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冬日已經結束,明天就要迎來春分了。借著315打假的春風,京東火了。但是這一次京東火起來的原因恐怕讓劉強東高興不起來。
在315晚會結束之后,作家六六一篇名為《無賴京東》指責京東售假的微信文章突然出現,趁著315風暴剛過,余熱未消,人們的“打假”熱情正高漲,而被懟的又是大名鼎鼎的京東,且看上去證據確鑿實錘無誤,引得吃瓜群眾們紛紛側目,一時間刷爆朋友圈。
《無賴京東》文章中稱,自己的朋友程女士在京東商城購物買到假貨,商家先是矢口否認,之后雖承認“發錯貨”卻拒絕按照條約假一賠十。而京東方面則回應稱此文內容多處不實,且有夸大誹謗之嫌。但隨著事態發酵,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指責京東售賣假貨已經不是頭一遭,吃瓜群眾們也開始留言轉發指責京東。
一時之間,京東與六六之間的“PK”已經落入了下風。就在此時,京東的態度卻來了個大反轉,3月17日,京東集團CMO在網上公開發文道歉,并稱針對作家六六投訴京東一事,全體管理層專門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和自我批評。
自此,這場315硝煙之后的“大戰”以京東道歉,六六獲勝之姿宣告結束。然而,此次事件雖然解決,但經過這么一折騰,京東的名聲、口碑肯定是要大打折扣了。同時,也引發我思考了一個問題:難道六六作為消費者進行的一次維權斗爭,僅僅是為了京東的一句道歉,或者是一些賠償么?
經過這件事,我們了解到這已經不是六六第一次投訴京東了,早在2015年,六六就因為網購的一箱山竹發現質量問題在微博上發過文章。2017年,六六再次與京東開戰,原因是她的朋友在京東買了榴蓮,可等送到手里早已成了榴蓮泥。算上這次,已經是第三次了。
何況這還是因為六六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的話語能被更多人看見,才引起的關注。那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如果碰到這等事,又該如何維權呢?
所以我認為任何一個被侵害了權益的消費者維權的目的并不在于僅僅想爭一個道歉或者是賠償,人們更多所期望的是這等事情以后不要再發生。作為消費者,我們無從揣摩經營者是否是仗著資源店大欺客,但是作為營銷方,如果對待此類事件的態度只是“積極認錯,堅決不改”的話,對消費者,對自己大概都不是一件好事。
以此次事件的主角京東為例,先前提到,只六六一人就在三年間三撕京東,因為其公眾性讓這些事情能公之于眾??稍谖覀兛床灰姷牡胤?,這些事情可能還在不斷地發生。
很多人就這一次事件,分析了京東在公關方面出現的問題。但在這里,我更想追溯一下這件事的源頭:為什么這樣的大公司還會遭遇如此嚴重的信任危機?
前些日子準備網購一條內存條,咨詢行內朋友時,朋友卻給了我一個讓我有些詫異的建議:最好別在京東買。我不解,朋友解釋說,假貨太多。
由此可見,京東在消費者間的口碑在這件事大肆發酵之前就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光京東,中國網購的另一巨頭淘寶,單單在數字產品這方面的口碑也是極差,網絡上到處充斥著“假貨”、“高仿”、“翻新”等消費者發出的憤怒的聲討。本意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捷的網上商城,卻因為信任問題讓人們在選擇商品的時候多了幾分糾結和猶豫,這還是京東們的初衷么?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們所希望的是運營者自顧自賺鼓腰包的同時,不該對自身放低標準。我們有理由相信京東如此做法不是有意而為之,但既然已經出現了問題只是草草敷衍了事卻仍不加強對自身的監管,久而久之這恐怕就不止是公關如何做的問題了,畢竟狼來了的道理,小朋友都懂。
所以,這次的事件雖然已京東道歉并表示進行反思收場,但我們想看到的不止是道歉,而是此類欺騙用戶的行為確實得到改善乃至杜絕。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也希望此事可以讓其他營銷者引以為戒,畢竟企業最終還是要依靠用戶生存。試想,如果沒有人再愿意使用你的產品,那企業該如何生存呢?
來源:A5創業網 作者:大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