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觀察
作者|陳小江
“找人找錢找資源,把我們的夢想實現”。
很多創業者,每天一起床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不過,有時創業者一思考,投資人就發笑。
你以為,你是家高大上的生物醫藥公司。但在一些投資人眼中,它可能只是家貿易公司。
沒有虛與委蛇,也沒有商業互吹。
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的正面碰撞,就是這樣真實而殘酷!
但創業者真的有選擇嗎?
......
這些,不只是在現實世界每天上演,也是最近火熱的創投綜藝節目《我要投資》第三季呈現的內容。
這款由湖南衛視小花劉燁擔綱主持的節目,在湖南國際頻道和騰訊視頻重磅播出后,迅速成為爆款。不僅在創投圈刮起一股綜藝熱,更成為無數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熱議話題。
一、創業者和投資人外,打工人為啥也愛看這款綜藝?
不管你是創業者、投資人還是打工者,相信最近都在刷《我要投資》第三季。在專業的創投內容之外,又多了許多大眾喜聞樂見間的綜藝看點,讓這款節目已經連火三季。
數據不會說謊,該節目自第二季開播以來,收視口碑雙路飄紅,創下收視份額破2、助推國際頻道斬獲長沙市場同時段同類型收視第二的佳績,百度搜索更是超過1億次。如今,更是成為全國少有能連播三季的創投綜藝節目之一,也是這類節目中最亮眼的IP。
為什么大家愛看?除湖南廣電的深厚沉淀外,定位準、直抵人心,是重要原因。
比如《我要投資》第三季的定位是拒絕套路、真實還原“創與投”之間的商業本質,而創業這事,本身就極具沖突性、故事性和真實性。每個創業者和創業項目背后,可能都有一個不亞于電影般的精彩故事。從而能引發觀眾共鳴和共情。
在《我要投資》第三季首期節目登臺的四個公司中,我們除了感受到創業者的激情之外,還能看到他們溫情的一面。
他們中有人身處正處級公務員,在即將退休的年紀辭職創業,盡管身邊人不理解不支持,但也阻止不了其想換種活法。
有人原本學計算機,但卻轉行鉆研基于SEEG技術的癲癇智能診斷產品。因為癲癇這一疾病,曾傷害過他最愛的媽媽。
更有企業直接拒絕了海外機構上億投資,只是不想讓國內先進技術流入海外......
創業者背后的故事,只是整個節目的燃點之一。
比這更燃的是這些企業的創新,以及他們之間的1V1同臺對決。
比如說江蘇中科金龍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科金龍),他們是一家能生產萬噸級二氧化碳多元醇的企業,實力強勁。
這個公司也很有意思,別人生產要排放二氧化碳,他們用二氧化碳生產產品,而且是花錢買來當原料。
如今在“雙碳”政策下,該公司可能將迎來關鍵質變——用二氧化碳可能不僅不要錢,還能向對方收錢。
既有超強實力,又有政策紅利加持,但在1V1PK當中,中科金龍為何卻輸給諾爾醫療?只能說,這個節目太“卷”了——沒有最優秀,只有更優秀。
當然,作為一款爆火的創投綜藝,實力強勁的評委陣容以及他們專業點評的金句,乃至相互間一言不合直接開撕,也是節目的另一大看點。
比如王浩那句“有些創業者是沒有選擇的”,不知道一語道出多少創業者的心聲。
另一句“你講的是投資標準,我講的是創業標準”,則可能讓很多人恍然大悟。不愧是21年的投資老兵,總能一語中的。
當然,盡管金句頻出。王浩也有在現場被熊貓資本聯合創始人李論指責“這個態度是極其不負責的”的場景。這就是多元思維碰撞帶來的思考價值。
總的來說,看過《我要投資》第三季的朋友,都會有這樣一種體驗——那就是一幫人同做一件事時,一種火熱滾燙的感覺油然而生。眾多的創業者,在投資人眼中,他們也是不斷披荊斬棘的“哥哥和姐姐”。
二、變“小眾”為“大眾”,創投綜藝出圈也要披荊斬棘?
當一群創業者和專業投資者匯聚一堂做節目,本身就看點十足——創業背后的故事、項目間的商戰、團隊之間的對決、創業者與投資者的思維碰撞......哪個單獨拎出來都可以成為話題點。
這讓創投綜藝節目擁有了爆火的潛力,不過創業是復雜而又繁瑣的、投融資又是專業而嚴肅的。如何在有限節目時間內,讓節目既好看又專業,讓創投這件小眾事變“大眾化”,一直是創投綜藝制作的難點。
所以,過往創投類綜藝節目不少,但能出圈成為IP的不多?!段乙顿Y》系列為什么這么火?
看過的朋友都有體會——那就是拒絕套路、沒有劇本的殘酷的真實,往往更能打動人心。它能讓觀眾既有專業知識的獲得感,又提供了不一樣的娛樂驚喜感,實現快速出圈。
成立于2009年、集研產銷一體的長沙海潤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海潤生物),是本次亮相的節目之一。
其本身發展不錯,尤其是渠道優勢較強——在全國有600余家合作代理商,開發了終端醫院1300多家......
多年發展,算有小成,不過在節目現場,卻迎來了投資人的靈魂拷問:
“它就不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
“它還是個貿易公司”
......
有點殘酷,但很真實。從投資標準來看,這些論斷無疑是犀利而專業的。
但創業者真的有選擇嗎?
這可能是我們每個想創業、正在創業、創業失敗成為打工人的觀眾,每個人都求解的問題。
對海潤生物創始人史丙華來說,選擇并不多。
作為一個農村出生,條件不好的創業者。創業之初,其只是出于造福村民從醫,后來開始自行研發,立志做讓村民買得起的藥,最終打造出了這樣一家生物技術公司。
所以從創業標準來看,在有限條件下,能做出這樣一家公司,本身也證明了其實力。
那么該用創業標準,還是投資標準去給這家企業打分,這讓現場的投資人陷入了激烈的爭論——一如真正的創業和投融資事件一樣,從來就沒有唯一的標準可言,而這只是整個節目的一個縮影。
不過,放棄套路、劇本等一般創投綜藝慣用的“巧勁”,又要讓節目頗具看點,實際上是個兩難的問題。
那么,《我要投資》系列節目成功出圈背后又有哪些秘籍,讓投資人和創業者蜂擁而至。與其它創投綜藝節目相比,它為何與眾不同呢?
三、從“*”到“長效藥”,《我要投資》能否乘風破浪?
我們知道,創投類綜藝節目觀賞性與價值性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即投資人陣容背后代表的專業性、創業項目質量體現的價值性,以及節目呈現形式帶來的娛樂性和大眾性,三者又是息息相關。
一個創投節目投資人太弱,則專業性不夠;創業項目質量太差,則價值性不足;而如果沒有很好的節目呈現,播出效果則會大受影響?!段乙顿Y》能成為創投綜藝明星節目,是其在這三方面下了“苦功夫”。這從新近播出的第三季也能感受到。
首先,在《我要投資》第三季節目中,投資人陣容組極其強大——每期節目包括四位筑夢師(導師)、20家一線機構投資人以及特邀嘉賓(1-3人,視比賽階段而定)。
他們組成了豪華的評委團,一邊對企業進行嚴苛篩選,一邊又幫助企業筑夢,更不乏各種觀點碰撞擦出的火花。
其中,四位筑夢師由澳銀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熊鋼、聯創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韓宇澤、創享投資創始合伙人易麗君、元創資本創始人王浩四大頂級投資人坐鎮,他們兩兩分別組成“超新星”和“創世紀”筑夢團。并采取“老帶新”的模式,在熟悉節目之外,又注入了新活力。
其次,在企業篩選上異常嚴苛。最終登上節目舞臺的32強企業,歷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五大城市7場車輪式大規模海選后,方從600余家報名企業中脫穎而出。
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除實力強勁外,相關項目更是覆蓋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痛點和關注點。從而吸引各類觀眾的目光。
最后,在節目呈現形式上,背靠湖南廣電的強大娛樂基因,《我要投資》第三季進行了全面升級,比賽變得更“內卷”,戰局變得更焦灼,同時項目展示也有更深的呈現。
從初賽開始,32強抽簽匹配,并進行1V1PK,就意味淘汰隨時發生,戰爭已經開打。而筑夢師手中的直通卡和待定卡,又為賽事增加了懸念。
當然,如果只是做到這些,《我要投資》系列或許還只是一款出圈的創投綜藝節目。
那為什么會成為一款明星IP呢?因為它跟所有IP一樣——辨識度高,影響力大、價值能夠沉淀。
我們知道IP最重要的屬性是要有辨識度。《我要投資》是由長沙高新區主辦、麓谷基金廣場承辦,是政府主導的公益性節目。它開創了國家產業園,通過綜藝節目打造投融資平臺的先河,因此極具辨識度,且帶來了獨特的價值。
原因很簡單,創業與投資,遠非節目比賽那么簡單,還涉及到人、錢、場地、政策等各種因素。而麓谷基金廣場能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提供所需,比如說場地支持、人才支持、落戶獎勵等等。
截至目前為止,麓谷基金廣場累計匯聚各類投融資機構1000余家,總注冊資金突破1600億元,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機構近400家,管理規模突破1300億元。已成為中部最具競爭力的產業資本聚集區。
同時,有了產業園區這個載體和政府政策支撐,它就能形成一個“園區+金融+產業”的投融資生態,并成為一個長期的投融資平臺。這讓參加節目的創業項目,能夠變“走秀”為“深扎根”,讓各種資源可以沉淀,推動企業和產業發展。
比方說,在《我要投資》第二季播出階段,思為康就敲定了一輪新融資。節目后,中晟全肽官宣了2.2億元的A+輪融資。其它多家參賽企業也取得了融資。
而借助綜藝節目的“出圈”能力,平臺的影響力被快速變大,從而得以吸引更多創業者和投資者加入,讓節目和投融資平臺越做越好。并且由于是政府主導的公益性節目,其并非以盈利為目的,能讓各種資源可以投入到節目制作中,實現節目效果最大化。
因此,這種獨特的模式,對當地經濟發展、投資人和企業來說是一種“三贏”——因為做綜藝只是手段,發展企業、做產業才是目的,從而變成“創與投”生態系統的一種“長效藥”。這才是《我要投資》能夠乘風破浪,成為創投綜藝標桿的關鍵。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螳螂觀察(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嘉賓/考拉基金總裁魏凱出品/大寶訪談「大寶訪談」簡介《大寶訪談》是由資本市場研究員、節點財經創始人崔大寶出品的對話欄目,我們長期關注科技、消費、數字化、新能源產業。對話以“增長邏輯、投資價值、產業規律”為視角,致力于為業界帶來新的思考。我們計劃訪談500位各行業領軍人物(企業實控人/高管、投資人、業
歷經三年疫情,很多傳統中小VC機構已在動蕩的經濟環境和募資的寒冬中折戟沉沙、被迫轉行。一些本來投文娛產業的VC改行做起了帶貨直播,那些投消費的不得已改道看起了科技項目,部分美元基金甚至搞起了軍工投資……危機之中,有危有機。以產業資本為代表的CVC迅速補位,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十年
在中國經濟發展40年后,當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投資所思考的方向也已不同以往。一味再強調本地資源優勢,介紹當地優惠政策的招商工作方式不再適應當下形式,往往反而會導致忽略企業的真實需求。招商引資戰略,從本質上已升級為解決落地企業困難的服務型戰略??梢哉f,誰能站在
近日,汽車對供應商的一則降本要求郵件流傳于網絡。該郵件稱,向該供應商所供貨產品提出降價需求,即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事件一出,群情嘩然,然而,這只是國內市場內卷的冰山一角。國內許多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市場容量趨于飽和,企業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各種競爭手段,如價格戰、廣告戰、輿
“變化是生命的元素,求變是生命的力量”,馬克·吐溫曾這樣解釋生命。而商場上何嘗不是如此,正因為世異則事異,求變也是企業的常態。近日,星巴克官宣布萊恩·尼科爾(BrianNiccol)將于9月9日接替拉什曼·納拉辛漢(LaxmanNarasimhan)成為新的董事長兼CEO。換帥消息一經傳出后,股價迎
訪談/崔大寶嘉賓/吳聲2017年至今,在每年立秋時節,吳聲都會以獨立演講的方式,發布年度商業方法研究成果,解讀新物種案例,洞察中國商業過去一年的變化和挑戰。時間荏苒,一晃,吳聲年度演講“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方法發布”已經走過8載春秋。吳聲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站在商業戰場的邊緣,觀察、揣摩、洞察每一個
價值思維是做知識付費的關鍵,理解客戶需求并提供有用的價值感是吸引客戶的關鍵。課程內容關鍵在于引發學員重視,簡單幾點,他們就可以收錢。
秦剛老師好:我在保險公司做了21年,別人的產品都是有形的,我的產品是無形的。我不知道這種無形的產品,如何嫁接互聯網去賣。我線下做的很好,但是我去年得了肺癌,有1年半沒有上班,等于是跟客戶脫節了。我現在一直做直播,一直做短視頻。我做短視頻和直播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證明自己還活著,還能為別人提供服務。后來
秦剛老師:您好,我是圣媛,在北京。2006年我讀研的時候,進入體重管理這個行業,當時是一家私營企業。2008年,美國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體重管理咨詢公司進入中國,我所在的私營企業被這家外企收購。我本人也進入這家外企,成為了它在中國的首批員工。它的瘦身理念更多是以生活習慣為主,用團體課程的方式進行干預。
秦剛老師:您好。我是賣土豬的白雪公主,在山腳下和您連麥。我來自山西,本職工作是一個高中教師,為了幫助弟弟給農民工發工資,導致我負債97.3萬。從那之后,我過上了天天背債的日子。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高中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00元,97萬的負債什么時候才能還完,我一個人的時候,經常偷偷地哭。后來,我
最近錄了幾個大健康創業的短視頻,發現有好幾個多年沒有聯系我的朋友,開始主動聯系我。這些朋友是在我做it網站的時候,他們在做it的經銷商,有賣it的配件,有賣it的原裝機等等。他們為什么聯系我?很簡單,因為他們現在也開始在大健康領域創業,他們看到我開始講大健康創業的話題,非常的感興趣,開始主動聯系我。
創業,一般理解,狹義講是指創辦了個企業,廣義是指創造一番事業。我之所以把“創業”加了個雙引號,除了上面狹義或者廣義之外,我覺得像個體工作室、個人IP、自由職業甚至線下各類路邊攤也可以算。當然絕大部分人不會同意,他們會認為這哪里是創業,這就是生存。不管是理解成創業,還是生存,為什么都要先找用戶需求?先
關注盧松松,會經常給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觀點。這是盧松松視頻號會員專區一位朋友的提問,我覺得中年人都可以看一看:松哥,你好,我在深圳,年齡38歲。我是從seo轉做銷售,工資不是很高,做的也很煎熬。目前這個行業屬于制造業,非標定制加工。我在這個行業7年了,對行業比較了解,想自己創業,但是這個行業屬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