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么派的玩家,愿望都是一致的——希望steam能長久存在下去。大家只是想順順利利玩個游戲而已,難道中國玩家只配玩氪金手游嗎?
“steam中國版何時降臨”,一直是在國內單機玩家心里懸著的一件大事。幾年前“steam中國”的消息就已出現,Valve在2020年總結報告中放出2021年“蒸汽平臺”正式面世的規劃,2021年2月9日,“蒸汽平臺”正式上線,首批上架游戲共52款。
2月16日,蒸汽平臺官方微博發布了宣傳片,并開啟了一次轉發抽獎活動,轉發+點贊的玩家有機會獲得鍵盤、耳機、鼠標和鼠標墊外設套裝等獎品。宣傳片中介紹了目前蒸汽平臺上線的《戴森球計劃》《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等作品。
關于steam中國版出現后的未來可能性,已經在玩家群體內產生大量爭論。“蒸汽平臺”究竟會帶來什么變化,玩家們又會何去何從呢?
1
從大盜版時代到steam時代
steam的發展壯大,對國內游戲行業產生了全鏈條的“重構”意義。此前,以3DM、游民星空為代表的單機游戲門戶網站是中國網民獲取國外PC游戲的主要渠道,“三大媽”們承擔了漢化、破解、發布的一系列工作,并通過瀏覽廣告投放維持運營。
后來的變化,一方面是國內版權保護意識在逐步完善,盜版網站逐漸面臨光榮等游戲公司的法律訴訟;另一方面,則要看到steam的出現加速了盜版網站的轉型。
steam將中國定位于低價區,打通了支付寶和銀聯支付,大大降低了購買門檻;而steam的一站式下載游戲、運行庫、在線更新、云存檔、游戲庫、評論區功能對玩家來說簡直是體驗大升級,要知道在以前,小白玩家想玩一款單機要面臨的困難可不止一點——來路不明的盜版安裝包給你夾帶流氓軟件等私貨,無法獲取游戲后續更新、缺少一些你看不懂的運行庫……而在steam時代成長起來的玩家們,則完全不需要面對這些問題。
2016年,3DM創始人、人稱”鳥姐”的宿菲菲接受采訪時指出:“伸手黨現在應該做好準備,Steam支持國區以后,增長恐怖,已經近1000萬用戶,正版化馬上會來臨,3DM遲早被淘汰,這是大勢所趨,不是個人可以改變的。”
不僅如此,從2015年到2021年,國內PC游戲行業完全被steam改造了一遍?!短崂L卷》《鬼谷八荒》等國產游戲在steam以搶先發行模式迅速突破百萬銷量,背后是steam支撐起的國產獨立游戲生態。steam第一時間在PC端發布國外大作,在PC端完全沒有同等級別對手——
騰訊力推的wegame原本來勢洶洶,但一來出現《怪物獵人世界》下架事件,二來在使用體驗上不及steam,始終未成氣候;另一邊的epic每周送出免費PC游戲,玩家們樂呵呵的“喜+1”之后,也沒有出現切換平臺的趨勢,steam依舊在PC市場一家獨大。Valve數據顯示,2020年Steam月活玩家數達到1.2億。
2
蒸汽平臺與steam并行,兩者區別在哪?
“蒸汽平臺”的上線測試非常低調,不僅沒什么宣傳,甚至在百度搜索“蒸汽平臺”也很難找到官方的下載鏈接,經過一番尋找,讀娛君下載了“蒸汽平臺”并登陸了已有的steam賬號進行試用。概括來說,蒸汽平臺界面和steam基本一樣,但沒有社區功能、沒有創意工坊、游戲數量也非常少。
具體來看:圖標上蒸汽平臺與steam搞成了紅藍CP;
賬戶登陸頁面加入了蒸汽平臺的功能介紹,下方添加了完美世界的logo;
需實名認證,提供真實姓名、身份證、手機號碼。登陸后彈出窗口,DOTA2和CS:GO的賬戶會自動接入蒸汽平臺;
主界面方面,沒有社區功能;游戲庫中會自動導入用戶原steam庫中的部分游戲,也就是蒸汽平臺已上架的游戲,但需要重新下載;同時游戲名經過了重新翻譯,例如《人類一敗涂地》變成了《面條人》;
商店頁面、購買頁面、評論區布局與原steam幾乎完全一致,不過游戲詳情頁中增加了“出版物號”。
站在用戶角度,兩個平臺哪個更“好”是顯而易見的。蒸汽平臺與steam在商店和游戲庫瀏覽體驗上基本一致,但游戲內容的豐富程度完全無法相比,蒸汽平臺一邊是僅有52款游戲(除去DLC、demo僅32款),且幾乎不包括近兩年任何熱門的國外3A大作;而steam僅2019年就上線了八千多款游戲,兩者在內容的數量、質量上沒有可比性。
不僅如此,蒸汽平臺上線的游戲需要版號,也會讓日后可能上線的新內容出現體驗不完整的可能性,對國內游戲玩家來說,目前找不到任何使用蒸汽平臺而非steam的理由。
但讓玩家們不能不擔憂的是,蒸汽平臺出現后,會影響steam的繼續存在嗎?
3
悲觀派與樂觀派
對此,國內玩家分成了悲觀派和樂觀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官方還是蒸汽平臺和steam的現狀兩者都是平行發展,僅僅是賬號通用,蒸汽平臺上線的內容明顯受到審核限制,但steam仍然維持了原狀。
而悲觀派大體上認為,steam的存在從來都只是例外,steam中國區沒有被墻只是因為現階段steam并沒有出現什么引起注意問題,鎖區或者被墻仍是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的。
比如知乎游戲大V“孟德爾”就認為:“中國在2017年要求蘋果將所有數據轉到云上貴州,2021年初,所有境外游戲一刀切下架。問你們兩個問題:1,閥門公司比蘋果公司能量大嗎?2,蘋果在大陸下架的內容,包括音樂、電影、還有幾萬個游戲,重新開放了嗎?想清這兩個問題,一切疑問迎刃而解。不轉區絕對是死路一條,但是也不急在這幾天,回頭可能會有更明確的轉區政策,愿意等的人可以等等看。”
悲觀派的主要應對做法是“轉區”,提前將自己的steam賬號轉到香港、俄羅斯等地區以規避steam國區可能被關閉的風險。但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目前國區“低價區”的優惠,以及可能因為IP長期在國內與地區不符,遭到steam官方的處理。目前悲觀派的數量也是不少的,“和我俄羅斯/加拿大/阿根廷人有什么關系”就是轉區玩家調侃。
樂觀派則認為,steam與蒸汽平臺的并行,與PS4、switch等主機行業中“國行版”與“港版、日版”的并行一樣,雖然在名義上國行版是國內正常運行的版本,但實際上的玩家數量卻是以其他版本為主流。因為上線游戲數量往往極少,國行版主機玩家經常被視為“小白”或者“烈士”。
例如任天堂switch國行版由騰訊代理在2019年底發布,國內玩家能更方便的買到主機,但問題是國行Switch首發游戲只有三款,分別是《馬里歐卡丁車8豪華版》《超級馬里歐:奧德賽》《新超級馬里歐兄弟U豪華版》,連《塞爾達:荒野之息》都沒有。直到2021年2月,國服商店仍然只有14款正式上線的游戲,除上述三款馬里奧外,稱得上熱門的新增游戲僅有健身環大冒險一款,沒有《塞爾達:荒野之息》、沒有《動森》,沒有可以聯機游玩的《堡壘之夜》《守望先鋒》……
樂觀派還認為,基于steam國區目前的購買力之強,Valve沒有任何理由去“動”steam國區,完美世界也不太可能去承擔讓國內玩家失去steam的“黑鍋”,steam維持現狀的概率會更大。還有網友提出,WTO關于虛擬服務的協定被引申到虛擬視聽作品上,這也是steam社區無法直接登陸而游戲可以的原因。退一萬步說,steam最多是回到需要“搭梯子”的時代而不是取消國區,除非蒸汽平臺的銷量遠遠超過了國區,但這一點從目前來看完全不現實。
如果說悲觀派是“狡兔三窟”,樂觀派是“還能玩就行”,那么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無非回到“大盜版時代”——找資源、做破解,買個大硬盤自力更生。持這種觀點的人,恐怕忽視了steam對目前國內獨立游戲生態的支撐價值。沒有了steam國區,國產獨立游戲幾乎不可能出現近兩年雨后春筍般的發展態勢,版號審核的效率之慢人盡皆知,而獨立游戲往往是一邊賣一邊維持制作進度,這種模式在版號審核的前提下幾乎不可能實現,國產PC游戲的土壤很可能遭受重創。
因此,無論玩家是什么派,愿望恐怕都是一致的——希望steam能長久存在下去。大家只是想順順利利玩個游戲而已,難道中國玩家只配玩氪金手游嗎?
作者:真嗣
文章來源:讀娛(ID:yiqiduyu),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KcToQ8xwvirpyRdcnwn9Q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