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吞吐量排名,全世界最大的50個港口,中國占了29個。在中國的港口和碼頭上,一場進化正在發生:人在這個生態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少,技術接管的要素正在越來越多。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上,甚至到了“人跡罕見”的地步。
之所以稱之為進化,是因為任何事物在規模達到一定水平時,效率就會成為增長的關鍵。因為在規模支撐下,每使效率提高一個點、成本降低一個點,帶來的結構性價值就會非??捎^。港口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因此成為了這條理論的實踐前沿。類似的還有礦山場景,它們的傳統運營模式均承擔著較大的人力成本,同時被復雜的作業環境,限制了效率的提高。
盡管距離真正實現大范圍常態化作業還有一定距離,但路上越來越多的無人集卡,正在為港口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式填充細節。而全球海運市場中密集往來的集裝箱、散貨和短途接駁需求,則撐起了比拉箱子更大的想象空間。
不過,像洋山四期這種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碼頭數字化時代“原住民”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傳統碼頭,沒有改造和新生的條件,更需要外力的協助,完成產業優化。
在2020年之后,寧波港、唐山港等國內一線港口,逐漸冒出了不少涂裝有“斯年智駕”標識的載貨車輛,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隨著全無人車隊規模從0開始突破到去年底的220輛,產品批量化交付運營,也讓斯年智駕這個將自身定位于“場景物流無人駕駛”的領軍者,成為了港口自動駕駛賽道的融資明星:
斯年智駕的A輪融資由字節跳動領投;2022年12月宣布獲得超億元的A+輪融資;2023年7月獲得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融資;2024年1月獲得由力合資本及浙江金投鼎新聯合領投的數億元B輪融資。資本近幾年對自動駕駛領域的態度已經從熱捧轉為理性,一連串的融資歷程被賦予了更多含金量。
這當然有場景的宏觀價值在支撐,但更重要的是路上的玩家怎么實現技術和場景的融合,或者說接駁,從而拿到參與大規模競賽的資格。因為在這些場景中存在的運輸體系,往往因為環境的復雜,變得有些混亂。要讓自動駕駛成體系地融入港口場景,但又不造成“熵增”,遠比單獨一輛車在路上跑起來要困難得多,回報也大得多。
“螺螄殼里做道場”,港口自動駕駛的特點與難點
不同場景的自動駕駛,各有其發展邏輯。松果財經認為,它們可以大致按場景和用途進行應用劃分。
這能解釋為什么自動駕駛在港口、礦山這些場景的運營落地速度和資本成熟程度,會遠大于傳統物流和載人領域。因為所需要關注的外部因素越少,能節省的成本就越多。場景自動駕駛是一種生產力工具,重點會放在高效完成生產任務,而對其他因素的考慮,更多只需要適配所屬場景的需求。但載人的自動駕駛模式,不得不為自己準備一個極高的安全邊際,并回答一系列關于社會化運營的底線問題。技術或許沒有優劣之分,運營目標的不同,卻會將其導向不同的結果。
到了某個具體場景中,因為需求和技術的分層,自動駕駛的應用層次將被劃分得更細。港口自動駕駛,需要專注解決自身場景內部的問題。大部分已經運營多年的港口和碼頭,都不具備從頭開始建立一個完全服務于無人化操作新系統的條件,“全天候、全工況、全場景”的運營需求,實際是考驗新技術如何與舊體系高效融合。
以往港口追求降本增效的方法,多是針對作業流程進行精細化管理,或者采用早期AGV階段的港口自動化建設。到了這個時代,這種純粹由系統預設的自動化已經不再是必選的解法,它的成本太高,但適用范圍又太狹窄。
只是,要實現更高自由度的無人化,港口環境是個大問題:堆場數不清的集裝箱和經常變化的堆疊挑戰著運行規劃,因為運輸任務繁忙導致的秩序混亂和擁堵,港口遠比內陸多變甚至惡劣的氣象環境對感知技術的干擾。簡而言之,港口雖然在外部看來是個近似于封閉的場景,但內部環境卻十分“開放”,一切都是動態的——包括可能出現的問題。
強車強云,技術為場景邏輯服務
宏觀問題要從宏觀解決,在技術路線上,斯年智駕直接選擇了“強車強云”的方案,即云端宏觀調度+車端即時運營。斯年智駕CEO何貝曾將其比喻為類似游戲操作中的“全面的大局觀結合個人視角的優秀微操”。
(圖源:斯年智駕)
強車,是針對傳統AGV模式做出的改進。傳統模式下,碼頭平臺化管理有自己的優點,比如在AGV作業模式下,其他對象都可以給AGV的自動化執行讓位。但自動駕駛集卡要融入這個傳統碼頭的交通體系中,必須盡量自力更生地處理和環境的協調問題、混行問題,碼頭不可能讓渡過多精力和資源為自動駕駛服務。
此時,技術為單車運行賦予了新的能力。斯年智駕的多傳感器部署,令車輛感知范圍超越了最初5cm的預期,滿足港口作業需求;系統層面L4+L2+AEB冗余架構,既提升了作業效率,也保障了生產過程對安全邊際的要求。斯年智駕為港口場景專門自研了安全域控制器與定位授時模組,把算力、精度、安全、維護等方面的需求做到了最佳。
強化單車智能并盡可能接近甚至超越人工的作業效果,提高作業精度,減少過程中的失誤和介入,這樣不需要港口進行大幅改造,就能平滑進入智能化階段。早期,西井科技等港口自動駕駛企業同樣是從強單車智能入手,建立港口自動駕駛的初步架構。
強云,來自對港口復雜作業環境的需求適配。傳統AGV模式已經有了系統性思維和應用,不過由于AGV的優先級高,云平臺不需要考慮大范圍的混行難題和突發問題。而傳統碼頭卻不同,碼頭TOS需要與自動駕駛系統融合,自動駕駛系統則要在每臺車可以穩定高效地跑起來的情況下,協調它們與整個碼頭作業的關系。
這有些類似載人自動駕駛領域,單車智能和車路云一體化路線的分化。只不過在港口環境下,并不需要同等投入開放環境中車路云一體化所需的巨大成本,就能實現相對好的車隊運營效果。
強車強云深度聯動,實現了路徑規劃與實時運行決策在碼頭場景下的獨特突破,為有人無人混合運行打牢了基礎,從而把越來越多的無人集卡送進了作業場景,港口自動駕駛的發展由此提速。
從融入港口,到走出港口
自動駕駛進港口到底有什么價值?除了表面的降本增效之外,其實有兩個方向上的思考路徑。
首先是對港口自身來說的。其實我們不難想象,對于日復一日活在傳統運營機制中的傳統碼頭來說,引入自動駕駛,不管是現有的司機還是運營團隊,大概率會有摩擦與碰撞,尤其是磨合期,實際會讓港口現有體系的底層邏輯被挑戰。
然而,無論是出于頂層設計的創新需求,還是過程提效帶來的降本預期,這一定會倒逼碼頭提升自身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靠引進自動駕駛提升作業效率,逐步摸索把碼頭全局場景做到效率最優。系統性的變革,往往就是從星星之火開始的。
另一個方面則是對港口自動駕駛企業而言的,從斯年智駕的融資歷史和業務落地節奏可以看出,市場仍十分期待港口自動駕駛產生經濟效益。
值得關注的點在于,在積累了更多運營經驗后,港口場景是具有延伸價值的——從碼頭-物流站階段,到港口-倉庫階段,短程接駁的開放道路,可以復用非常多的核心技術,實現復利。
此外,還有車輛對場景的適配。斯年智駕在2022年推出了智能移動運輸平板車IMV(Intelligent Mobile Vehicle),這是業內首個在混行碼頭應用的無人智能平板運輸設備,能憑借自身的機械設計,實現更小的轉彎半徑和變道距離,更好的適配運輸需求。
憑借以上綜合優勢,自2020年成立以來,斯年智駕無人運輸車隊先后進駐寧波港、唐山港、珠海港、蘇州港、廈門港、宿遷港、濰坊港、青島港,截至2023年底已在場景物流全業務線累計部署無人運輸車隊規模達220輛,獲得8個港口的商業化付費訂單。2023年,斯年智駕在港口場景自動駕駛本土公司市場競爭力榜單中穩居第一。
(圖源:高工智能汽車)
港口的經濟活動永遠不會停止,創新進步也就成為持續的需求。智慧化碼頭建設都是大型工程,自動駕駛相關的配置成本,反而可能只是巨額投資中不太大的一部分。用相對小的成本撬動大的安全和效率價值,這有助于讓自動駕駛成為更快成為智能化的標配。手握成熟項目可復制性的斯年智駕,含金量也在不斷攀升。
總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雖然磨合過程總是有問題需要解決,但當碼頭上的人越來越少、智能設備越來越多,就意味著進化時刻都在進行。這是港口的未來,也是生產力的未來。
來源:松果財經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過去的20年,都沒有2023年如此動蕩。大模型猶如一顆原子彈投入科技圈,卷起萬里塵沙,傳統模式瞬間被夷為平地,在耀眼的白光和巨大的轟鳴聲之下,大公司、創業者、投資人甚至是每一位觀眾都在細微之處,試圖一窺煙塵消散過后的那片新天地。這是一個值得記錄的時代。所有人都知道,當我們從更長的時間線上回望此刻,2
港交所近年來持續對新經濟公司和科技創新類公司釋放善意,接連優化上市條款,擺出“筑巢引鳳”姿態。這也讓外界對新興領域的興趣大大增加。8月18日,出行科技與服務公司如祺出行正式遞表港交所,其業務模式為Robotaxi和有人駕駛網約車兩條腿走路,背后還有技術服務的輸出,這無疑讓港股又迎來一位差異化選手。因
隨著2022年激光雷達元年、2023年城市智能輔助駕駛(NOA)元年相繼到來,激光雷達產業迎來爆發期。今年以來,自動駕駛公司、汽車制造商以及移動出行公司等各路人馬積極推動城市級別的智能輔助駕駛全面落地,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座城市發布相關政策。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自動駕駛有望實現商業化破局。作
蘋果16弄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專門給中國人用的,準備用百度的AI,還要交錢。第二個是全世界都可以用的,用了ChatGPT,包括臺灣、香港、澳門都可以用。以后都這樣了。好,問題就出在這,蘋果和百度的合作出現問題了,新聞連起來看,才能明白其中含義。新聞一:蘋果正在和騰訊、字節初步接洽,考慮將二者的AI模型
“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轉變,這一切給人類歷史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點。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陌生?!庇嬎銠C之父約翰·馮·諾依曼曾這樣說到。
“人工智能的商業模式,是要創造一個市場,而非一個算法”。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觀點。而當前的全球AI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中美雙方,卻也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前者執著于前沿技術的探索,后者則發力應用優化和商業化落地。南轅北轍的兩個方向,或許已經無法直接進行排位先后、優
智能體進化發展了一年,現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從實在智能最新發布的實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級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這款AIAgent真的實現了流程全自動化AIAgent構建到執行全自動化,持續進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體應用門檻實在智能重磅發布實
崔大寶|節點財經創始人進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勢:資本市場,與之關聯的概念炒不動了,英偉達股價動輒暴跌重挫,引發“泡沫戳破”的擔憂;消費市場,BATH們的推新活動少了,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眾的關注度降了……熱鬧的大概只剩下兩場酣仗:自5月15日字節跳動宣布“以厘計費”,打響國內大模型
文|智能相對論作者|陳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業單位發錄取公告了!壞消息!他們沒錄你,錄了個數字人。圖片來源網絡隨著數字人技術的突破,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和機構開始用上了“數字員工”。甚至很多中國人心心念念的“鐵飯碗”,也被這些數字人給捧上了。數字人捧上了“鐵飯碗”簡單翻看一下全國各地事業單位的“錄
黑芝麻智能敲鐘后,港交所門口又有一些智駕芯片企業引發關注。據悉,近日地平線已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預計籌集約5億美元資金。從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
8月21日,萬眾矚目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暨博覽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這場為期5天,集“展覽”“論壇”“賽事”于一體的機器人盛會,反映了當下機器人領域的繁榮生態。據官方統計數據,今年現場逛展觀眾高達25萬人次,比去年增加25%。機器人行業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火爆程度便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