動支付的市場格局沒有明顯的變化,燒錢搶市場階段基本結束。按交易額計算,在2020年一季度,騰訊支付的市場份額為39%,僅次于支付寶的55%;二季度支付寶市占55.6%,財付通38.3%,二者長期維持著這一領域的雙寡頭局面。

 

不過,從市場占有率來看,二者15%的市場份額差距依然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尤其在如今螞蟻集團迎來上市高光時刻之際,后續在金融科技領域勢必迸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相關數據顯示,支付寶的年度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0億,覆蓋超過8000萬商家;截至今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通過支付寶平臺完成的總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18萬億元。

當然,騰訊的微信支付同樣不容小覷。

從業務層面上來看,依托微信近12億的活躍用戶以及生態端的優勢,騰訊金融業務從第三方支付起步,目前已經涉足在線支付、財富管理、小額信貸等業務,主要業務主體包括騰訊金融業務線、微信支付&分付、微眾銀行等,并通過參、控股方式先后布局證券、保險、基金銷售等領域。

可以說,騰訊已經從單一的支付業務轉向了愈發全面的金融業務。

從數據層面來看,據騰訊2019年Q4財報顯示,騰訊支付平臺已經接入約8億月活用戶,日交易量超過10億,按用戶規模、日均交易筆數計算,國內排名第一;理財通用戶超過1.5億、AUM超過8000億元。但由于支付金額不及支付寶,因此,市占率并不占優。

事實上,騰訊早已窺得這一劣勢。近年來,正逐步提高金融板塊的地位。

去年一季度,騰訊便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正式獨立出來,成為增值業務、廣告業務并列的三大主業之一。今年騰訊的半年報顯示,金融業務板塊營收增速也從第一季度的22%上升至30%,營收占比達26%。

騰訊在流量、生態上的優勢以及對金融業務的愈發重視,成為市場認為騰訊金融業務應該被重估的重要理由。在螞蟻集團高估值的映襯下,市場對于金融科技的估值體系也更加清晰。那么,在這一背景下,騰訊的金融業務又該是何走向?

行業玩家上市成趨勢 騰訊金融會是下一個IPO候場者?

雖說全球市場在今年遭遇了疫情黑天鵝,但隨著疫情的常態化,資本市場的熱度似乎并不比往年差。

就拿港股市場來說,港交所的新股發行在下半年已經掀起了新一波高潮,房企拆分物業上市已成普遍現象、港股市場也迎來了中概股回歸的高潮;即便是在面臨美股市場更嚴格的監管機制下,也有不少中概股奔向美股。據Wind數據,今年1-9月,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數量多達30家,不但超過去年同期25家的數量,而且還創下逾10年新高。

聚焦在金融科技領域,阿里、京東、中國平安分別拆分了旗下的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陸金所上市。從這幾家巨頭拆分的動作來看,均獲得了市場不錯的估值。對于擁有龐大金融科技業務的騰訊來講,這無疑為其提供了更清晰的發展方向。

l 螞蟻集團已無需多言,雖未上市,但以2.1萬億的估值成為了國內最值錢的金融科技企業;

l 即將登陸美股市場的陸金所是中國平安旗下所孵化的獨角獸企業之一,目前陸金所估值達2700億元。截至2019年末,陸金所平臺注冊用戶數達4402萬,向1250萬活躍投資客戶提供7800多種產品及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客戶資產規模為3469億元。從估值上來看,位居國內這一領域的老二的位置,市場影響力不容小覷;

l 國內電商三巨頭之一的京東也將旗下的京東數科拆分至A股上市,計劃募資203.67億元,其估值接近2000億元,目前京東數科在創業板的上市申請已獲上交所受理;

這些巨頭孵化的獨角獸紛紛奔赴資本市場的打法,已然給騰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而且均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估值,對于提升母公司的整體影響力而言,無疑可以起到有效的彌補作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蘇寧金融作為蘇寧旗下的金融公司,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上市計劃,但市場影響力仍不可忽視。截至2019年,蘇寧金融交易規模連續3年超萬億,累計激活會員超9000萬,總資產過千億,市場估值達到了560億。

即便不是巨頭孵化的獨角獸,金融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同樣獲得了不錯的市值。

l 東方財富作為國內一站式互聯網服務平臺,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近60億元,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144%;目前總市值達2099億元;

l 微眾銀行雖未上市,但對于上市也是早有傳聞,亦有騰訊背書,目前估值達2000億;

l 恒生電子作為領先的金融科技產品與服務的提供商,目前市值逼近千億;

l 眾安在線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科技公司,市值已超600億。

從一眾玩家的估值來看,金融科技板塊在投資者眼里依然是香餑餑。那么,騰訊后續拆分金融業務上市的計劃不無可能。

一方面,本身騰訊已經在逐步完善金融生態,在微信支付頁面,我們看到騰訊將金融理財板塊放到了最顯眼的位置,該板塊包括了信用卡還款、微粒貸借錢、理財通以及保險服務。事實上,騰訊早在支付業務之外,通過參、控股方式先后布局證券、保險、基金銷售等領域。結合上文中提到的騰訊金融業務的數據表現,不難看出,騰訊的金融業務已經做好蓄勢迸發的更大可能。

另一方面,阿里、京東、中國平安等巨頭已經拆分相關板塊上市,這背后已經存在推動騰訊往這一方向發展的邏輯。何況,近年來,隨著阿里和騰訊在生態版圖上的擴張,二者已經在多個領域展開較量,房產、電商、游戲、支付等多個領域均少不了二者的身影。隨著螞蟻集團A+H股的同比上市,被騰訊愈發重視的金融業務勢必不會甘心屈居一角。

再者,從浦銀國際、匯豐等一眾機構對騰訊金融不低的估值預測當中,不難看出,機構對騰訊金融業務同樣有所期待。

綜上來看,騰訊作為這一領域的重量級玩家,未來很有可能會在資本市場與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陸金所等玩家上演狹路相逢。但就目前來看,隨著多家巨頭拆分金融板塊上市,不論是于科技股還是于整個行業而言,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作者 高卉卉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轉載請注明版權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標簽
螞蟻集團上市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