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對論
作者 | 劉歌
曾用一根彈簧開啟創業,三次轉身實現三次跨越式發展的張興海,這次又發起了一場汽車行業強強聯合的頂級“陽謀”。
玻璃大王曹德旺前腳剛走,電池大王曾毓群后腳就到——就在近日,兩位中國制造業大佬接連出現在賽力斯,別以為這只是普通的商業互訪,實際上,這可能是開創中國新能源汽車新玩法的“供應鏈革新”。
到底有多勁爆呢?就在這些天,寧德時代和賽力斯開啟了“廠中廠”合作模式,寧德時代直接把電池生產線塞進了賽力斯的廠房,在賽力斯超級工廠正式啟動了CTP2.0高端電池包生產線。這種“廠中廠”模式,就像把供應商的生產線直接搬到自家后院,不僅省了物流運費,更讓造車速度飆升。
這場甜蜜的“同居”,背后卻藏著賽力斯沖刺全球高端的奮進——它正在策劃汽車供應鏈的新劇本,把中國新能源車的智造效率推向新高度。
兩位產業巨頭聯手,將編織出一張怎樣的產業網絡?曹德旺的來訪,也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福耀玻璃的車間也會“拎包入住”賽力斯嗎?至于答案,我猜大概率是肯定的。
強強聯合之下,又將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什么樣的驚喜,讓人拭目以待。
畢竟一直以來行業老兵張興海對汽車產業的敏銳洞察力、改革的膽識與魄力,都讓外界驚嘆不已。
01
三強聚首,中國汽車產業鏈的“高端聯盟”
張興海構思的新式汽車供應鏈,其實已經在悄悄蛻變中。
賽力斯的“廠中廠”絕對開了一個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好頭——原來供應鏈還能這么玩?!它在幾個方面為寧德時代和賽力斯帶來了重要革新,一是物流成本急劇下降,過去電池從外地運來是千里奔赴,而“廠中廠”出現后,電池可以做到當天生產當天裝車,這意味著以前大費周折運輸的物流成本幾乎都砍掉了。再就是指令與響應效率提高,傳統供應鏈像“網購”——車企下單、供應商發貨、物流中轉、倉庫囤貨,動輒耗費數周;而“廠中廠”則是“現場點單現做”,據說從賽力斯下達指令到寧德時代的“廠中廠”產線調整,耗時不到20分鐘。最后創新縱深度加大,說白了就是產業鏈伙伴湊一塊兒,從用戶反饋里抓痛點,回研發中搞創新,最后產品交到用戶手里,整個鏈路閉循環。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效果明顯,賽力斯曾公開透露,“廠中廠讓賽力斯一個月的產能提升了數倍。”
舉個直觀的例子吧,6月份問界品牌交付超4.4萬輛車,創下歷史新高,具體到車型,問界M9 2025款6月交付超1.3萬輛,穩居50萬元級市場銷量冠軍。問界M8在6月交付超2.1萬輛,稱霸40萬元級市場。兩款車型皆實現了上市即上量。
這意味著張興海的供應鏈革新已經初見成效,問界已經成了國產車成交均價最高的品牌,而且累計交付量也是新勢力第一梯隊,已經突破70萬輛,占鴻蒙智行累計交付80萬輛的87.5%。
02
從彈簧廠到豪華車標桿,一個“行業老兵”的漫漫路
為什么張興海對汽車供應鏈改革這么熱心并擅長,用一句網絡語來形容,因為那是他“來時的路”,他第一次創業,正是從汽車零部件開始的,他的創業史就是一部中國汽車產業進化史,其間經歷了三次驚險跨越。
1986年,張興海用一根彈簧打開了汽車市場的大門。當時一根進口汽車彈簧要價1美元,之后,張興海等國產商將彈簧價格打到了1元人民幣一根。憑借價格優勢,這家小廠迅速打破外資壟斷。
第二次創業,張興海與東風合作進軍整車制造。2003年,張興海做出驚人之舉,將工廠從重慶搬到湖北十堰,與東風汽車合資成立東風渝安。在當時看來,他付出5000萬現金只換來東風的品牌授權和舊廠房似乎得不償失。
但結果證明這一決策極具遠見。憑借東風品牌背書,公司微型車產量迅速躋身全國前三。2008年,公司正式更名為“小康工業”,張興海開始整車制造領域歷練。
問界品牌的出現,是在張興海第三次創業時。2016年,張興海開始押注新能源,起初在美國硅谷成立過研發中心,還收購過美國工廠,這些都為他在新能源汽車的騰飛積攢了經驗。
2021年,經過和華為的跨界合作,問界品牌誕生,并在第二年相繼推出問界M5和問界M7兩款車型。問界M7更是迅速成為爆款,銷量最好時曾單月交付量達到近3萬臺。
這場合作最終大獲全勝:問界M9交付已經超過20萬臺,作為一款均價超過50萬的車,它創造了中國汽車的許多奇跡,長期穩居中國50萬元以上豪華車銷量冠軍。也讓賽力斯成為全球第四個盈利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股價持續創下新高……
03
熱衷與用戶直連,一個產品“偏執狂”的執念
40年的創業生涯,也讓張興海養成了與其他大佬不一樣的習慣。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圈,如果論與用戶的親密度,大概沒有比張興海更“親民”的了。
用戶直連已成為張興海的工作常態。在用戶服務中心,他常不打招呼就現身,只為聽到真實反饋。2024年,從烏魯木齊到大東北,人們在問界用戶中心見到張興海就不下10次,沒有什么媒體隨行,就是為用戶們交車,聽一聽用戶們的心聲。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這個“寸土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行業盛會上,他向大家介紹產品時句句不離用戶需求; “從用戶中來,到研發中去,再回到用戶手中。”這幾乎成了張興海的口頭禪。
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對產品測試的偏執。許多人不知道,2016年張興海曾駕駛自家產品一路到西藏岡仁波齊,以檢驗自家產品。近10年之后,在問界M8交付儀式上,張興海向用戶介紹了又一次超3500公里的試駕行為——他連續55個小時,駕駛問界M8從重慶到岡仁波齊,驗證車輛在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
這種對品質的執著已融入張興海和賽力斯的基因。在賽力斯2700畝的 “超級工廠”里,超過1600臺智能終端和3000臺機器人協同工作,關鍵工序自動化率達到100%。
當780臺問界M9在2025年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組成流動的光影矩陣,這場科技與藝術的盛宴,映照出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
當曾毓群坐在問界M9駕駛座體驗智能輔助駕駛時,當張興海在岡仁波齊的山路上測試新車時,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用各自的方式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自強。
“用戶自豪是公司價值,用戶安全是公司生命”——張興海的理念,正是問界裂變增長的底層密碼。幾天前,M9燈光在達沃斯論壇照亮外賓車隊,更早前,M8載著家庭穿越青藏高原,中國豪華車的定義已經開始發生改變。雙旗艦撐起國產豪華車的牌面的背后,是一場關于技術與用戶體驗的全面勝利。新豪華的規則正由問界等國產品牌書寫。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