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行業一直在期待“寒武紀”時刻。伴隨技術革命的深入推進,所有廠商都預感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并期待自己成為那個引爆點,輕輕一觸,推開一扇新的未來之門。
今年開年,蘋果就為科技圈錨定了一個可能的焦點——空間計算設備。1月19日,蘋果的首款空間計算設備VisionPro正式開啟預售,首批產品迅速售罄。
1月30日,外媒的首測相繼發布,其中不乏贊美,也不乏吐槽。然而無論怎樣,如蘋果CEO蒂姆·庫克所說,“如同 Mac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Apple 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蘋果之外,Meta、三星、索尼、高通等國際巨頭紛紛入局,華為、OPPO、玩出夢想等國內品牌動作頻頻,加之資本的加入,讓這股風刮得從未如此迅猛。只是如同每一次的技術創新都要經歷種種挑戰與磨礪,才能最終流行于市場那樣,空間計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路上的每一次選擇,都攸關生死。
硬核科技與嘗鮮者
根據媒體報道,Vision Pro的首批媒體測評好壞參半,比如有媒體吐槽它的重量,整體重量堪比 12.9 英寸的 iPad Pro,不適合長時間佩戴;視野受限,邊緣有明顯的輪廓且分辨率不高……
但在沉浸式體驗方面,它幾乎受到了一致好評。有媒體稱贊它最大程度地還原了現實,響應速度快;交互體驗流暢,通過手部發出指令,可以對顯示界面進行任意操作,像“擁有了超能力”……
△蘋果VisionPro展示
無論是對外宣傳,還是媒體測評,都多次提及“未來”,蘋果將這個未來定義成“空間計算”。事實上,“空間計算”最早由2003年MIT的一名研究員提出,指不再像傳統桌面計算和移動計算那樣局限于實體屏幕,而可以在真實3D空間中實現人機交互的新一代智能終端。
此前,Meta、字節等廠商其實已發布了多款XR產品,蘋果的入局以及“空間計算”的提出對行業來說有兩大意義。
一、為MR這一產品形態和VR+VST(Video See Through)技術路線背書。
行業存在OST(Optical See Through)、VST(Video See Through)兩個路線,OST可以做到更輕便,更像眼鏡,但不能實現虛實的無縫融合,只能適用于狹義的AR模式;VST可以實現更完美的虛實融合,可以兼容 VR 和 AR 兩種模式,被看作是實現MR的終極模式。
二、引導行業將競爭集中于科技感和高參數,以硬核產品慢慢推動市場破圈。
Vision Pro 問世之前,市面上的硬件雖然參數逐漸優化,但體驗感較差,有的與其說是科技產品,不如說是打著科技噱頭的產品。比如這些硬件在分辨率上普遍遠遠達不到雙目8K,無法帶來沉浸體驗;很多交互體驗差,需要把手放在屏幕前方才能操作。
隨著蘋果的入局,行業內目前在產品創新方向上可以分為兩派:一個是消費派,產品的消費屬性更強,想以用戶的擴大推動行業發展;一個是科技派,產品的科技屬性更強,想以劃時代的體驗逐漸推動用戶破圈,比如蘋果。
“得讓虛擬現實成為每個人都想要的東西,然后它才會成為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東西”,行業先驅、Oculus的創始人帕爾默·拉奇認可蘋果第一代空間計算設備不計成本追求極致體驗的方式。
事實上,與共享出行、電商這樣可以快速鋪開的互聯網行業不同,從iPhone到特斯拉,科技產品的用戶普及路徑是階梯式的,依次為嘗鮮者、重度剛需用戶、實用主義用戶、隨大流的用戶、落后者等五類。
iPhone最早是在科技行業內引起廣泛討論,真正實現用戶破圈是到iPhone 4;特斯拉在中國的首批用戶是曹國偉(新浪CEO)、李想(原汽車之家總裁、理想汽車創始人)、俞永福(原UC優視董事長兼CEO)等人,后來才逐漸破圈向普通消費者。
對創新的科技產品來說,能夠以硬核科技、革命性的體驗吸引嘗鮮者,在極客群體中實現小范圍傳播是基礎。在產品形態還不成熟、體驗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這些用戶才更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陪企業做迭代。
笨重的大哥大,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迭代才逐漸開啟了移動通信時代。蘋果的Vision Pro盡管有種種不足,但仍然有媒體在測評中認為其只是像初代iPhone一樣展示蘋果對新時代的設想,并期待“iPhone 4時刻”的到來。
這意味著,在空間計算仍處于初期的這個階段,廠商更需要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才能在未來的這場科技與體驗之爭中脫穎而出。
在蘋果發布Vision Pro的同時,國內外大小廠商也已行動起來,谷歌與三星計劃與高通合作MR、VR產品,Meta宣布與聯發科攜手研發芯片,索尼在CES上推出了全新XR頭顯和手柄設備,它將提供“清晰的觀看體驗”和“直觀的3D設計交互”,并具有“視頻透視”功能。
國內廠商也不甘于人后,手機廠牌華為、OPPO等都有相關布局,還有這個賽道的新晉玩家,也交出了印象深刻的答卷,例如玩出夢想。
去年Vision Pro對外發布時,同期玩出夢想也發布了自研手勢識別功能。近日,相關爆料顯示,其計劃在年內發布新品,對標Vision Pro,單眼分辨率達到4K,雙眼可提供8K分辨率,還有高清晰度顯示及彩色VST、輕辦公、空間視頻、巨幕觀影、MR游戲等功能。
“從目前玩出夢想產品功能來看,基本與蘋果保持一致,蘋果Vision Pro所以覆蓋的應用場景,在他們即將推出的新一代產品中,也能體驗”。有爆料稱。
清晰的畫面,難辨虛實的房間,真實觀感的打斗……這些才能讓人直觀地感受到空間計算時代的“魔力”,才能攜手將這扇門開得更大,讓這股風吹得更勁。
空間與時間
在外界對Vision Pro的評價中,“貴”被多次提及。官網顯示,其推出了256GB、512GB和1TB三個版本,售價分別為3499美元、3699美元和3899美元,約合人民幣2.5萬到2.8萬元,在同業中可謂一騎絕塵。
在高定價背后,有著一個有關“空間與時間”的相對論。
任何一個創新行業的發展,一個新賽道的孵化與崛起,都需要時間與空間。時間,指產品的迭代創新,產業鏈的成熟與成本的降低需要時間;空間,指產品的推廣與普及,市場份額的提升為自身發展帶來空間。而很多時候,時間與空間可以相互轉換,時間可以換空間,空間也可以換時間。
在消費互聯網領域,比如共享出行、電商等,一般采用的是用空間換時間,再用時間換空間的打法。一開始,用補貼、低價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競爭空間,擴大用戶規模,隨著一定時間過去,用戶規模達到一定規模后提價、減少補貼,賺取利潤,增大自己的發展空間。
與之相反,科技產品研發成本高,且不確定性強,采用的方式多是用時間換空間,再用空間換時間,比如新能源汽車、掃地機器人,前期專注研發與產業鏈的培育,定價貼著成本乃至在成本 價之上,隨著用戶規模擴大、供應鏈成熟,成本降低,產品逐漸有了降價空間。
△蘋果VisionPro展示
在蘋果七年磨一劍,推出第一款空間計算產品Vision Pro引發全球熱議前,這個賽道的大廠們如Meta、字節旗下的PICO等選擇的是互聯網產品路線,試圖用低價快速搶占市場份額,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兩年逐漸冷靜下來,放棄打補貼戰。
來自互聯網的基因讓它們患上了路徑依賴,忽略了互聯網產品與科技產品的行業差異,在用戶仍然存在巨大認知鴻溝的情況下,用低價將硬件、軟件、內容生態上不完善的產品推向市場,讓部分用戶對行業形成了“不過如此”的偏見,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款創新性的產品在走向市場需要遵循行業發展周期與用戶普及路徑,創新與市場策略的步調要保持一致。
對科技產品來說,“空間與時間的相對論”是以高定價換時間,以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換空間。
讓風刮下去
蘋果Vision Pro的發布,讓行業達成了共識,有了可共同發力的方向。對于創新來說,方向同樣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比如在新能源汽車上,豐田押注的是氫能源,隨著電動汽車成為主流浪潮,逐漸在汽車行業的競爭中節節敗退。
巨頭的入局,影響是無法想象的。一是市場層面的用戶培育,讓更多用戶關注到空間計算這一領域;二是堅定其他廠商和資本在空間計算領域的投入。IDC曾表示,由于Meta的Quest 3和蘋果的Vision Pro的推出,2024年將成為“巨大復蘇”的一年,增長率將達到46%。
不過任何一個創新賽道的拓展,依靠的都不會只是大廠,還需要無數創業者的加入。如果說大廠起著引領作用,那么中小廠們就憑借著各自的創新,把賽道持續拓寬。
空間計算提供了一種新的交互方式,可與多種場景、多個行業做融合,比如游戲、觀影等娛樂行業,比如文旅、教培等行業,比如制造業生產流程優化,比如機器人等等,為眾多中小廠商的進入和發展提供了機會。
同時,隨著它們在這些領域的拓展,空間計算時代也將全面來臨,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PC、手機那樣。
△蘋果VisionPro展示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下空間計算行業尚未成熟,技術和產品仍需要迭代,用戶心智、供應鏈仍需要培育,一切都不能操之過急,尤其是創業企業。對這些創業者和創新企業來說,要持續發展有三個不可或缺的關鍵。
一、需要創業者自己對賽道有堅定的認知,堅持研發為先,也有做產品和市場的敏銳度,如玩出夢想創始人、CEO黃鋒所說,要在戰略層面“戰略性等待”,保持冷靜及對技術的敏感性,保持自己的節奏,在市場還未到來之際,夯實產研能力,最終用產品打開局面。
進入空間計算行業后,黃鋒對喬布斯所說的“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將其概括為TPMF(Technology Product Market Fit),即技術、產品、市場契合度。“很多技術不成熟的時候,我們要等待,等到一切準備好才能推動這個行業跨越用戶鴻溝。”
如他所說,隨著蘋果在前引路,創新企業的業務與產品發展要分步走:第一步是跟進,這一代空間計算設備的使命是證明自己的創新能力,做好用戶口碑,跑通供應鏈和內容生態;第二步是拓寬渠道,積累核心用戶,再逐漸實現口碑與用戶破圈。
二、政策的支持。當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領先全球,就離不開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持。作為桌面計算(PC)、移動計算(手機)之后的“新一代計算范式”,空間計算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賦能國內專注于空間計算行業的創新型企業。
據媒體統計,截至2023年,我國共有VR/AR相關政策217條,其中國家層面17條,包括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軟硬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
三、需要資本耐心的陪伴,與消費互聯網不同,高科技行業的產出周期長。
“這個行業需要更大的投入,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如果不奉行長期主義,或者短期就需要回報的,就不太適合我們”,有業內高管曾表達了對資本的態度。
資本的介入,會加速行業的發展,但商業歷史上已經有無數個因資本催生,一味追尋數據規模、盈利,盲目擴張而半路夭折的行業、企業。包括資本、硬件、內容、軟件開發等在內的空間計算行業玩家都應該奉行長期主義,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后遺癥需要更長的時間修復。
一個行業或者產業的火爆,并不是某個巨頭入局之后就能盤活。它需要更多有智慧、有創造力的創新企業入局,輸入新鮮血液,需要政策與資本的幫助,如此才能讓這股風持續刮下去。
結語
創新的時機很重要,快了可能是烈士,慢了沒有空間。如今,空間計算正恰逢其會,有巨頭在前引路,有技術上的創新,市場認知度也有一定程度提升,一切剛剛好。
科技行業渴求新的爆發點已久,伴隨蘋果、Meta、玩出夢想、索尼以及高通等上下游越來越多企業的入局,以及資本的青睞、政策的扶持,空間計算這股風還會刮下去,并很有可能撞開一個時代。
這是一個拼技術,拼定力,拼耐力的行業,只有沉下心來做難而正確的事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人工智能的商業模式,是要創造一個市場,而非一個算法”。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觀點。而當前的全球AI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中美雙方,卻也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前者執著于前沿技術的探索,后者則發力應用優化和商業化落地。南轅北轍的兩個方向,或許已經無法直接進行排位先后、優
智能體進化發展了一年,現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從實在智能最新發布的實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級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這款AIAgent真的實現了流程全自動化AIAgent構建到執行全自動化,持續進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體應用門檻實在智能重磅發布實
崔大寶|節點財經創始人進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勢:資本市場,與之關聯的概念炒不動了,英偉達股價動輒暴跌重挫,引發“泡沫戳破”的擔憂;消費市場,BATH們的推新活動少了,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眾的關注度降了……熱鬧的大概只剩下兩場酣仗:自5月15日字節跳動宣布“以厘計費”,打響國內大模型
文|智能相對論作者|陳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業單位發錄取公告了!壞消息!他們沒錄你,錄了個數字人。圖片來源網絡隨著數字人技術的突破,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和機構開始用上了“數字員工”。甚至很多中國人心心念念的“鐵飯碗”,也被這些數字人給捧上了。數字人捧上了“鐵飯碗”簡單翻看一下全國各地事業單位的“錄
黑芝麻智能敲鐘后,港交所門口又有一些智駕芯片企業引發關注。據悉,近日地平線已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預計籌集約5億美元資金。從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
8月21日,萬眾矚目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暨博覽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這場為期5天,集“展覽”“論壇”“賽事”于一體的機器人盛會,反映了當下機器人領域的繁榮生態。據官方統計數據,今年現場逛展觀眾高達25萬人次,比去年增加25%。機器人行業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火爆程度便可知
瞄準場景需求,打造國內領先的自主可控、高質量超大載重高烈度環境特種智能系留無人平臺。卓翼智能亮相HICOOL峰會以科技實力榮摘創業大賽一等獎這個比賽5年培育出16家“獨角獸”HICOOL2024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已于8月25日在北京圓滿落下帷幕,大賽共吸引了124個國家和地區的7406個創業項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無錫市作為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之一,正通過構建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數據"三要素齊備的產業生態,為產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強大支撐,通過“AI+”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與多個產業交叉融合,實現技術落地和產業化,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智造
近日,2024龍蜥操作系統大會(OpenAnolisConference)在北京圓滿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開源發展委員會、中關村科學城委員會、海淀區委網信辦、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指導,龍蜥社區主辦,阿里云、浪潮信息、Intel、中興通訊、Arm、中科方德等24家理事單位共同承辦,主題為“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