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招聘行業也受到一定的沖擊。
2020年4月16日,據獵云網報道,前程無憂石家莊、烏魯木齊、廈門、蘭州等11個城市辦事處收到分公司人事通知,稱“月底立即關閉辦事處,所有員工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
2020年5月25日,成立于1993年,號稱“中國第一家獵頭公司”的北京泰來獵頭咨詢事務所宣布進入歇業狀態。
上半年,幫人找工作的人,自己卻失了業。
到了2020年下半年,招聘平臺們又陷入一系列丑聞之中。
2020年11月18日,據新京報報道,求職者們在前程無憂上投遞的簡歷被泄露,十萬人的簡歷,打包壓縮后4個G,只要40塊錢;2020年12月13日,央視晚間新聞報道,在線招聘網站成為簡歷泄露的源頭,一份簡歷可賣四塊六。
2020年11月23日,新京報記者報道,招聘平臺上存在很多“*交易”;2020年12月14日,投資者網記者又報道了智聯招聘存在疑似“皮肉招聘”。
下半年,招聘網站的灰色地帶被接連曝光,在用戶面前的公信力下降。 進入2021年,在線招聘會繼續“難”下去嗎?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行業。
興與C端,發于B端,卻只占個零頭
在線招聘行業,屬于典型的雙邊市場,一邊連接C端求職者,一邊連接B端企業雇主,在雙方間進行信息撮合業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網絡招聘行業市場規模在2019年突破百億元,達到107億元,而在2011年,這一數據還是21.7億元。
在線招聘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離不開C端求職者的增加。
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動,國內城鎮就業人口總量逐年上漲,2011年國內城鎮人口為3.6億人,2019年國內城鎮人口為4.4億人,為整個就業市場貢獻57.1%的人口;另一方面,國內接受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數量不斷增長,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突破800萬名畢業生。
人口紅利為在線招聘平臺提供了豐富的人才供給,而在B端企業雇主數量,自然也要隨之增長,來滿足這些人才供給。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2018年,在線招聘行業平臺企業雇主數量確實一直處于增長階段,承接了C端人才供給的數量。不過增長速度漸漸趨于緩慢,到2019年招聘平臺企業雇主數量開始下降。2019年網絡招聘行業平臺企業雇主數量為486.6萬家,與2018年同比下降7.61%。
前瞻經濟研究院在研究報告中對企業雇主數下降給出的原因是受宏觀經濟影響,部分企業調整了對人才的需求和方向,以及頭部招聘平臺對企業雇主數量統計方法改變。這些或許是影響企業雇主數下降的一部分原因,不過,在線招聘行業B端企業雇主增速緩慢甚至下降的趨勢已然存在。
另外,在線招聘平臺的主要變現方式來自于B端企業雇主,B端企業雇主通過開通會員等企業服務或者購買招聘網站廣告位,來獲得更多優質的簡歷與曝光。據公開資料顯示,44.8%的企業雇主每年會在招聘上投入5萬元以上。
在2019年之前,C端求職者與B端企業雇主增加,以及B端企業雇主愿意在招聘上投入資金,讓在線招聘行業市場規模得以持續增大。
進入2020年之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城鎮失業率對比2019年數據來看,同比有所上升,在政府穩就業等措施下,下半年逐月下降,在2020年11月份,達到5.2%,接近疫情前水平。同時,2020年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
城鎮失業率增加與涌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讓C端求職者增加,但是受疫情影響,企業雇主數量下降,能承接人才供給的工作崗位減少。在2020年,在線招聘行業從整體上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頭部在線招聘企業前程無憂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前程無憂凈營收為9.06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8.4%;凈利潤為1.733億元,同比下降42%。
當然,在線招聘企業的困難,不僅僅是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2019年企業雇主數量已經開始下降。而且,招聘行業還存在一個現象,也足見在線招聘行業的難處。
據智研咨詢數據顯示,我國人才招聘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75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352億元。雖然與在線招聘行業市場規模數據統計不是一個機構,但人才招聘市場規模已過千億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線招聘市場規模2019年才剛過百億,甚至不及整個招聘市場規模的一個零頭,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C端價值低,B端利益少,信息匹配效率是關鍵
在線招聘市場規模與整個招聘市場相比較低,原因有很多,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在線招聘行業的難處到底在哪。
首先,在線招聘平臺在C端用戶上獲取的價值較低,具體是因為以下幾點:
1.在線招聘平臺具備一定的工具屬性,用戶用完即走,難以留存。
2.在線招聘屬于低頻業務,獲客來源主要靠廣告,在線招聘企業在廣告上投入較多。據西瓜數據發布《2020年公眾號廣告趨勢調查報告》顯示,公眾號中培訓教育、小說、招聘行業投放廣告穩居前三。
3.在線招聘平臺不具備用戶忠誠度。據艾媒咨詢調查的數據顯示,使用單平臺的求職者占比只有21.5%,有將近80%的求職者偏好利用多個網絡招聘平臺來拓寬應聘渠道。
同時,對于C端求職者來說,在線招聘平臺的公信力降低。
開頭部分已經提到,2020年下半年,在線招聘平臺的灰色地帶接連被曝光,簡歷泄露、*交易輪番出現。而這些現象并不是去年才出現,而是早已存在。58同城、智聯招聘、前途無憂等招聘平臺都曾曝出簡歷信息販賣,在線招聘平臺甚至曾淪為黑心企業、黑中介、傳銷組織的搖籃。
正因為太多負面信息,求職者對在線招聘平臺的選擇會更加審慎,傾向于可信賴的企業官方招聘渠道。
其次在B端,在線招聘企業未能保障B端用戶的利益。
上文提過,在線招聘企業在B端的主要變現方式,是通過會員費、推廣費,而這些費用也是在線招聘企業主要的收入來源。
不過,翻看黑貓投訴各家招聘平臺的投訴記錄,也普遍是B端企業用戶。其中包含有付會員費、推廣費之后,效果并不理想的情況,甚至有HR因為某一家在線招聘的會員費沒起到效果而被公司辭退。
MIT斯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施馬倫塞在《撮合者:多邊平臺的新經濟》中探討過成功的多邊平臺企業特征:具備平臺集群效應,能夠對雙邊伙伴、用戶產生價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臺分工能夠有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保證各方從中有利可圖。
在線招聘企業是雙邊市場,要保證所連接的雙方能從招聘平臺中獲取利益,倘若招聘平臺沒能讓求職者和企業雇主得到他們想要的,那么平臺的價值自然會降低。
最后,招聘行業做的是招聘者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匹配,最重要的是信息匹配效率,然而在線招聘企業在整個招聘行業中,信息匹配效率優勢并不明顯。
互聯網打破了空間距離上的束縛,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工作,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想在固定空間范圍內尋找工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在本地經營多年的人才市場、地域性招聘網站、微信公眾號,甚至是某些貼在墻上的招聘啟示,信息匹配效率都要比在線招聘平臺要高。
而且,人與人之間的求職的需求不同,相應的企業雇主也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招聘渠道。比如裝修工人可能與熟悉的老板直接交流來尋找工作,有些企業則通過獵頭尋找專業人才,應屆畢業生可能會通過學校雙選會、校園招聘等渠道來求職,一些工廠則可能通過中介等方式來補充生產旺期缺失的勞動力。
信息匹配效率同樣可以解釋在線招聘行業目前的格局。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網絡招聘APP月總獨立設備數TOP5是智聯招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獵聘同道、招才貓直聘。老牌在線招聘平臺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實力依舊強勁,而Boss直聘、獵聘、斗米拉鉤等新興在線招聘平臺,同樣在行業中有立足之地。
在線招聘行業馬太效應并不明顯。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屬于綜合類招聘平臺,而Boss直聘、獵聘、斗米等后來者,則是通過鮮明的特點,抓住被忽略的用戶需求,從另一角度提升了求職者與招聘者之間的信息匹配效率。
例如Boss直聘打出“跟老板談”的slogan,增加平臺內部招聘信息可信度;獵聘目標是白領人群;斗米打出靈活用工的標簽。
因此,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線招聘行業發展成現在的樣子,與其本身存在的問題脫不開關系。
在線招聘行業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企業的投資目的大致有三種:一是業務驅動型投資,用資源置換驅動業務發展,投資比自建更有效率;二是戰略方向驅動型投資,防止公司在某些方向的系統性踏空,需要以資本整合的方式確保一定的行業地位;三是財務驅動型投資,不受業務局限,追求財務回報。
目前,在線招聘行業解決自身難處的方法已經有多家企業在探索,我們可以從在線招聘企業的投資并購事件,看出他們所做出的努力。
(圖片來自TalkingData,截至2020年4月份)
在線招聘屬于低頻業務,電冰箱生意,所以要挖掘C端用戶價值,做成剃須刀生意。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這些主流招聘平臺,在投資方面有教育培訓、職場培訓企業,入局職場教育。另外,在APP內,還有面試技巧、簡歷優化等付費項目。
在B端,在線招聘行業連接的是企業雇主,而與在線招聘平臺對接的通常是HR群體。主流在線招聘平臺大都投資有調查評測類企業,這類企業產品可以有效幫助HR們,便于在線招聘平臺介入HR SaaS領域。
同時,各大主流招聘網站還開設有招聘研究院,為B端企業雇主提供專業的數據分析,例如58同城招聘研究院會發布一些有關就業市場的報告。
讓多方獲利的平臺才是好平臺,在線招聘平臺的一系列動作,在C端挖掘用戶價值的同時滿足用戶需求,在B端能讓企業雇主在在線招聘平臺中獲利。另外,也可以看出,在線招聘平臺在拓寬自己的商業生態,試圖進入更廣的商業領域。
在線招聘平臺向更廣的商業領域探索的同時,自然也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
對于在線招聘行業來說,AI技術是新機遇,可以通過大數據+AI技術來提高求職者與崗位的匹配效率。不過AI技術不是萬能的,也應當注意適當的使用AI技術。比如AI面試、AI篩選簡歷這些操作,經過數據訓練之后的AI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歧視一類的狀況,亞馬遜AI招聘工具就因為歧視女性求職者,團隊解散。
而新挑戰則是來自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進入其他領域后面對該領域的競爭者。 例如專門做基于SaaS的智能招聘系統企業MoKa招聘,據天眼查APP顯示,其已經經歷5輪融資,上一輪融資在2020年4月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另一方面是來自不同賽道可能存在的顛覆者。
比如職場社交平臺脈脈。近日,拼多多員工的猝死事件正是以脈脈為輿論發生地,在職場人中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而且脈脈創始人CEO林凡曾表示:我們把職場社交做起來之后,第一個感覺是,可以用創新的方式去顛覆傳統的招聘行業。
還有天眼查一類的專業企業咨詢平臺,也成為了求職人手中的標配,用于查詢企業信息。而且天眼查切入招聘場景的原因正是在線招聘行業的虛假信息,在天眼查某些企業的討論下方,也可以看到來問企業的工作情況的,天眼查也存在進入在線招聘行業的機會。
在線招聘如何面對新機遇與新挑戰,以及如何繼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否會繼續“難”下去,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翟菜花,知名互聯網評論人,互聯網分析師,專欄作者。個人微信:zhaicaihua002。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