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vljxk"><rt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delect id="vljxk"></delect></rt><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noframes id="vljxk"><noframes id="vljxk"><rt id="vljxk"></rt>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互聯網 >  正文

劉慶峰說馬斯克不懂AI:科大訊飛該怎么接這波流量?

 2025-08-04 08:28  來源: A5專欄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阿里云優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

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致呈

敢直言馬斯克不懂AI的人,出現了。

最近,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與正和島總編輯陳為的一則訪談中提到,“馬斯克對人工智能,我不認為他真的懂”。

視頻片段一出,頓時就引來了廣大股民們的熱烈討論。

其中,私募大佬但斌就毫不留情地批評道:“他就像我見過的金融行業的某些人,屁大點本事,就牛逼哄哄的不得了,老子天下第一!謙虛點不行嗎?”

如果不了解全貌的話,劉慶峰這番言論乍一聽是有點飄了。

但實際上,這句話是有語境和前因后果的。

大概就是陳為提問“馬斯克說人工智能發展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你有過擔心AI具有獨立意識后威脅人類嗎?”然后在此背景下,劉慶峰就從克隆人、硅基生命等技術角度展開了暢談,中間提了句“馬斯克對人工智能,我不認他真的懂,但是他有些理念我認為是對的……”

整體看下來,在互聯網江湖看來:劉慶峰也沒有說錯什么,更沒有所謂的驕傲與貶低。

所以,據微博@新浪財經的消息稱,但斌已經發朋友圈表示:我把評價科大訊飛劉總的話,刪除了。因為他對馬斯克有關懂不懂人工智能的話,前后語境及觀點可能有不同涵義……

至此,這場“斷章取義”的鬧劇,也差不多該結束了。

不過說實在的,黑紅也是紅,更何況現在還得到了澄清。

所以既然輿論場子已經熱起來了,這波流量,科大訊飛又該怎么才能接的住呢?

黑紅也是紅:大模型的熱度如何出圈?

其實回看這場風波,科大訊飛一開始的有些操作,讓我有點看不懂。

比如此次事件的導火索,陳為商業觀的#敢直言馬斯克不懂AI的人出現了#兩分鐘訪談剪輯視頻。

這個標題,乍一看就不免讓人感覺,科大訊飛好像就是沖著蹭流量去的。想要用“否定”馬斯克做餌,來傳播董事長劉慶峰的大膽和對AI獨樹一幟的見解,走“黑紅”路線……

那么真實情況是什么呢?讓我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一:如果科大訊飛是無意為之,那么公關層面就欠缺穩妥。

首先,對馬斯克的點評,這不是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直播時說嗨了,品牌公關沒辦法找補。

相反,對于訪談視頻,科大訊飛的品牌公關部是有足夠時間去審核和反應的。比如自家董事長對馬斯克評價等可能存在爭議性的內容,其完全可以一刀剪下,也就不會留下任何輿論風波的火星。

當然,有朋友可能會問,有沒有可能是陳為商業觀方面的自作主張呢?

可能性很低。

干過媒體的都知道,任何傳播內容都不可能不經過品牌公關的審核,就直接發出來。

尤其是自媒體合作,從標題到內容,再到畫面、配樂,正常的品牌公關們都會嚴格審核,一個一個字的扣,一幀一幀的審核,只有徹底符合品牌傳播要求了,媒體們才能夠發出去。

其次,這里再多說一句的是,在過去我們做過的企業人物訪談中,很多商業對話,基本都會和品牌公關提前通氣,為發言人準備好問題答案,整體可自由發揮的空間并不多,以防止臨場說錯話等尷尬局面的出現。

所以理論上,科大訊飛品牌公關部也是可以做到對劉慶峰發言的事前管理。

但可惜,從劉慶峰能夠在訪談上說出“馬斯克對人工智能,我不認為他真的懂”,且還能在后來的剪輯視頻中流出來,甚至還把標題定為了“敢直言馬斯克不懂AI的人出現了”。

這就說明,科大訊飛的品牌公關可能既沒有做到事前管理,也沒有做好事后審核,更沒有提前預判到輿論可能會“斷章取義”的問題,整體公關的敏感度屬實有點欠缺了。

其實,這種事,科大訊飛并非孤例。

早些年,趣店老板羅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不回來的錢就算了,當做福利送了。結果被罵上了熱搜。

類似的案例還有李想對話晚點Auto,李想表示:我能感受到汽車坐墊薄了3毫米 輪胎氣壓少0.2Bar。

輿論同樣吵翻了天。

就在今天,假體檢門事件中,愛康國賓堅稱無責,CEO張黎剛表示:別指望幾百塊錢什么病都查出來......

輿論場同樣是,吐槽聲此起彼伏....

二:如果是刻意為之,那么品牌公關后續就應該接著“炒熱”流量市場。

但可惜,直到現在也沒有看到科大訊飛新的動作。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今年年初,百度的沈抖也是突然“開炮”:“國內大模型去年‘惡意’的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的創收相較于國外差了多個數量級”。

沈抖明確表示,面對DeepSeek的來勢洶洶,首當其沖的AI產品,是字節跳動的豆包,理由是其訓練成本和投流成本都很高。

隨后火山引擎總裁譚待通過朋友圈回應稱,大模型降價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的,大家應像DeepSeek一樣聚焦基本功,少做無端猜測。

本以為百度會緊跟著再打出連環拳,甚至將戰火引到產品層面,但結果卻就此戛然而止。

這一下子不就讓前邊的動作,變成了典型的口嗨嗎?不僅沒有帶來任何正向價值,反倒是給人留下了一個可能會被誤解、攻擊的引子。

就像現在科大訊飛這樣,一個極具流量和話題爭議的標題,再加上兩句點評,直接掀動了許多一知半解的股民們的情緒化神經,讓但斌掉進了坑里,也將劉慶峰和科大訊飛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所以馬后炮地說,科大訊飛的品牌公關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或者說沒有必要為董事長劉慶峰起高調。多做實事,話說一半,才是品牌公關,尤其是技術類企業最合理的傳播尺度。

這實際上也是科大訊飛未來需要進一步升級的地方:過去,企業口號調子總是起的很高,給了外界市場和投資者們非常高的期待,但結果卻往往不夠完美。

比如在2021年時,科大訊飛方面曾定下目標,要在2025年末實現“十億用戶、千億收入、萬億生態”。

但直到2024年,其營收規模也僅為233.4億元,25年的千億收入目標幾近成為泡影。

又比如科大訊飛和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曾多次公開表示和ChatGPT的差距只有幾個月,整體趕超似乎僅“一步之遙”。

可如今,ChatGPT們還是處于領先地位,背后的OpenAI也站到了約3000億美元的估值高點上。而科大訊飛的市值,卻為1132.96億元人民幣(截止7月29號收盤)。

這也引得很多投資者們吐槽,科大訊飛只會說漂亮話,但實際表現卻總是不及格……

好的PR工作,本質是品牌的成本管理。

PR做好了,是在給品牌減少成本。就像京東入局外賣前的輿論造勢,給業務部門省去了一大筆支出。

但現在,科大訊飛的公關部卻好像在給品牌不斷增加成本。無論是此次評價馬斯克事件的審核不到位,還是過去的起高調被打臉,都在一次次沖擊著科大訊飛的市場口碑。

這屬實有點不應該了。

畢竟,老板可以不專業,劉慶峰也可以說話沒有那么滴水不漏,但是品牌公關不能有漏洞,老板花錢就是讓你來把控輿論方向的,不是讓公司來背鍋挨罵的……

大眾認知下,誰能決定老板“代言人”的上限?

其實在我看來,就算沒有特定的語境環境,單從技術理解的角度看,劉慶峰也依然具備點評“馬斯克不懂AI”的底氣資格。

畢竟,從中科大少年班走來,到2003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再到2023年帶領科大訊飛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劉慶峰本身一直都是個技術派。

甚至嚴格意義上劃分,馬斯克是一個帶有技術標簽的企業家,但劉慶峰卻是一個帶有企業標簽的科學家,兩者的專業能力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不過問題是,大眾輿論從來都不會從技術原理、個人專業能力層面來看待差異,而是會以公司成就來評判,誰說的更加權威。

以大眾認知來看,馬斯克做成了全球聞名的特斯拉、SpaceX和X媒體。其中,特斯拉還一度引領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界的革命。

那么科大訊飛做成了什么?消費者們看不到有首個支撐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的萬卡國產算力平臺“飛星一號”、有業界首個基于全國產算力平臺的通用長思維鏈深度思考大模型等一系列極具戰略價值的科技成果。

但是顯露在水面、能讓消費者們看到的卻只有訊飛星火大模型、AI學習機、翻譯機等。

在國內表現也許非常出色,但放眼世界看,科大訊飛還是略遜色于特斯拉們。

這就使得,在大眾認知中,同為頂流企業家的山姆奧特曼(openAI)、梁文鋒(deepseek)們,或許才有資格大膽評價馬斯克。

如果是科大訊飛的劉慶峰們點評馬斯克“不懂AI”,則就容易變成孟美岐點評周傳雄那般抽象,并且還是翹著二郎腿說出,“周傳雄對音樂,我不認為他真的懂”。

結果自然是罵聲一片。

這也再一次印證了,現在科大訊飛對大眾認知的語境還不夠清晰了解……

當然,沒頭沒尾的兩句評價就能掀起這么大的波瀾,歸根結底還在于科大訊飛的業務業績表現不夠亮眼。

從業績預告來看,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營業收入、毛利較上年同期增長15%-20%,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30%-50%,扣非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7%-34%,整體利潤出現了明顯的減虧趨勢。

如果單看這份數據,科大訊飛的表現絕對可圈可點,但是參考以往的經驗,子彈可能就還需要再飛一會了。

比如在2024年,科大訊飛的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了14.78%至5.6億元,但很尷尬的一點在于,這還是已經算上約10.33億元的“其他收益”后的結果。

而在其他收益中,與政府補助有關的收益總計約為10.2億元,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4.56億元。

除此之外,科大訊飛還有一個不斷攀升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老問題。

天眼查APP顯示:2020年,科大訊飛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總額尚且為57.33億元,但現在,截止到2024年末,科大訊飛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卻已經達到了153.1億元,整體占流動資產的63.63%。

其中,1年以內賬齡的應收賬款為99.03億元,1至2年的約為43.29億元,2年以上的總計為34.32億元。

對應的,在過去一年里,科大訊飛對存在減值跡象的相關資產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合計達10.72億元。

其中,信用減值損失為9.653億元,同比42.58%,主要計提的就是應收賬款、長期應收款的壞賬損失……

總的來看,現在科大訊飛的業務業績表現,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一個好的趨勢是,隨著AI時代和商業化落地場景的不斷清晰,科大訊飛也逐漸找到了屬于自己,屬于中國AI的發展節奏,成長價值已經顯露出了確定性改善的跡象。

所以,我們也真心希望科大訊飛能夠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早日扛起中國AI科技標桿的重任,走向世界,走向千億夢想……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

相關標簽
科大訊飛

相關文章

熱門排行

信息推薦